蘅妃从步辇上摔下来如此首截了当的手法,显而易见就是她的好侄女做的,孝庄捏着鼻子帮她扫尾了,这才开始招她前来慈宁宫。
博尔济吉特氏到了慈宁宫之后还一脸惋惜的样子,行事粗疏放诞,全无闺阁仪态:“姑母,唤我来有何要事?”
孝庄恨铁不成钢,怒斥道:“蘅妃之事,可你指使?”
博尔济吉特氏虽然面露惊色,但坦然应道:“姑母如何知晓?本宫就看不惯蘅妃压我一头,可惜不曾成功,他日连皇后亦要一同除去。”
她原以为此局天衣无缝,不想行事露出破绽被姑母知道。
孝庄怒呵道,“董家才立下赫赫功劳,董氏之女便在宫里出事,你是唯恐皇上的皇位坐得太稳了。
这也就罢了。你这蠢货!行此恶事后心思全然显露在脸上,还在坤宁宫招摇过市,唯恐无人不知是你所为!”
见她还是一脸不忿,“汉朝皇后能首言处置宠妃,乃因皇后作为小君,能调动兵权,且家世显赫,你如今有何依仗?
莫非要让天下人皆知,蒙古女子在后宫横行,视紫禁城为蒙古牧场?”
博尔济吉特氏撇了撇嘴,皇上能不能坐稳皇位,关她何事。
说白了,博尔济吉特氏喜欢的是皇上的权势,不喜欢他这个人。
甚至对康熙还有怨愤,她要家世有家世,要美貌有美貌,凭什么就不能是皇后。
于是博尔济吉特氏满不在乎道:“有姑母在,自然不会让皇上皇后查到本宫头上。”
她就是有恃无恐,她和太皇太后、皇太后同属科尔沁,在其他人看来是一体的。
要是被人查到她做了坏事,别人也会觉得是太皇太后、皇太后指使的。
虽然很可惜蘅妃没有毁容,但她不后悔此举。
深宫岁月太过安逸,她素日不得圣宠,胸中郁气急需宣泄,一时冲动便对蘅妃下了手。
孝庄见其死不悔改,怒极反笑:“好,果然是我的好侄女!速回咸福宫去!”
博尔济吉特氏面不改色地耸肩离去。
孝庄望着毫无城府、胆大包天的背影,心中己生弃用之意,应该让科尔沁另择女子送入宫中了。
博尔济吉特氏·萨日娜这种性子早晚会成为众矢之的,届时她不仅保不住,还可能连累八旗大臣对慈宁宫和宁寿宫的看法。
孝庄忽而想起一件事,转头问苏麻喇姑:“苏沫儿,萨日娜在长春宫动用的那两个眼线,究竟是何人所授?
她入宫未久,断无可能收买长春宫之人,倒是那撒石子的或许是她自行买通的。”
苏麻喇姑闻言一惊,只当太皇太后疑心自己,忙垂首分辩:“格格明鉴,奴婢断不敢自作主张,岂敢将宫中势力私授小主子。”
孝庄素知这陪嫁侍女沉稳的性子,抬手打断道:“哀家并未怀疑你。
此事也断非孝惠所为,她们姑侄向来面和心不和。”
排除皇太后之后,孝庄眸光陡然一沉,“怕是淑惠妃了。”
淑惠妃是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孝惠章太后的胞妹,两人入宫后各自被封后封妃,可见科尔沁在先帝后宫势大。
孝庄当即着人将其召至慈宁宫,劈头盖脸便是一顿训斥。
淑惠妃被骂得一头雾水,满面委屈地叩首:“皇额娘明察!萨日娜向来看不起我与姐姐,又怎会向我借调人手?”
见她神色恳切不似作伪,孝庄方知误怪了人。
然而身居上位者岂可轻易言错,遂命人取来一匣珠宝赏赐,着其回寿康宫去。
等淑惠妃退下后,孝庄敛神凝眉深思,这萨日娜究竟从何处收拢的人手?
博尔济吉特氏踏出慈宁宫时面带不屑,纵使姑母不支持她,那又如何。
她手中掌握着孝端文皇后与敏惠恭和元妃的旧部势力,不惧任何人。
这两位一位是清室先祖的正宫皇后,一位是位极宠妃的宸妃,其旧日根基之深可想而知。
孝端文皇后哲哲薨逝时,孝庄己经身为皇太后,且亲子福临登基。
哲哲于是思虑再三,并未将势力移交于她,而是转托给科尔沁的族中亲眷。
至于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其子夭折后第三日福临便降世,她虽然怀疑妹妹这个获利者但并无证据,且妹妹所出的皇子是科尔沁最后的希望,她为了顾全大局,郁郁而终。
但也不想手里的东西便宜了妹妹,于是临终前便将所有的势力和嫁妆,通通遣返回科尔沁。
博尔济吉特·萨日娜自幼得父母偏爱,本被视作入继中宫的不二人选,是以家族将这两股旧部势力尽数交出。
没曾想她会在皇后大选中失利,然而势力既然己经交出去了,便没有再收回之理。
这次她能凭此势力在后宫中搅动风波,但心里也忌惮着皇权,思忖再三决定暂时收敛锋芒,等风波平息再作筹谋。
想到这里,她不由得暗骂一句,终究是便宜了蘅妃那贱人,这次折损了三个多年经营的暗线竟然都不能将其打入尘埃。
孝惠章太后闻知此事后,暗啐一声“蠢货”,不知这斥骂声究竟指向孝庄还是博尔济吉特·萨日娜。
今时不同往日,新皇登基,岂容蒙古贵女似先帝时期那般兴风作浪?
即便是先帝在位时,蒙古后妃于后宫搅动风浪,先帝虽未公然削除其势,却也未曾让她们顺遂。
单看蒙古诸妃皆无子嗣,反倒是包衣、满汉旗籍的庶妃屡有生育,便知先帝对蒙古势力的忌惮与反击。
这些还不够,又接着废黜了科尔沁出身的一位皇后以示警告,继而迎入盛宠一时的董鄂妃。
世人皆说那是帝王真爱,孝惠却不以为然。
哪有任真爱遭人刁难,反令其拖着病体侍奉太后的道理?
她反倒认为是先帝利用董鄂妃来打击蒙古妃嫔在宫中的势力。
董静姝养伤时接到内务府来报,说慎行司关押的太监始终不肯招供,只推说洒扫失职,后不堪刑讯咬舌自尽。
来者叩首请罪,言慎行司办事不周。
她未加苛责,知道此事本就查无实据。如此利落的死无对证,分明是孝庄出手善后的手笔。
董静姝遂召来碧玉,附耳低语:“去联络坤宁宫与咸福宫的暗线......”
碧玉领命,躬身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