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头之上

第 2 章・茶园土壤课

加入书架
书名:
潮头之上
作者:
先滨
本章字数:
4852
更新时间:
2025-06-04

晨雾还未散尽,沈砚冰蹲在青桐村茶园的红土地上,手指捏住检测仪的探头,电子屏上的数字跳成 6.8。笔记本上的记录停留在 6.5—— 那是三天前在村东头测的数据,此刻在晨露浸润的土壤里,数据像片蜷曲的老茶叶,显出微妙的褶皱。

“镇长,你这铁盒子又在放屁。” 李大爷的旱烟杆敲在检测仪外壳上,惊飞了叶片上的露珠。老人补丁摞补丁的裤脚沾满红土,膝盖处的补丁用的是蓝布,针脚粗得像茶树枝,与沈砚冰牛仔裤上母亲细密的白线补丁形成古怪的对仗。

沈砚冰抬头,看见李大爷手里举着片蜷曲的叶子,叶背布满茶尺蠖幼虫,像撒了把碎米粒。检测仪的探头还插在土里,他下意识摸出钢笔,在笔记本上画下幼虫的形态,笔尖划过 “PH 值异常” 的批注:“体长 8mm,腹足 3 对,取食嫩叶。”

“去年你们推荐的药,” 李大爷突然蹲下来,旱烟杆尖戳向检测仪,“说能治虫,结果烧死三亩茶苗。当时你们的铁盒子也说没问题,数据漂亮得很。” 老人的皱纹里嵌着烟灰,说话时旱烟杆在沈砚冰的检测仪旁画圈,仿佛要圈住那些看不见的酸碱性。

沈砚冰的笔尖停在纸上,想起去年的药害报告。县农业局的检测数据确实 “符合标准”,但现场勘查时他发现,所谓的 “生物农药” 其实掺了工业杀虫剂。此刻检测仪的数字还在跳动,他突然意识到,铁盒子不会说谎,但操作盒子的人会。

“大爷,这次的有机肥是省农科院配的,” 沈砚冰尽量放软声调,“PH 值 6.8 说明土壤偏酸,茶树根须容易生腐病,得用草木灰中和。” 他摘下手套,扒开表层土,露出下面暗红的黏土,“您看,根须都发黄了。”

李大爷却伸手摘下头顶的草帽,扇了扇检测仪:“我种了西十年茶,啥时候该施肥、啥时候该除虫,茶树会告诉我。” 他指向不远处的老茶树,枝干上挂着他自制的黄板诱虫板,“你那个铁盒子,能看见茶尺蠖啥时候交配吗?”

沈砚冰的手指着笔记本上的补丁,那是母亲用他穿旧的白衬衫改的。他忽然注意到李大爷的诱虫板上,黏着的幼虫数量比上周多了三成,而检测仪显示的土壤数据,与茶树枝叶的病态形成诡异的割裂。

“大爷,您看这幼虫,” 沈砚冰捡起片被咬穿的叶子,“去年药害后,虫群产生了抗药性,现在得用生物防治。” 他从帆布包掏出手机,调出茶园监控视频,“这是昨天拍的,幼虫正在啃食新叶,再不管,春茶产量要降两成。”

李大爷的旱烟杆顿在半空,烟锅里的火光暗了又明。他盯着手机屏幕,浑浊的眼睛映出视频里蠕动的幼虫,突然哼了声:“你们这些戴眼镜的,就会拿数字吓人。我老伴儿去年用苦楝树皮煮水,照样治住了虫,你们说那是‘不科学’。”

沈砚冰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划出一道歪斜的线。他想起周明远说过,基层工作要学会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可此刻他写在大地上的论文,正被李大爷的旱烟杆敲得七零八落。检测仪的电子屏突然闪烁,PH 值跳回 6.5—— 刚才李大爷扇动草帽时,不小心碰歪了探头。

“您看,数据变了。” 沈砚冰指着屏幕,嘴角露出苦笑。检测仪的精准在老人的草帽下不堪一击,就像他那些工整的报表,在茶农的补丁裤脚前显得如此脆弱。

李大爷却没看屏幕,他的目光落在沈砚冰膝盖的补丁上:“镇长,你这补丁针脚密得能穿针,不像咱老百姓的粗活。” 老人突然伸手,拍了拍沈砚冰的肩膀,“去年药害后,我去镇政府找你,你办公室贴满了数据图,可我只问你一句话:‘我的茶苗死了,政府赔不赔?’”

沈砚冰的后背绷首了。那天他确实在算土壤改良的投入产出比,没注意到老茶农眼里的血丝。此刻李大爷的旱烟杆还在检测仪旁晃动,他忽然明白,那些跳动的数字,终究要变成茶农手里的钞票,或者棺木上的白纸。

“大爷,” 沈砚冰合上笔记本,声音轻了许多,“今年的有机肥,我先在您的茶园试半亩。如果没用,我自掏腰包赔您茶苗。” 他掏出手机,打开合作社分红模型,“您看,只要病虫害控制住,春茶每斤能多卖 15 块,合作社分红能多三成。”

李大爷的旱烟杆终于落地,砸在检测仪的探头上。他蹲下身,用树皮粗糙的手指捏起一撮土,放在鼻尖闻了闻:“镇长,土的好坏,不是看数字,是闻味道。” 老人的声音突然低了,“去年的药,闻着有股子化工味,今年的有机肥,你让我先闻闻。”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斜斜照进茶园,给沈砚冰的检测仪镀上金边。他看着李大爷补丁摞补丁的背影,突然发现老人裤脚的红土,与自己膝盖的补丁颜色深浅相近 —— 同样的红土,他用来做土壤分析,老人用来养茶树。

检测仪的电子屏再次跳动,这次稳定在 6.5。沈砚冰知道,刚才李大爷拍他肩膀时,无意中扶正了探头。他捡起旱烟杆,递还给老人,指尖触到烟杆上的老茧,比检测仪的外壳粗糙百倍。

“大爷,明天我带省农科院的专家来,” 沈砚冰站起身,牛仔裤膝盖的补丁沾满红土,“咱们不用铁盒子,就用您的土办法,再结合数据,试试看?”

李大爷接过旱烟杆,突然笑了:“早这么说不就行了?铁盒子是死的,人是活的。” 他敲了敲沈砚冰的笔记本,“你这上面的数字,得沾点咱们茶农的土气,才算数。”

茶园深处传来布谷鸟的叫声,沈砚冰看着李大爷走向老茶树,补丁裤脚在晨露中显得格外真实。他蹲下身,重新校准检测仪,这次特意用手扒开表层土,让探头首接接触茶树根须。电子屏跳动片刻,稳稳停在 6.3—— 比之前的记录更低,却让他心里更踏实。

手机震动,弹出周明远的短信:“小沈,数据要长在茶树上,别飘在报表上。” 沈砚冰看着远处李大爷正在检查诱虫板,突然明白,那些看似冰冷的 PH 值,终究要经过茶农的手掌,才能变成有温度的治理方案。

他合上检测仪,把笔记本上的 “PH 值 6.8” 划掉,重新写上 “茶农李大爷茶园,根须发黄,幼虫密度 20 头 / 株,建议混合苦楝树皮液与有机肥”。阳光穿过茶树新叶,在笔记本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些文字像刚冒出的茶芽,带着泥土的潮气。

离开茶园时,沈砚冰的牛仔裤沾满红土,膝盖的补丁显得格外醒目。他知道,这些红土不会出现在任何数据报表上。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