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开幕式的喧嚣渐渐散去,空气中弥漫着丝线与锦缎交织的独特香气。 沈清梧站在展厅中央,一袭月白色旗袍勾勒出她玲珑有致的身段,优雅得体,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锋芒。 萧景珩站在不远处,目光始终追随着她。 他明白,这场展览不仅仅是文化的交流,更是一场无声的博弈。 林国使团的到来,表面上是友好访问,实际上却暗藏着窃取大胤刺绣技法的野心。 沈清梧与林国使者谈笑风生,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风范。 她巧妙地将话题引到刺绣技法上,看似不经意地展示了一些改良后的针法。 这些针法精妙绝伦,却又并非大胤刺绣的精髓所在。 “沈小姐的技艺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林国使者赞叹道,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不知可否有机会让我国的绣娘也学习一二?” 沈清梧微微一笑,“当然可以,文化交流本就是互通有无。”
她心中却冷笑一声,鱼儿己经上钩了。 她安排绣坊的绣娘们“不经意”地展示这些改良的技法,同时暗中观察着林国绣娘们的反应。 果然,她们的眼神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渴望,有些甚至偷偷地用纸笔记录。 萧景珩则与李将军低声商议,加强了展厅的安保措施。 他深知,这场展览的重要性,不容有任何闪失。 沈清梧的目光扫过展厅,落在几幅精心挑选的绣品上。 这些绣品看似普通,实则内藏玄机。 她在绣制过程中,巧妙地加入了一些特殊的丝线和针法,一旦有人试图拆解研究,就会留下明显的痕迹。 她不动声色地与林国绣娘们交流,看似随意地聊着刺绣的技巧,实则在套取她们的信息。 “我们林国的刺绣,在色彩运用上一首有所欠缺,”一位林国绣娘叹道,“不知沈小姐有何高见?” 沈清梧淡淡一笑,“色彩的运用,关键在于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大胤的绣娘们,经常会深入民间,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灵感。” 她看似在解答对方的疑问,实则在暗示,真正的技艺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学成,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展厅内的气氛看似轻松和谐,实则暗流涌动。 沈清梧和萧景珩密切配合,如同两位经验丰富的棋手,在棋盘上步步为营。 沈清梧发现,部分林国绣娘在参观的过程中,眼神闪烁,行为举止略显异常。 她们总是徘徊在一些重要的展品附近,似乎在寻找机会。 她不动声色地安排绣坊的绣娘们加强警惕,密切关注这些人的举动。 萧景珩也注意到了一些异常,他加强了巡逻的频率,并安排了一些便衣警卫混入人群中,暗中观察。 一切都在沈清梧的掌控之中,她像一只优雅的猎豹,静静地等待着猎物露出破绽。 展览进行到一半,展厅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就在这时,一股微妙的异样气息,悄然弥漫开来。。。。。。绣展进行
到一半,空气中弥漫着丝线与香料混合的淡雅气息,宾客们低声交谈,赞叹着大胤巧夺天工的绣品。 气氛融洽得像一杯温热的杏仁茶,暖意融融。 可沈清梧知道,杏仁茶里或许掺了毒。 她的目光扫过展厅,不动声色地落在几个林国绣娘身上。 她们衣着华丽,却掩不住眼底闪烁的贪婪。 沈清梧不动声色地靠近,眼角余光瞥见她们袖口里鼓鼓囊囊的,像藏了什么东西。 时机到了。 沈清梧轻咳一声,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 她指着那几位林国绣娘,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几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不知能否请你们展示一下袖中的物品?” 林国绣娘们脸色骤变,支支吾吾地不肯配合。 沈清梧微微一笑,示意侍卫上前检查。 果然,从她们袖中搜出了几件被折叠得皱巴巴的绣品,正是大胤展出的珍品。 场面顿时一片哗然。 林国使者脸色铁青,试图辩解说是误会。 沈清梧却早有准备,她命人取来一模一样的绣品,指着上面细微的标记,证明这些绣品的确来自大胤。 她并没有咄咄逼人,而是语气温和地表示理解:“技艺的交流在于学习和借鉴,而不是偷窃。我相信几位绣娘只是一时糊涂,并非有意为之。”她又当众宣布,将这些绣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林国,并表示愿意与林国分享一些刺绣技艺,促进两国文化交流。 这番举动既维护了大胤的尊严,又给了林国面子,赢得在场宾客的一致赞赏。 林国使者骑虎难下,只能勉强接受了这个“礼物”。 然而,沈清梧知道,这件事并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 她注意到,林国使者在接受“礼物”时, 果然,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林国使者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原本虚假的热情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冷漠和疏离。他开始频繁地提起两国贸易,话里话外暗示这次事件可能会对贸易造成影响。 沈清梧和萧景珩对视一眼,都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 林国此行的目的,恐怕不仅仅是刺绣展览这么简单。 他们偷窃绣品失败,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试探。 真正的风暴,还在酝酿之中。 夜幕降临,沈清梧站在窗前,望着远处闪烁的宫灯,心中隐隐不安。 她想起萧景珩白天说过的话:“林国使团这次来势汹汹,恐怕醉翁之意不在酒。” 她轻轻叹了口气,纤细的手指抚摸着窗棂上的雕花,心中思绪万千。 这繁华的都城,这热闹的绣展,背后隐藏着多少暗流涌动? 她有一种预感,一场更大的挑战,即将到来。 而这场挑战,或许比她想象的更加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