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头之上

第 1 章・食堂站位战

加入书架
书名:
潮头之上
作者:
先滨
本章字数:
3250
更新时间:
2025-06-04

镇政府食堂的不锈钢餐台在晨光中泛着冷光,沈砚冰握着搪瓷碗的手指触到碗沿的缺口 —— 这是周明远送他的旧物,说是从抗洪抢险的物资堆里捡的。牛津纺衬衫的袖口磨得发白,随着他端起稀饭的动作,露出腕骨处淡淡的晒痕,那是上个月在茶园测绘时留下的。

“沈镇长这是要体验基层生活?” 财政所王干事的搪瓷勺磕在碗沿上,发出刺耳的声响,“跟老百姓同吃同住,是要写进《选调生日记》发朋友圈吗?” 他故意提高嗓门,邻桌几个捧着现磨豆浆的干部低头轻笑,刀疤眉的综治办主任用筷子尖敲了敲不锈钢餐台,目光扫向靠墙的 “常委桌”。

沈砚冰的脚步顿了半拍,稀饭在碗里晃出细浪。穿堂风从食堂后门灌进来,带着晨露未干的茶香,混着邻桌飘来的油条味。他看见林满江正站在常委桌旁,笔挺的西装熨得能倒映出人影,手里的云栖谷项目图在晨光中翻动,烫金字体 “康养度假区” 格外刺眼。

“张县,这是温泉区的规划图,” 林满江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谦卑,手腕轻转,项目图在转盘上滑向主座,“纯天然硫磺泉,出水温度 48℃,比县志记载的还高 3℃。” 副县长的骨瓷茶杯恰好压在图上 “生态红线” 的标注处,茶水在杯中晃出涟漪,模糊了青桐山的轮廓。

沈砚冰在 “村民桌” 坐下时,老村支书李大爷往他碗里添了勺腌菜。粗瓷碗相碰的瞬间,他瞥见项目图右下角的红章 ——“云溪县招商局特批”,编号尾数 “037” 像根细针扎进视网膜。上周 37 户茶农按红手印的抗议书,公章编号尾数正是 “037”,此刻正躺在他办公室的抽屉里,纸张边缘还留着李大爷旱烟杆烫出的焦痕。

“镇长,尝尝我老婆子腌的芥菜。” 李大爷的旱烟杆磕在桌沿上,烟灰落在沈砚冰磨白的袖口,“比镇上食堂的豆浆实在。”

不锈钢餐台的反光里,常委桌传来餐具相碰的轻响。沈砚冰低头扒拉稀饭,米粒在搪瓷碗底碰撞,像极了昨夜在茶园听见的、茶尺蠖幼虫啃食叶片的沙沙声。林满江的皮鞋尖碾过地面,经过他身边时,袖口的沉香手串蹭到了他的肩膀,留下若有若无的甜腻气息,与窗外清新的茶香格格不入。

财政所王干事的笑声还在耳边打转,沈砚冰的手指无意识地着碗沿缺口。他想起周明远说过,基层就像这缺口的搪瓷碗,再精致的表面下,总有些磕磕绊绊的真相。项目图上被茶杯遮住的生态红线,编号相同的公章,还有李大爷欲言又止的眼神,像一串未解开的密码,藏在食堂蒸腾的热气里。

稀饭快见底时,沈砚冰看见林满江将一叠文件推给副县长,最上面的一页标题是 “青桐村土地流转补偿协议”。他放下碗筷,指腹按在牛仔裤膝盖的补丁上 —— 那是母亲用旧帆布缝的,针脚细密得像他笔记本上的土壤数据记录。隔壁桌的刀疤眉干部突然提高嗓门,说什么 “年轻人不懂规矩”,但沈砚冰的注意力全在项目图的折角处,那里露出半截手写批注:“补偿标准按市场价七折执行”。

食堂的广播开始播放《运动员进行曲》,沈砚冰起身收拾碗筷,听见林满江低声对副县长说:“张县放心,下个月的常委会,项目可行性报告数据绝对漂亮。” 他转身走向回收处,不锈钢餐台的反光中,看见林满江的手指在项目图上敲了敲,正好落在 “生态红线调整建议” 的条款上。

晨光穿过食堂的玻璃窗,在沈砚冰磨破的袖口上投下一片光斑。他想起昨夜熬夜比对的卫星图,青桐山那片即将被规划为温泉区的林地,在图上显示为深沉的绿色 —— 那是生态红线的颜色,也是茶农们赖以生存的茶树扎根的颜色。财政所王干事的讽刺、林满江的烫金项目图、编号相同的公章,此刻在他脑海里交织成一张网,而他,正站在这张网的边缘。

走出食堂时,沈砚冰摸了摸口袋里的 U 盘,里面存着 37 户茶农的土壤检测数据。手机震动,弹出一条短信:“沈镇长,云栖谷项目奠基仪式,请您下午三点到场。” 发件人显示 “云溪县招商局”,他盯着短信,突然想起李大爷在茶园说的话:“镇长,茶树的根扎在地里,可有些人的根,扎在公章里。”

晨风掀起他衬衫的下摆,沈砚冰深吸一口气,茶香混着远处工地的尘土味涌进鼻腔。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