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报》头版上的俄军要塞图纸像块烧红的铁,烫穿了整个士林的神经。国子监门前,太学生将联名血书悬于孔像手中;杭州西湖畔,十八家书院联合罢课;就连边远的云南贡院,也传来"诛国贼、收失地"的怒吼。
广州巡抚叶名琛的轿子被学子们堵在衙门口时,他竟从轿窗伸出支锃亮的步枪。"砰"的一声,岭南大儒陈澧的嫡孙倒在血泊中。人群瞬间寂静,只见阳光照在枪管上,清晰映出东印度公司的狮徽。不知谁喊了句"英国人的枪!",愤怒的浪潮顿时吞没了官轿。
消息传到京城时,旻宁正在批阅林则徐的《请战疏》。曹进喜慌张闯入:"主子,广州民变!叶大人他..."皇帝接过血染的奏报,看到"夷枪杀士"西字时,朱笔"咔嚓"折断。墨汁溅在《京报》的卖国名单上,将舒明阿的名字染得面目全非。
"传卢荫溥。"旻宁的声音冷得像冰。但当值太监回报:卢大人告病三日了,府门紧闭,连太医都被挡在门外。
---
养心殿的地龙烧得太旺,魏源却感到刺骨寒意。他手中纸条上"甲午大凶"西字,笔迹与恭悌长公主诗稿如出一辙。更可怕的是,当他无意间将纸条盖在刚译出的英国海军计划上时,"甲午"二字正好覆盖"1842"这个年份。
"默深兄还信这些?"林则徐的声音从背后传来。魏源转身,看见好友手中捧着《库页岛防务策》,封面上沾着新鲜墨迹。"东翁,你看这个。"他将预言纸条与英国文件并置,"若按西历..."
"管他甲午还是1842!"林则徐突然拍案,"俄寇当前,还论什么鬼神!"两人的争执被太监打断:皇上急召军机大臣议事。
暴雨中的紫禁城仿佛在哭泣。当林则徐与魏源踏入乾清宫时,发现卢荫溥己经立在御前,脸上戴着那副标志性的铁面具。更诡异的是,六部堂官全部到齐,连"告病"多日的潘世恩也颤巍巍站在角落。
"臣有本奏。"卢荫溥的声音透过铁面具传出闷响。他忽然抬手摘下面具——露出的面容与道光帝有七分相似,只是右颊多了道陈年伤疤。"嘉庆十年,先帝南巡时..."他的话被惊雷淹没,但接下来的动作更震撼:从怀中取出黄绫密旨,玉玺朱印鲜艳如血。
"豪格支系复籍?!"潘世恩突然尖叫。老臣扑向卢荫溥想抢密旨,却被对方一脚踹开。殿中乱作一团时,旻宁手中的茶盏坠落,碎瓷片上倒映着他与卢荫溥重叠的脸——仿佛照镜。
---
咸福宫的偏院里,李莲英被铁链锁在柱上。少年太监时而清醒时而癫狂,发病时唱的长公主怨曲能让飞鸟坠地。全贵妃夜访时,只带了个装珍珠粉的香囊。
"娘娘快走..."李莲英突然用本音哀求,"铁帽子王要来了!"话音刚落,他的声线又变成苍老女声:"哀家的嫡孙,可是戴着铁帽子呢!"贵妃手一抖,香囊落地,珍珠粉洒出个诡异的"睿"字。
次日宗人府,全贵妃借查族谱之名翻阅档案。当看到"恭悌长公主嫡孙袭睿亲王爵"时,她的护甲在"睿"字上划出深痕——满语中,"睿"正是"铁"的意思。更惊人的发现在后页:现任睿亲王丰绅济伦,去年曾秘密接待过英国东印度公司代表!
回宫路上,贵妃的轿子与一队骁骑营擦肩而过。风吹起轿帘的刹那,她看见领队侍卫的锁骨处,隐约露出半个蝎形刺青。
---
军机处值房的争吵持续到三更。林则徐主张联合朝鲜、琉球共抗俄寇;魏源却认为应该暂时联英制俄;而新入值的博启提出更大胆的方案:首接向美国购买蒸汽战舰。
"诸位大人!"梁廷枏突然破门而入,"广东急报!"展开的公文上记载着更惊人的消息:英国领事义律宣布将派舰队"保护侨民",而带领英舰进入珠江口的中国向导,竟是失踪多日的舒明阿幕僚赵天禄!
卢荫溥的茶盏"当啷"落地。众人转头时,只见他慌忙擦拭的袍角下,露出双绣着蝎纹的靴子——与李莲英描绘的长公主装束一模一样。窗外闪电划过,照亮了他嘴角来不及收起的诡异微笑。
当夜,魏源秘密拜访钦天监。老监正取出珍藏多年的星象记录:"道光十三年彗星袭月,对应的正是甲午年..."他翻开一页泛黄的笔记,"而恭悌长公主被赐死那夜,天象与此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