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垄上的烟火长

第3章 秧苗入泥 风波乍起

加入书架
书名:
田垄上的烟火长
作者:
相思红豆情
本章字数:
5358
更新时间:
2025-06-22

沈禾蹲在田埂边,双手浸在微凉的泥水里,指尖熟练地拨开一层薄土,将稻种均匀撒下。

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落下来,映得水面波光粼粼,她额角沁出汗珠,却未停下动作。

“阿娘,这样就可以了吗?”阿梨一边用细竹竿搭起遮阴棚,一边仰头问道。

沈禾回头看了眼女儿,嘴角勾起一丝笑意:“再铺一层细泥,保湿又防风。”她说着,弯腰从旁边挖来一把的泥土,细细铺上。

一旁坐着的李寡妇递来一把旧蒲扇,轻笑道:“你这手活儿,比我们村里的老把式还利索。”

沈禾接过蒲扇,道了声谢,一边继续整理苗床,一边解释:“早稻怕冷不怕热,得控温保湿。春分后育秧正当时,若是错过这节气,稻子就难长好了。”

李寡妇听得连连点头,片刻后忽然起身回屋,不一会儿提了个小布袋回来,塞进沈禾手里:“我家剩下的几把稻种,你也拿去用吧。”

沈禾愣了一下,忙要推辞:“使不得,你家也得留些种子备着。”

“我信你。”李寡妇摆摆手,“你种出来的稻子,肯定比我自家胡乱播下去的好。”

沈禾望着手中的布袋,心头微微一暖。

自从她回到娘家,村里人虽有议论,但真正帮她的,却是这些默默支持的邻人。

第二日清晨,沈禾己开始修整水田边缘,准备下一步的插秧。

阿梨也学着母亲的模样,在田埂上拔草、清理碎石。

这时,远处传来脚步声,沈大郎缓缓走近,手里拎着个篮子,神色有些复杂。

“阿娘让你回来做针线。”他低声说,语气中透着无奈,“说是别在村东头丢人现眼。”

沈禾抬眼看他一眼,淡淡一笑:“我种田比绣花快多了。”

沈大郎语塞,张了张嘴,终是没再说什么。

他放下篮子,转身欲走,却又停住,低声道:“阿娘怕你名声好了,族里会有人议论。”

沈禾看着他的背影,她早知王氏不是真心为她好,不过是怕她在村中立稳脚跟,动摇她们母子的地位罢了。

她低头继续干活,心中己有计较。

第三日午后,沈禾刚给秧苗盖上一层薄膜,便听远处传来争吵声。

她抬头望去,只见赵家兄弟两人正互相推搡,边上几个老人满脸焦急,却拦不住他们。

“你们吵什么?”她走上前,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沉稳的力量。

赵老大喘着粗气,指着弟弟骂道:“他想独占祖屋!我爹才走多久?他就想分家!”

赵老二也不甘示弱:“我是长子,该由我说话!”

沈禾扫视一圈,不动声色地走进屋里,倒了两碗凉茶端出来,放在地上:“先喝口茶,消消火。”

两人一时愣住,互相对视一眼,终究还是坐下了。

“你们争的是祖屋,可最终争的是什么?”沈禾坐在一旁,缓缓开口,“是责任,也是体面。你们爹临走前怎么说的?有没有留下分家的话?”

赵老大皱眉道:“没说过……”

“那你们照规矩来。”沈禾目光平静,“老辈人分家,向来是以劳力和田产为准。谁耕的地多,谁出的力多,自然分得多。若你们都不肯退让,不如请族中长辈来做主。”

赵老二哼了一声:“你是外姓人,凭什么管我们家事?”

沈禾神色不变,缓缓起身:“我只是讲理。你们若愿吵,我便回家煮饭。”说完,她转身就要走。

赵家兄弟对视一眼,终于沉默下来。

片刻后,赵老大叹了口气:“你说得也有道理……”

第西日傍晚,两家各退一步,达成协议,祖屋平分,田产按劳力均摊。

事后,赵家人特意送来一碗米糕表示感谢,邻里之间议论纷纷,都说沈禾心公正,说话公道。

夜幕降临,沈禾坐在灶台边煮饭,阿梨靠在她肩上打盹。

窗外月色清朗,风吹过田垄,带来泥土与稻苗的气息。

李寡妇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一小壶酒:“今晚陪你喝一杯。”

沈禾笑了笑,给她倒了一碗粥:“怎么突然来了兴致?”

“听了几句闲话,心里不痛快。”李寡妇坐下,喝了口粥,语气低沉,“有人说你不安分,说你在村东头搞事情,还说什么‘克夫’命硬……”

沈禾手一顿,旋即恢复如常,只是眼神深处闪过一丝冷意。

她轻轻放下碗,缓缓说道:“流言止于智者,我不怕他们说。”

李寡妇瞪她一眼:“你倒是沉得住气。”

沈禾望向窗外,夜色沉沉,仿佛有什么正在悄然酝酿。

“我知道他们在怕什么。”她低声说,“一个女人,能种田、能调停家务、能在村中站稳脚跟……对他们来说,太危险了。”

李寡妇听得这话,眉头紧蹙,忍不住拍案而起:“谁再说一句闲话——”【发生事件】——

第七日清晨,天还未大亮,村口的老槐树下己聚了几人,低声议论着什么。

沈禾牵着阿梨的手从田埂上走来,脚步未停,面上也不露半分异样,只轻轻拉了拉女儿的手:“别听他们说话,我们还有活要做。”

可风里飘来的字眼,却如针尖般扎进她耳中:

“……克夫的命,早该离了村子。”

“说是会种田,怕是跟外头人勾结的吧?不然一个妇道人家哪懂这么多!”

“哼,她爹是商户,商人重利,这丫头骨子里就不安分。”

阿梨皱眉抬头,眼中闪过委屈与愤怒:“阿娘,你怎么不反驳他们?”

沈禾低头一笑,蹲下来替她整理衣领:“言语像风吹过山岗,能吹倒草,却吹不动石头。”她站起身,牵着女儿继续前行,目光却掠过人群角落一个熟悉的身影——王氏娘家的表亲,正一边嗑瓜子一边冷眼旁观。

她心中己然明了:这些话不是凭空而起的,背后有人推波助澜。

王氏虽无权势,但对她在家中立足极为忌惮。

如今她名声渐起,田也开得差不多了,若再得邻里拥护,恐怕连沈家老宅的屋檐都压不住那位继母的心火。

但她并不慌张。

谣言终归只是流言,真正打动人的是实打实的日子。

只要她的秧苗长势好,邻舍的田收成足,那些说闲话的人自然也会闭嘴。

午后,李寡妇拎着锄头怒气冲冲地来到田边,一脚踩在垄上:“我今日在井边听见几个妇人嚼舌根,说什么你勾结外人,还说你夜里偷偷往山里跑!”她声音大得几乎全村都能听见,“我要去撕她们的嘴!”

沈禾笑着拦住她:“不必理会,越吵越显得咱们心虚。”

李寡妇瞪眼:“你倒是沉得住气!”

沈禾轻声道:“我不是不怕,我是知道怕没用。”她望向远处正在抽条的秧苗,眼神坚定,“人心就像这块田,你撒什么种子,它就长什么果。”

夜深人静时,阿梨靠在沈禾怀里,小声问:“阿娘,我们以后是不是就在这儿住了?”

沈禾轻轻抚摸着女儿的头发,柔声道:“是啊,只要咱们种得出粮,说得清理,这里就是家。”

窗外星光点点,照在田垄间,映出一片青葱之色。

她想起那本《农桑手札》里的句子:“良田不在广,而在精耕。”忽然觉得,这不仅是农事之理,更是人生之道。

她望着远方,心中己有盘算:村里缺竹编、少席子,田边芦苇丰茂,正好可用。

她打算先做些席子送去镇上换米,一来贴补家用,二来也让村里人看到,她不只是会种田,更懂得生计。

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