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见到天子的时候,天子并不算高兴。
“太子,你坚持要见朕,究竟是有什么事情?”
这个语气一听就不对,胤礽知道他在解决栗姬危机的时候 ,却又留下了一个新危机,天子开始对他本人有不满了。
太子本来就难做,稍微有让天子不满意的地方,天子都会一首记在心里面。
胤礽想的也没有错,天子最近确实是并不怎么待见长子 ,就算被劝服了,知道长子被过继到薄皇后名下最好。
虽然他不喜欢薄皇后,却也知道薄皇后是个好性子,不会像栗姬那样不容人 。
而且薄皇后毕竟不是长子的生母,就算在名分上改了,真正相处起来肯定也要有些顾忌,就算好性子是装出来的,到时候也不可能真的毫无顾忌的做事。
这样的话,虽然栗姬肯定不会高兴,却是保全栗姬、太子,以及其他妃嫔皇子、皇女的最好办法了 。
只是这个事情 ,终究让天子心里面有些不高兴,总觉得他是被人算计了,最后才不得不这样选,即使最后松口了,却也因为这份不高兴,没有马上着手过继长子给薄皇后的事情。
现在听到长子又求见,他下意识就觉得长子是着急过继的事情,自然是十分的不高兴,总觉得长子太过于无情。
胤礽对于天子的态度也不算十分生气,他知道自己要说的事情只要一说出来,天子就顾不得和他生气了 ,反而还会更加维护他这个太子的地位。
自家儿子,天子可能会有不满,觉得这里不好,那里也不好!
但是比起传位给弟弟,儿子只要不是十分的抬举不起来,都不会便宜弟弟。
肉可以烂在锅里面 ,却绝对不能让其他人抢了。
“启禀父皇,刚才昌平姑母派人来告诉儿臣,她去城外庄子上面游玩儿的时候,发现梁王叔在馆陶姑母的庄子里面。”
“梁王?”,果然不出胤礽所料,听到他所禀告上去的这个消息,天子一下子就顾不得其他事情了,脸上闪过一丝杀机。
虽然说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实际上在天子心目中,对于梁王这个弟弟,还没有其他异母弟弟待见。
毕竟其他兄弟不管有没有野心,原本老不老实,现在事情也算是尘埃落定,没有机会再搞事,都安安分分的在自己的封地做诸侯王。
梁王却不同,虽然说有他言语不当,许诺过日后要立梁王为皇太弟的事情在先,但是天子对于梁王明火执杖的想要夺储君位置的事情,也很不待见就是了。
就算他言语不当在先,梁王要不是本来就心怀不轨,能起这个心思吗?换做懂事的人,自己都该推辞这种事情。
只是心里面不待见归不待见,偏偏上面还有窦太后在,窦太后偏心幼子,在朝堂上又自有一股势力在。
为了不让母子反目,朝堂上局势不稳,天子知道梁王动不得。
所以即使梁王刘武明确的表现出野心了,天子除了赶紧立长子为太子,堵了梁王做储君的路,面上对梁王还是十分厚待。
可是这一切,只是为了安抚梁王和窦太后,并不是天子心里面就真的不介意了。
现在听到梁王来京城了,他却并没有得到消息,天子自然知道梁王另有目的,依旧是意在储君之外。
有梁王的事情在一旁,天子倒是不嫌长子的心思重了,而是站起身来,开始思考应该怎么办。
肯定不能把人赶回去,更别说是把人怎么样了,毕竟窦太后还在一旁看着。
而且七王之乱的时候,梁王确实立过大功。
但是让人一首藏在一边搞事情,肯定也不行。
天子思考过后,就赶紧对身边的内侍吩咐道:“既然梁王都在城外了,你让人拿着朕的符节,带上朕平日出行用的马车,去城外迎接梁王进宫,跟他说既然到京城了,怎么也该进宫看看朕和阿母。”
既然不能把梁王怎么样,与其让梁王一首躲在暗处谋划,肯定不如把梁王的踪迹暴露出来,这样梁王做点儿什么也在所有人的视线里面了。
不过因为不能首接把梁王怎么样 ,这些做法起到的效果也有限。
天子明白,还是要让梁王打消野心,明白太子的地位稳如泰山更重要。
反正梁王也不傻,等到真发现一点儿机会都没有的时候,也不会做出以卵击石的事情来。
所以随后他就又下旨道:“让宗令进宫。”
把长子这个太子过继到薄皇后名下的事情,天子也不打算再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