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澜站在窗前,指尖着杯壁的冷凝水珠。咖啡早就凉了,他却迟迟没放。
玻璃映出他的脸,也映出远处那片灯火通明的楼群——属于他,又不完全属于他。
系统重启那天,他亲手把那个篡改权限的人踢出了后台。账号被注销时的震动还像根刺扎在脊背上,可现在,安全协议己经升级到连他自己都得重新验证身份才能登录。
转型计划启动比想象中更难。
最先炸开的是技术部,有人摔键盘:“新系统太复杂,谁看得懂?”行政组也不服气:“我们不是程序员,凭什么要学这些?”最尖锐的一句是财务总监在会上甩出来的:“你让我们冒险,自己坐稳位置看热闹?”
江澜没接话,只是用钢笔在笔记本上划了一道。
“这不是冒险。”他在周例会上说,“是活下来。”
没人鼓掌。
他知道,光靠嘴不行。
第二天起,他开始往各部门跑。食堂里夹菜、饭桌上碰杯,不谈转型,只聊家常。有人阴阳怪气:“你现在是老板,当然能说这些轻松话。”
他没反驳,只是点头,端着饭盒坐下,筷子夹起一筷青椒肉丝,嚼得跟其他人一样响。
第三天,有个年轻技术员低声开口:“我房贷还没还完,两个孩子……万一跟不上,怕被裁。”
江澜放下筷子,看着对方的手指——关节泛白地捏着勺子。
“我刚开始也这样。”他说,“连开机都不会,资料啃到凌晨三点。”
那人苦笑:“可我还是怕。”
“怕很正常。”江澜声音沉下去,“但只要你愿意学,公司不会让你一个人扛。”
没人说话,只有汤匙碰碗沿的轻响。
一周后,会议室里空气紧绷。
王振宇皱眉:“客户催得急,再拖就赶不上交付节点。”
“我知道。”江澜打断,“所以我决定亲自带每个小组。”
苏婉插话:“我可以调几个技术骨干过来辅助教学,还能做个模拟平台。”
林涛犹豫:“但这样效率会下降。”
江澜盯着桌上的马克杯:“效率不是逼出来的。是信任堆起来的。”
会议散了,培训方案变了。
分组讨论取代统一授课,一对一辅导成了标配。江澜几乎每天都出现在现场,讲到嗓子发哑。
有次,一个女员工操作失误,眼圈红了。
“对不起……我真的尽力了。”
他接过鼠标,边点边说:“这个流程可以拆成三步。第一步确认数据源,第二步逻辑规则,第三步执行。别急,先学会拆解。”
她照做,成功了。
抬起头,眼里亮了:“真的行!”
人群围了上来,问题接连不断。
气氛变了。
几天后的全员沟通会,台下沉默如海。
“我知道你们都在想什么。”江澜站在台上,声音压得低,“为什么必须转型?失败怎么办?如果被淘汰呢?”
没人回答,但眼神亮了。
“五年前我也问过自己。”他说,“那时候我什么都没有,从头开始。怕做不好,怕被嘲笑,更怕再输一次。”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
“后来我明白一件事——市场不会等你准备好才往前走。它只会带走那些愿意改变的人。”
掌声稀稀拉拉,慢慢密集。
会后,有人留下来提问。
他知道,这场仗,赢了一半。
几周后,激励机制落地。
“奖金太高了,我们根本拿不到。”有人私下嘀咕。
人事部连夜开会,目标细化,奖励形式变多:绩效奖金、晋升通道、额外假期。
邮件里最后一句写着:“我们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第一名,只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反响热烈。
有人自发加班练习,有人组队研究优化流程,还有人提了改进方案,被采纳后拿了专项奖。
三个月后,系统正式上线。
大堂里挤满员工,香槟塔叮当作响。
“感谢每一位的努力。”江澜举起酒杯,“今天我们不只是完成了一次升级,而是突破了自己。证明只要愿意改变,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掌声雷动。
“但这只是开始。”他补充,“接下来,我们要面对更大的挑战。”
人群中,苏婉轻轻鼓掌,眼神柔和。
江澜的目光却飘向角落。
沈渊站在人群外,手握酒杯,嘴角微扬。
他心头一紧。
举杯示意。
沈渊回敬,笑意若有若无。
两人隔着人群对视,仿佛在无声对话。
忽然,灯光闪了一下。
江澜皱眉,以为是庆典特效。
再抬头,沈渊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