第1章 林家红玉
话说雍正年间,大清立国已久,正是一个王朝最鼎盛的时期。
无论是谁见了,都得说一句国泰民安,正逢盛世。
在京城这个富贵繁华的地方,各种达官显贵自然是数不胜数。
哪怕街上随便碰到一个人,说不定都是凤子龙孙。
不过在这些达官显贵之中,却有些似乎很特别的人家。
正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个“护官符”说的就是这四户人家了,贾、史、王、薛四家联络有亲、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别看四户人家都是包衣奴才出身,看起来地位并不算高。
可是实际上从这个护官符上也能够看出来,还真不是这样一回事。
宰相门前还七品官,更何况包衣奴才尽管带着奴才的身份,却是皇家的奴才。
如果说给宰相看门的奴才,是相当于朝廷的七品官了!
包衣奴才这些皇家奴才,就是可以真正做官了。
并且要是有本事的人,出将入相,做到一、二品大员的位置,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
毕竟正经的八旗子弟,在皇帝面前,不也是要自称奴才?
包衣奴才再怎么说,也是满人的一部分,对于皇帝来说也是自已人,更加信得过。
贾、史、王、薛四家祖上就是这样,都是当初随着顺治爷一块儿从关外进关的人。
靠着战场上立的这些功劳,贾家是一门双公,史家也封侯了,其他两家也是各有封赏。
四户人家又同气连枝,互相扶持遮掩,使得原本就不低的地位,倒是更高了。
即使随着这些祖辈一个个去世,儿孙又一代不如一代,没有能够壮大家业,只能吃祖上留下的老本,四户人家的地位也不比以前了。
就像是原本四家之首的贾家,早就从拥有两个超品国公爷的国公府,变成家里面只有一个一品将军爵,一个三品将军爵。
可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这样的高门大户如果没有碰上滔天大祸,也不可能马上就败落下去。
就算没有早些时候的那样鼎盛,却依旧是个高门大户的样子。
背靠大树好乘凉,同样也是宰相门前七品官这个道理。
因为贾家的地位高,连带着贾家这些奴才的生活,也比一般人家要好上不少。
主子跟前得脸的奴才,家中也是好几进的宅子,一大群伺候的人。
在外面行走的时候,尽管说是奴才的身份,可是争论起体面来,别说是地主老财了,就算是寒门小官都比不上。
当然,在做人奴才的情况下,再好也难免会有委屈、不如意的事情发生。
而且身在锦绣堆,见多荣华富贵了,也不是个个都是安分的性子。
这样一来,事情也就更多了。
今天要说的,也就是这些奴才之间发生的事情。
要说起来,虽然已经人口萧疏,不复鼎盛时期的光景,但是现在贾家上下大小主子也有数十人。
长房宁国府,昔日的宁国公贾演自然早就不在了,就算是当初袭了爵的儿子贾代化也早就没了。
不过其孙贾敬尽管一味好道,每天只喜欢烧丹打坐,在城外道观修行,根本不管其他事情,认为都是俗事。
其膝下却有一子贾珍,一女惜春,贾珍又有继室尤氏,又养了一个儿子贾蓉,并贾蓉的妻子,府里面大大小小也有六个主子。
荣国府一脉,人丁就还要更加兴盛一些了。
荣国公贾源,以及其因为做过康熙爷伴读,没有降等袭爵,依旧袭荣国公爵的儿子贾代善,虽然也都没了。
不过贾代善之妻史氏,这个出自史侯家的荣国公夫人,现在却还在,膝下又养着贾赦、贾政两个儿子。
长子贾赦除了继室邢氏以外,还有一嫡子贾琏、一庶子贾琮、一庶女迎春,贾琏又已经娶妻王氏,生下一女,也是七八个主子。
次子贾政这里也有老妻王氏,一嫡子贾宝玉、一庶子贾环、一庶女探春,还有已经去世的长子贾珠留下的妻子李氏、儿子贾兰。
尽管说长女元春被送进宫里面了,但是现在家里面人丁也不算少。
还有家里面姑奶奶贾敏去世以后,留下的一女林黛玉,以及二太太王氏的娘家妹妹薛姨妈带着一双儿女,都住在荣国府里面。
哪怕不算姨娘通房这些半个主子,只论这些正经主子,人数都不算少。
主子多,伺候的奴才只能是更加多,各种明争暗斗就少不了。
但是要论奴才之间争斗最厉害之处,就要数怡红院了。
一来是此处主子唤作宝玉的那个小爷,一出生就有异象,嘴里面含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上面还有许多字迹,言名为通灵宝玉。
因为出生奇异,知道的人都说此子来历不小,对他十分看重,其祖母更是爱如珍宝,当成命根子一样看待。
长辈疼爱晚辈,赐下身边觉得妥帖的奴才去照料,本来就是常有的事情,贾母对待宝玉这个爱如珍宝的孙辈,同样也赐过不少奴才去照料。
其母亲也不可能不管不顾,对着怡红院里面的奴才,也是有着自已的一番评判标准,也安排了人。
除此之外,奴才里面趋炎附势之辈,看着怡红院这个热灶,也有不少人想要去烧。
各种来历的奴才,都齐聚在怡红院里面,里面自然不会太安宁。
再加上此处的主人宝玉,又本来是个怜香惜玉之辈,觉得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十分纵容这些奴才,就更使得这些奴才之间争斗不休了。
有争斗,难免就会有损伤!
此间,一个姓林,名字唤作红玉的丫头,就因为这些奴才间的争斗,险些丢了性命。
说起这林红玉,也不是没有根底的人。
其父亲林之孝是府里面的管事,管着府里面的银库账房。
母亲林之孝家的,也是府里面的管事娘子,手底下管着不少事情。
一家人虽然没有府里面的大管家赖家那样体面,自已家就有一座园子,家中的儿子还放出去做知县了。
但是也算体面了!
平时夫妻两人一个管内一个管外,有什么意见都可以直接对着主子提,底下的奴才不懂事,也能处置,在家的时候也有小丫头服侍。
按理说作为两个人的女儿,林红玉不说要像赖家的女儿那样,直接就留在家里面使奴唤婢,也不至于在怡红院做丫鬟还要受欺负。
只是这里面却另外有一个缘故,林家夫妻两人原本也并没有要女儿进府伺候的想法,而是想着留在家里面,年纪大了就求个恩典放出去嫁人。
很多府里面有几分体面的管事都是这样在做,就像二太太王氏的陪房周瑞家的女儿,就是留在家里面,到年纪了,就求了个恩典放出去,嫁给了一个古董商人。
偏偏赶上宫里面的娘娘要回贾家省亲,各处的人都不够用,要年龄合适的家生子全都进府服侍。
林家夫妻不想让人抓住把柄,便还是把女儿林红玉也送进府里面服侍了。
不过夫妻两人都是低调人,也没有攀龙附凤的想法,只想女儿在府里面服侍几年,就放出去嫁人。
所以也就没有把林红玉特意送到那些主子跟前,只是安排在大观园里面,守着怡红院这处空院子。
也没有特意说是自已的女儿,只想着让女儿在这清幽雅静的地方,守着空院子过几年,到时候再求恩典放出去。
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谁也没有料到后面宫里的娘娘安排家中的兄弟姐妹进大观园居住了。
怡红院这处空院子,更是被宝玉这位受人看重的小爷住了,原本想的清幽雅静,倒是变成明争暗斗了。
林红玉这丫头,又和父母的低调不同,因为容貌并不差,心里面也有几分想要攀高枝的想法。
现在都已经近水楼台,机会摆在眼前了,自然会有所行动。
但是宝玉身边的其他丫头,也都是伶牙利爪,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林红玉根本就插不进去手。
好不容易抓住机会,趁着其他丫头不在,给宝玉倒了一杯茶,就被其他丫头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什么难听的话都说出来了。
林红玉再怎么有攀龙附凤的想法,也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丫头,被人这样辱骂,心里面还是过不去。
心里面闷闷的,不知怎么吹了风,一下子倒是心神恍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