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42年,长安城外。
胤礽看着己经是少年人模样的胶东王刘彘,笑得很和善。
“十弟,此次一别,也不知道我们兄弟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你可千万得保重…………”
前几年,因为栗姬心性不行 ,又言语不当,十分狂妄的做法,引起天子的不满,对太子引起的危机,最后被太子过继到薄皇后名下 ,以嫡长子的身份入宗谱解决了。
既然太子地位稳固,其他人有再多的心思,自然是都没有什么用处,只能选择放弃。
就像梁王刘武偷偷来京城谋划,被天子知道以后,哪怕是好吃好喝,十分高待遇的招待着。
无论梁王去哪里,天子都让他用自己的马车,梁国的那些官员在京城,也是和朝廷官员一样的待遇,想进宫就进宫,想要见天子,也可以让人通传,和其他诸侯国官员的待遇完全不同。
但是发现自己似乎没有什么机会以后,梁王也没有在京城久留,还是老老实实的回梁国了。
在京城的待遇再高,那也是居于人下,如果没有什么机会做储君,还真没有在自己的封地当家做主,自由自在来得好。
事情放在刘彘这里也是这个样子,他和王夫人母子都是聪明人,眼看着把太子拉下马,自己取而代之的机会不大,也就没有什么动作了。
就像前面那几年,也是潜伏着等机会,不会冲动的做出什么事情来。
他们毕竟也是天子的宠妃爱子,只要没有做出太过分的东西,天子也不会把他们怎么样,倒是也平平安安的过了近十年,都到刘彘该就蕃的时候了。
胤礽也没有因为原本的历史,对着刘彘怎么样,既然该就蕃了 ,自然就让他就蕃。
毕竟他现在只是太子,上面还有天子和窦太后看着,肯定要表现出宽和来,不能没有容人之量。
而且作为带着知道未来的人,刘彘不管在原本的历史上是什么样子,现在也不可能是他的威胁,也不需要十分在意他。
今天就是送刘彘去胶东就蕃的日子,胤礽也嘱咐了不少的话。
旁边不远处,茉雅奇和陈阿娇也说着话。
既然馆陶长公主把陈阿娇许配给刘彘了,哪怕刘彘没有像一开始大家打算的那样成为太子,反而要离开京城去胶东就蕃,馆陶长公主也不可能悔婚。
就算她心里面有些不愿意女儿远嫁,后悔当初的决定草率了,这个话也没办法说。
自己的做出的决定,结果是好是坏都得认了。
毕竟原本是她自己主动提的这一门亲事,把刘彘夸的跟花儿一样,现在要是因为刘彘无望储君就毁婚,天子得怎么想?
外甥女嫌弃亲儿子?有几个做父母的会高兴?
更别说这还是在皇家,就算刘彘没有谋得储君之位,那也是诸侯王,身份肯定比公主之女的身份要高。
正常情况下,本来也没有嫌弃的资格,有外臣之女嫌弃皇子的道理吗?
馆陶长公主之所以可以在皇子里面挑挑拣拣,是因为她这个公主的地位不同于普通的公主。
但是馆陶长公主的权势,本来就依托于天子的看重,不可能明知道事情会惹怒天子还要做。
所以不管心里面怎么想,再是后悔没有让女儿成为太子妃,反而还害得女儿要远嫁,等到年纪合适了,馆陶长公主还是把女儿陈阿娇嫁给刘彘了。
刘彘要就蕃,陈阿娇肯定要跟着,不可能继续留在京城。
时间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茉雅奇自然也嫁给胤礽了。
现在送刘彘就蕃,胤礽和刘彘在说话,茉雅奇和陈阿娇也在说话。
虽然两人算起来也是嫡亲表姐妹,不过就馆陶长公主和昌平长公主这对姐妹的关系,还有两人婚事上的曲折与纠葛 ,关系也不可能会有多好。
茉雅奇对着陈阿娇,也就只是说一些场面上关心的话,让人一路顺风之类的,然后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就把人送上马车了。
看着刘彘和陈阿娇带着人离开,茉雅奇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虽然如今这个结果,是她和胤礽私底下谋划了很久才得到的结果,对他们来说也最好。
但是毕竟是后世之人,对于这两个历史名人的事情也算耳熟能详,现在却完全变了一副轨迹,还是有几分感叹。
一旁的胤礽见状,不由得摇摇头,他倒是没有茉雅奇这样多愁善感。
但是看着茉雅奇这个样子,想了一下,还是开口了。
“这样的结果,对于刘彘来说,肯定不会满意,对于陈阿娇来说,却未必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