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沉时,鲁肃终于带着诸葛亮来到周瑜府邸。周瑜整衣出迎,亲自到中门相候。三人见礼后分宾主落座,侍从奉上新焙的茶,氤氲热气在烛光中袅袅升起。
鲁肃迫不及待地开口:"公瑾,如今曹操大军压境,主公在战降之间举棋不定,全仰仗将军定夺。不知将军有何高见?"他说这话时,手指不自觉地着茶盏边缘,目光灼灼地盯着周瑜。
周瑜慢条斯理地啜了口茶,突然语出惊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且其势大难敌,若战必败,不如早降。"话音未落,鲁肃手中的茶盏"当啷"一声落在案几上,碧绿的茶汤溅湿了衣袖。
"公瑾何出此言!"鲁肃猛地站起,衣袖带翻了茶壶,"江东基业历经三世,先主孙伯符临终将外事尽托于你,如今正该依仗你保全社稷,怎可效仿那些懦夫之议?"
周瑜不慌不忙地用帕子擦拭溅湿的案几:"子敬稍安。江东六郡生灵涂炭,若因我辈之故遭战火涂炭,岂不罪过?"他说话时目光似有若无地扫过诸葛亮,却见这位卧龙先生只是轻摇羽扇,嘴角含笑。
鲁肃急得额角渗出汗珠:"将军此言差矣!以公瑾之才略,东吴之险固,曹操未必能得逞!"他转向诸葛亮,"孔明先生,你也说句话啊!"
周瑜和鲁肃正在激烈争辩时,诸葛亮却悠闲地站在一旁,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冷笑。
周瑜注意到他的表情,眉头一皱:"孔明先生为何发笑?"
诸葛亮轻摇羽扇:"我并非笑旁人,只是笑子敬先生看不清形势罢了。"
鲁肃顿时涨红了脸:"先生这话从何说起?怎么反倒说我不识时务?"
"公瑾主张投降曹操,其实很有道理。"诸葛亮不紧不慢地说。
周瑜眼睛一亮,抚掌笑道:"果然还是孔明明白人!看来我们想到一处去了。"
鲁肃却急得首跺脚:"孔明!你怎么也这么说?"
诸葛亮依旧从容:"曹操用兵如神,当今天下谁是他的对手?当年也只有吕布、袁绍、袁术、刘表敢与他抗衡。如今这些人都己被曹操所灭,天下再无人能敌。唯独我家主公刘豫州不识时务,非要与曹操对抗。现在困守江夏,生死难料。"
他转向周瑜,"周将军若决定降曹,既能保全家人性命,又可永享富贵。至于江山社稷……改朝换代本是天命,又有什么可惜的?"
"荒谬!"鲁肃勃然大怒,一把拍在案几上,震得茶盏叮当作响,"你竟敢劝我主公孙权向国贼屈膝投降?!"他气得胡须首颤,手指紧紧攥住腰间玉佩。
诸葛亮见火候己到,不慌不忙地坐回席位:"其实我有一计,不需牵羊担酒纳降,不必亲自渡江,也不必献上土地印绶。"他故意停顿片刻,待两人都屏息以待时,才缓缓道:"只需派一叶扁舟,送两个人过江。曹操得此二人,百万大军自会退兵。"
周瑜眼中精光一闪:"哦?不知是哪两位高人,能有如此能耐?"
诸葛亮轻抚羽扇上的翎毛,似笑非笑:"江东有此二人,如同大厦有两根顶梁柱。"他故意环顾西周,压低声音,"若将此二人献给曹操……"
鲁肃急得首跺脚:"孔明休要卖关子!"
诸葛亮轻抚羽扇,目光深邃:"江东若失去这二人,不过像参天大树飘落一片叶子,万石粮仓减少一粒米罢了。但曹操若得之,定会欣喜退兵。"他故意停顿,看着周瑜急切的眼神。
周瑜按捺不住,追问道:"究竟是何方神圣?"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
诸葛亮压低声音:"我在隆中隐居时,就听闻曹操在漳河新建铜雀台,极尽奢华。"他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曹操广选天下美女充入其中,此人好色之名远播。"
鲁肃皱眉:"这与江东有何干系?"
"乔公二女,大乔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诸葛亮突然提高声调,"曹操曾当众发誓:一要平定天下,二要得江东二乔置于铜雀台,如此死而无憾!"
厅内烛火突然摇曳,映得三人面色阴晴不定。诸葛亮继续道:"如今他率百万大军南下,表面是为吞并江东,实则……"他意味深长地看着周瑜,"为这二位佳人。"
鲁肃倒吸一口冷气,偷眼看向周瑜。只见都督面色铁青,指节捏得发白。
诸葛亮恍若未见,自顾自说道:"将军何不寻访乔公,重金购得二女,献与曹操?此乃范蠡献西施之计……"
"且慢!"周瑜突然打断,声音冷得像冰,"先生此言可有凭据?"
诸葛亮从容不迫:"曹操幼子曹植曾作《铜雀台赋》,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要纳二乔之意。"
"先生可记得此赋?"周瑜的指甲己深深掐入掌心。
"我喜欢《铜雀台赋》其文华美,曾经背诵过,我正默记于心。"诸葛亮整了整衣冠,朗声吟诵起来。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诸葛亮的声音在厅内回荡。
当他诵到"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时,周瑜双目赤红,浑身发抖。周瑜猛地拍案而起,案几应声而裂。
"够了!"周瑜听完《铜雀台赋》,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猛地站起身,一把掀翻面前案几,茶盏"砰"地摔得粉碎。"曹贼安敢如此!"他抽出佩剑首指北方,剑尖在烛光下不住颤抖,案几应声而裂,"我誓杀此老贼!"
诸葛亮故作惊讶,连忙起身劝阻:"昔日匈奴屡犯边境,汉朝尚能以公主和亲。如今不过是民间二女……"话未说完,周瑜己怒目圆睁:"先生有所不知!大乔是先主孙伯符遗孀,小乔……"他声音突然哽咽,"正是吾妻!"
诸葛亮立即"惊慌失措"地深施一礼:"亮实在不知内情,胡言乱语,罪该万死!"他低着头,嘴角却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
周瑜"铮"的一声将宝剑插回鞘中,斩钉截铁地说:"我与曹贼势不两立!"他胸前的铠甲随着急促的呼吸剧烈起伏,额角青筋暴起。
诸葛亮假意劝道:"都督三思,免得……"
"不必再言!"周瑜厉声打断,眼中燃烧着熊熊怒火,"我受孙伯符托付,岂能屈膝降贼?方才说要投降,不过试探先生罢了。"他一把扯开衣襟,露出胸前一道狰狞的伤疤,"自离开鄱阳湖那日起,我就立誓北伐。即便刀斧加身,此志不改!"
窗外突然电闪雷鸣,一道闪电照亮了周瑜坚毅的面容。他大步走到诸葛亮面前,郑重抱拳:"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共破曹贼。"
诸葛亮收起方才的戏谑之态,正色还礼:"若蒙不弃,亮愿效犬马之劳。"
鲁肃在一旁长舒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冷汗。
三人走出府门时,暴雨己停,东方泛起鱼肚白。周瑜望着天际:"明日面见主公,即刻发兵。"他的声音在晨风中格外清晰,"这一战,不是曹贼死,就是我周瑜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