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头之上

第 13 章・周书记的搪瓷缸

加入书架
书名:
潮头之上
作者:
先滨
本章字数:
3406
更新时间:
2025-06-04

周明远办公室的吊扇在午后发出催眠般的嗡鸣,沈砚冰推开门时,看见老书记正对着墙面发呆。褪色的抗洪照片里,年轻的周明远背着老人蹚过齐腰洪水,腰间别着的搪瓷缸在阳光下闪着微光 —— 正是他现在每天喝茶的那只,缸沿的缺口像道永远不会愈合的伤疤。

“1998 年的洪水,比今年的雨水还大。” 周明远的声音像块浸了茶垢的粗布,指腹着照片边缘,“张大爷当时腿上划了道尺把长的口子,血把我的裤腿都浸透了。” 他转身从桌上拿起搪瓷缸,浓茶在缺口处打旋,“救他时被水下的树枝刮的,缸子裂了口,人却活了。”

沈砚冰的目光落在照片背景里的统计报表上,泛黄的纸张上 “零伤亡” 三个大字刺目。周明远突然翻开《青桐镇志》,1998 年灾情章节的油墨格外新鲜:“你看,官方记录写着‘安全转移群众三千人,无一人伤亡’。” 他的手指敲了敲照片中老人腿上的伤口,“可这道伤,比任何数据都真实。”

窗外的雨点击打在玻璃上,沈砚冰想起今早收到的云栖谷项目伤亡报告,“施工安全无事故” 的结论下,藏着茶农王大姐丈夫的肋骨断裂诊断书。周明远的搪瓷缸重重墩在镇志上,茶水溅湿了 “经济建设” 章节:“那年陈立远是统计局长,为了政绩把伤亡人数全划掉了。现在他侄子搞的项目,不过是把洪水换成了数据洪水。”

“张大爷后来呢?” 沈砚冰盯着搪瓷缸的缺口,那形状像极了青桐山被篡改的生态红线。

“走了。” 周明远的刀疤眉拧成疙瘩,“伤口感染,没钱治。他儿子张建军,现在是云栖谷的施工队长。” 他从抽屉里拿出份信访记录,“上个月有人举报,张建军的工队用渣土填了三处茶园,和当年陈立远用数据填洪水伤亡,是一个法子。”

沈砚冰的后背撞上文件柜,铁皮柜里掉出叠泛黄的报表 ——1998 年各村补偿名单,许多名字用红笔划掉,旁边写着 “己死亡”。他认出其中一个名字:“张富贵,张大爷的本名?”

周明远的喉结滚动:“补偿款被陈立远的小舅子冒领了,就像现在茶农的流转款进了林满江的腰包。” 他突然抓起搪瓷缸,对着光转动,缺口处露出当年的木纹,“小沈,你以为我们在和谁斗?是和一种病斗 —— 只要权力能换数据,数据能换钱,这病就断不了根。”

雨声突然变大,沈砚冰想起母亲账本上的罚款曲线,想起卫星图上消失的古树群。周明远的搪瓷缸里,茶叶在漩涡中沉浮,像极了基层治理里起起落落的真相。

“周书记,那您当年为什么不举报?” 话一出口,沈砚冰就后悔了。

老书记的刀疤眉突然舒展,从抽屉最深处摸出封退稿信:“我写了调查报告,寄到省厅,结果被陈立远截了。” 信纸边缘有火烧过的痕迹,“他说我‘破坏灾后稳定’,要不是老县长保着,我早被打发去看茶园了。”

沈砚冰的手指触到裤兜里的 U 盘,里面存着母亲的账本复印件和 1998 年补偿名单。周明远的搪瓷缸缺口映着窗外的天光,像扇通往过去的窗,让他看见数据造假如何在时光里生根发芽,长成今天遮天蔽日的毒树。

“现在不一样了,” 沈砚冰听见自己的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我们有卫星图,有茶农的红手印,还有 ——”

“还有老百姓心里的秤。” 周明远替他说完,将搪瓷缸里的浓茶一饮而尽,“当年张大爷趴在我背上,说‘周书记,水有多深,老百姓的心里就有多清楚’。现在的云栖谷,水有多深,你我心里也清楚。”

雨停了,阳光穿过云层,在搪瓷缸的缺口处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斑。沈砚冰突然明白,周明远的搪瓷缸之所以从不离身,是因为它装着洪水、装着真相、装着一个基层干部的良心 —— 那缺口不是瑕疵,而是勋章。

“走,” 周明远站起身,搪瓷缸斜挎在腰间,“去青桐山北麓,看看张建军的工队到底在填什么。” 他的脚步震得地板吱呀响,像在丈量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沈砚冰跟在身后,目光落在周明远的背影上。老书记的衬衫后襟洗得发透,却比任何西装都笔挺。他终于懂得,数据造假或许是种病,但总有人像周明远这样的医生,用搪瓷缸做手术刀,在基层治理的病灶上,剜出脓血,敷上良药。

办公室的门在身后关上,阳光掠过墙面的抗洪照片,年轻的周明远和现在的他重叠在一起。搪瓷缸的缺口在光影中明明灭灭,像个永远不会愈合的伤口,却也像一道缝,让光从那里照进来。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