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
窗外的城市依旧喧嚣,而她的内心却前所未有的平静。蒲锦继将手中的报告轻轻放在桌上,目光落在叶沫兮身上,“你打算怎么处理这些风险点?”
“先稳住现有项目。”她抬头看向他,眼神坚定,“等这边的公益体系完全运转起来,我们再动下一步。”
蒲锦继点头,却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站在原地看了她一会儿,轻声道:“你还想走更远吧?”
她笑了笑,没有否认,“我一首都在走更远的路。”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进会议室时,叶沫兮己经坐在长桌尽头,手里拿着最新的市场调研报告。林浩和财务主管陆续走进来,见她神色专注,都默契地没出声打扰。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个数据?”她指着报告上的一组曲线,“过去三个月,沿海地区的轻工业需求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尤其是家用电器这一块。”
林浩凑近看了一眼,“是有些异常,但可能只是短期波动。”
“不是波动。”她翻到下一页,“我查了几个关键城市的消费结构变化,发现年轻家庭对家电的需求明显上升,尤其是洗衣机、电饭煲这类实用型产品。”
财务主管皱眉,“这跟我们的主营方向不太搭啊。”
“所以我要重新规划业务线。”她说得干脆,“我们不能只靠公益维持口碑,也不能永远停留在传统制造业。现在是时候进入新领域了。”
会议室里一时安静下来,林浩率先开口:“你是说……转型做家电?”
“不完全是。”她放下报告,站起身来,“我是说,我们要抓住这次市场转向的机会,打造一条全新的产品线。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结合我们的供应链优势。”
蒲锦继推门进来时,正好听到这句话,微微挑眉,“你决定了?”
“早就决定了。”她看着他,“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林浩忍不住问:“那现有的公益项目怎么办?还有那些刚谈下来的合作伙伴呢?”
“不会停。”她语气平稳,“公益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方向,但它不该成为企业发展的限制。相反,它应该是我们品牌的一部分,是我们的竞争力。”
林浩沉默了几秒,最终点头,“我支持你,但我们需要详细的方案。”
“己经在做了。”她指了指桌上的文件,“我会亲自带队组建新部门,从研发、生产到销售,全部重新梳理一遍。”
蒲锦继走到她身边,低声问:“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我们要面对新的竞争者,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还要承受失败的风险。”她迎着他目光,“但我相信,只要方向是对的,就值得去试。”
会议结束后,刘婶也赶了过来,听说叶沫兮又要拓展新业务,一脸担忧,“你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好不容易把公益这块做起来了,又想着搞别的。”
“就是因为做起来了,才敢往前走。”叶沫兮笑着拍拍她的手,“你放心,我不是盲目扩张,是有计划的。”
刘婶叹了口气,“行吧,反正你做什么我都信你。”
接下来的几天,公司内部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新业务。叶沫兮亲自挑选了一批骨干成员,成立了家电项目小组,并邀请了几位行业专家前来指导。
“目前我们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核心技术。”她在会议上指出,“所以我们不能照搬别人的产品,必须要有自己的创新点。”
“比如节能、智能控制这些方向?”一名工程师提出建议。
“没错。”她点头,“而且我们要考虑性价比,让普通家庭也能买得起。”
蒲锦继在一旁听着,忽然插话:“如果我们能结合现有的扶贫项目,把一部分生产线设在贫困地区呢?”
所有人一愣,随即意识到这个提议的可行性。
“既能降低人工成本,又能带动当地就业。”叶沫兮眼睛一亮,“还能继续履行社会责任,一举三得。”
当天下午,她就联系了西北地区的农业项目负责人,询问当地的劳动力情况和基础设施配套是否适合建厂。
对方很快回了电话,“我们这边确实有闲置厂房,政府也在鼓励引进新产业,如果你有兴趣,我们可以一起评估。”
“那就安排实地考察。”她果断决定。
几天后,一行人踏上了前往西北的旅途。一路上,蒲锦继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忍不住问:“你不累吗?”
“累当然累。”她靠在车窗边,声音却带着笑意,“可我总觉得,还有更多事情等着我去完成。”
到达目的地后,他们走访了多个村庄,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和工作意愿。许多村民听说有机会在家门口上班,都很激动,纷纷表示愿意参与。
“他们需要机会,而我们刚好能提供。”叶沫兮站在村口,望着远处的山峦,“这不只是生意,更是责任。”
回到公司后,她立刻召集团队开会,宣布正式启动家电项目,并设立专门的生产基地。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卖产品。”她在会上强调,“我们要打造一个真正属于中国老百姓的品牌。”
员工们被她的激情感染,纷纷投入到新项目的筹备中。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推进时,一封来自竞争对手的警告信悄然送到了她的办公桌上。
信的内容很简单:**“别碰家电,你会后悔。”**
她看完后,随手将信折成纸飞机,朝窗外一扔。
“有些人,就是怕我们做得更好。”
蒲锦继接过信,眉头紧锁,“你想怎么回应?”
“不用回应。”她转身走向会议室,“我们继续推进计划,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实力。”
夜幕再次降临,办公室的灯光依旧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