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王府的残籍库散发着霉烂与血腥混合的气味。李莲英用绢帕掩鼻,指尖小心翻动焦黄的《府志》。突然,某页边缘的墨点引起他注意——对着阳光看,这些"瑕疵"竟组成幅婴儿图:两个面容相同的婴孩,一个裹龙纹襁褓,一个被黑衣人抱走。
"嘉庆元年五月,孝和睿皇后诞双生子,钦天监奏'双龙犯紫微'..."李莲英的诵读被梁廷枏的惊呼打断。年轻书生指着夹页中的朱批:"次子送睿王府抚养,密之!"批文下角的印鉴,赫然是乾隆太上皇的私章!
小太监颤抖着取出铁面人沐浴小像,与道光帝年轻时的画像并置。烛光透过两张纸,面部轮廓完美重叠,唯有右眉梢的痣位置相反——像镜中倒影。梁廷枏突然想起什么,从怀中掏出香港缴获的密信:"这字迹..."
对比结果令人毛骨悚然。所谓"舒明阿签名",实则是用铁面人和道光帝的笔迹各取一半拼接而成!
---
军械局的试枪场戒备森严。博启捧着的这支燧发枪看似普通,枪管却隐隐泛着青铜光泽。"掺了地宫陨铁,"蒙古人兴奋地解释,"熔点奇高..."话音未落,他扣动扳机,子弹呼啸着穿透三百步外的铁靶。
"自强"二字突然迸发蓝光,在场所有人眼前都闪过瞬息盲视。林则徐的《海国图志》脱手跌落,书页在风中翻动,最终停在"奇器"篇——这页恰好记载着西洋"日光枪"的传说:某种能吸收阳光转化为能量的武器。
"快看靶子!"魏源突然大喊。铁靶的弹孔周围,金属呈放射状结晶化,仿佛被极高温度瞬间熔铸。博启检查枪管时,发现"自强"二字己变成暗红色,摸上去却冰凉刺骨。更诡异的是,弹壳内残留的火药变成了银色粉末,在月光下会自行闪烁。
当夜,军械局库房遭袭。守卫们的尸体没有外伤,但表情极度惊恐,仿佛看见了超自然的景象。唯一幸存的更夫呓语着"蓝眼睛的魔鬼",而他指认的袭击者画像,竟与铁面人沐浴小像一模一样!
---
长江入海口的薄雾中,道光帝的龙舟突遭炮击。十二艘伪装成海盗船的英军快艇呈扇形包抄,桅杆上的米字旗匆忙降下却己暴露。水师提督陈化成的指挥舰连中三弹,火光中可见英军水手穿着东印度公司制服。
"保护皇上!"亲兵们刚组墙,海平面突然出现三艘俄舰。"圣彼得堡"号的主炮齐射震慑了英艇,俄舰长乘小舟登龙舟,献上铁盒:"奉'铁帽子王'之命。"
盒中是块生锈的铁甲残片,边缘刻着满文"还辽东旧债"。旻宁触到甲片的刹那,眼前闪过奇异画面:努尔哈赤与俄国使者在密林交换信物,对方递上的正是这种特殊钢材的配方!而《七大恨》的第西条"明越界助叶赫",竟被朱笔划去——这段历史被刻意修改过。
俄舰长低声道:"我国沙皇说,该还债了。"他展开海图,上面用红圈标注着英国在东亚的所有据点,而库页岛被单独画了蓝圈。最奇怪的是图例处的标记:两个交错的铁面具,组成沙漏形状。
---
养心殿的西洋放大镜下,七星针显露出极细的满文刻痕。魏源用银粉拓印后,拼出一段惊世预言:"锁国则咒发,开放则咒解。待龙瞳望西海之日,蝎毒化甘霖。"
"这不是诅咒..."魏源的手抖得几乎拿不稳纸,"这是保护性预言!"他连夜呈奏的折子里,详细对照了长公主地宫出土文献与《永乐大典》残卷,发现所谓"甲午大凶"的完整版其实是:"甲午年若仍闭关,则大凶;若己开放,反为大吉。"
旻宁独坐殿中,将七星针排列成北斗形状。当最后一根针归位时,七道微光射向《南京条约》草案,恰好照在"五口通商"条款上。皇帝突然朱笔一挥,在条款旁加注:"限英商活动范围,准民间自由交易",字迹力透纸背。
---
行宫的夜色被警报撕裂。侍卫们冲进寝殿时,只见道光帝独立屏风前,而对面站着个戴铁面具的身影。两人手中各持三根七星针,针尖光束在空中交织成大清疆域图。奇怪的是,香港与库页岛在图上闪烁红光,而台湾位置浮现出荷兰人的VOC标记。
"大哥别来无恙。"铁面人的声音不再伪装,与皇帝相似得令人毛骨悚然。他缓缓摘下面具,露出与旻宁镜中倒影般的面容,唯有右眉梢的痣位置相反。"当年皇玛法把我们分开,就是怕出现今天这一幕..."
旻宁的针尖纹丝不动:"你要什么?"
"要你看见真相。"铁面人突然将光束射向御榻上方,光影变幻间显现出英俄日三国瓜分清国的密约文本。最下方的签名处,赫然是舒明阿、丰绅济伦和...卢荫溥的联合画押!
"这些卖国贼,可都是你的臣子啊。"铁面人冷笑着重新戴上面具,"而我,才是真正执行太祖遗训的人。"他在侍卫冲上前的一刻,纵身跃出窗户,落入护城河的黑暗水面。
当夜,军械局传来急报:所有掺入陨铁的武器都不翼而飞,而库房墙上用血画着个沙漏图案,下方写着"甲午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