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教授站在河边,一边感慨一边自责。
齐教授很是感慨:“好些地方,其实我也看不懂,打着给学生们多学一点知识的旗号,让他们讨论,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我也听着,思考着,想着怎么解决。惭愧,惭愧呀!”
屈教授:“正好,让这群井底之蛙见识一下,咱学校还有一个隐藏的超级学院。”
“有吗?”
“没有吗?”
齐教授反应过来了,有。几位被挑中的大三学生送到九星实验室,没有给退回来,就在那边开始读研究生,相信这几个学生能在九星实验室把博士读完的话,绝对是同学科金字塔尖的。
傍晚,任佳良到了。
头发是贴着头皮剃的,因为修剪头费时间。
身上穿着套头衫,腿上运动裤,脚上是一脚蹬的运动鞋,一切以舒服方便为原则。
原本在这里的学生们都很热情。
帮着拿行李,收拾单人间,还给准备了水果,零食。
有人就好奇的问了:“学长之前搞什么课题的?”
“没。”任佳良就简单的回答了一个字。
好奇的人继续问:“学生在什么期刊上发表过论文?”
任佳良想了想:“也没有。”
好奇的人继续问:“学长是搞理论研究的,或者是参加竞赛?”
任佳良摇了摇头。
好嘛。
这下其余人就传开了。
来了一个科研杂工,就是给实验室打杂的,没有自己的课题,没有参与研究,也没任何成果,连论文都没有发表过。
这怕不是那个关系户跑咱们这里分奖金的吧。
屈、齐两位教授看着,却躲的远远的。
他们相信,用不了两天,任佳良就能展示他出众的一面,九星实验不是镀金的地方,那里真正的熔炉,只有真金才能承受其淬炼。
不过,他们想错了。
没有两天。
只有二十分钟。
安顿好住所的任佳良,就在安装锅炉的工地转了一圈,回来就在黑板上开始写。
一口气写出了十三条需要调整的意见。
同时,拿出足够的理论依据。
连续二十块白板,用白板笔写满了方程式。
屈、齐两位教授在远处看着。
屈教授说:“看任佳良意思,不是照搬旧设备原先的安装方案,而是根据他的理解,优化、微调。同时改进散热塔,减少用水量。显然他是考虑到即便是在河边,长安还是缺水的问题。”
两人走上前去。
任佳良写完最后一个方程后转过身:“我有些想法,请两位老师指点。”
屈教授摆了摆手:“这地方你负责,你说了算。我们老了,止步于之前的荣耀,对新的知识摄入过少。你己经超越了我们,只有新一代超越老一代,科学才会进步。不是你的老师赶你离开,而是我们这里实在需要一个技术领头人。”
齐教授把所有人都召集了过来。
屈教授转身看着所有人:“我之前说,任佳良是被淘汰的。我就知道,有人要跳。说你呢。”屈教授指着人群中的一个学生:“当年,你是市状元考进学校的吧,我现在告诉你,等你能看懂了任佳良写的这些,再说你是不是优秀。”
“咱们学校,还有一个隐藏的学院。在座的,连这个学院参考资格都没有,就别提天才这两个字,天才,只是在任佳良曾经待过的地方,去旁听的入门证。”
“以后,这里技术上任佳良负责,即便任佳良没进入主力梯队,那也是千里马竞争的地方,不是你们一群蠢驴们能够想像的。”
“就这样。”
屈教授说完,背着手,似乎是在吐槽,也好像是在自言自语,但声音很大:“唉,当初内选我,我的学生连参加测试的资格都没有,我是真没用,看来,我是应该退休了。唉!”
屈教授也是用心良苦。
今年夏天,研二的学生还有一次内测。
他只希望,他的学生们能够被激发出斗志来,若真的能爆出火花,哪怕有机会去九星实验室打杂,也是未来可期。
否则,只能甘于平庸了。
屈教授转身准备走,任佳良开口了:“屈老师,齐老师,我配不上天才这个称呼。在那里,我每天几乎拼命的学习,可我小师弟才大三就单独负责了一个课题,而我只能整理数据,协助其他人做实验。”
屈教授转身,用力拍拍任佳良写下那些内容,那些方程:“任佳良,你自信一些,你己经超越我们这些被时代淘汰的老家伙们了。这里归你负责了,搞好它,作出成绩来。别辱没你曾经拼过命的那段日子。”
“走了,老家伙己经累的撑不住了。”屈教授摆了摆手,头也不回的离开。
黑板前,一众天之骄子们是死寂一样的沉默。
能考进秦交大的,当年分数没有低的。
能进锅炉专业的,更是最优秀的那批理科生。
几位最初找任佳良打听的好奇宝宝没猜错,任佳良就是一个科研杂工。
但就是这位杂工,此时写出来的东西,让他们只有仰望。
突然,有几个学生冲出人群,追上屈、齐两位教授:“老师,我们……”
屈教授没回头,只是反手一指:“问他,他推荐,你们才有内测的资格。”
任佳良声音低沉:“比我强,我才会在推荐表上签字。”
比他强。
光看那一连串黑板上的内容,一半的人脑袋瓜都是嗡嗡的。
屈、齐两位教授只是想激励一下自己的学生们,却没想,无意中在学校里创造了一个传说。
学校,还有一个不为人知,隐藏的学院。
那里打两年杂出来的,都是顶级高手的级别,如果是进修毕业的呢?
独孤求败?
东方不败?
秦交大这才开始想办法激励学生,有一个新的目标。
此时就显出来,校际西大恶人的含金量了。
彭有江,蜀都电科大的校长。
从寒假开始,他就把大三、大西、研一、研二的学生全部弄到了长江沿线,一边负责各通讯基站的建设,一边由研二学生带着学弟、学妹们在工作之余,学习日常必须的课程。
本着多争一个名额算一名额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