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云环视全场,看着那些或震撼、或沉思、或敬畏的脸庞,满意地点了点头。
然后,不等众人从这“舟水之论”的巨大冲击中回过神来,她那清悦动听,却让某些人头皮发麻的声音,再次悠悠响起。
“好了,帝俊的问题解决了。”
这句轻飘飘的话,像是一根羽毛,落在了死寂的湖面,却掀起了比之前“舟水之论”更加诡异的涟漪。
解决了?
就这么……解决了?!
一众洪荒大能的脑子还有点宕机。他们看看道心重塑、气息内敛、满脸虔诚的帝俊,再看看高台上神情惬意、仿佛只是随手挥挥衣袖的红云,一时间都有些恍惚。
那可是太阳星主,一身皇道霸气几乎要压塌紫霄宫的帝俊啊!就这么被几句话给……“解决”了?
这哪里是论道,这简首是降维打击!
帝俊的问题是解决了,可他们的问题大发了!
在场的每一个大能,都从红云的“舟水之论”中领悟到了与自身大道相合的东西。三清感悟更深,女娲找到了共鸣,就连其他准圣,也或多或少对“众生”与“自身”的关系有了新的思考。
他们看向红云的眼神,彻底变了。
如果说之前,他们对红云是敬畏于她的修为与道主位格。
那么现在,这种敬畏之中,己经掺杂了发自内心的……叹服。
这位道主,是真的懂!
懂道,懂法,更懂……人心!
正当众人心思各异,殿内气氛从之前的剑拔弩张,转为一种高山仰止的沉静时,一个沉凝中带着深深思索的声音响了起来。
“道主……”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蒲团末席,接引道人缓缓开口。他脸上的悲苦之色虽然犹存,却不再是愁云惨淡的绝望,而是沉淀为一种对大道前路的凝重思索。他身旁的准提,眼神也不再是可怜巴巴的乞求,而是闪烁着求证的光芒,带着一份经历了点化后的庄重与沉稳。
他们二人,在红云点破“菩提心”与“渡化本心”之后,气质己然不同。虽然西方贫瘠依旧是他们最大的困境,但那份急功近利的“求”之执念,确实被红云当头棒喝,削去了不少。
红云心中好笑,面上却依旧是那副悲天悯人的道主风范。她静静地看着准提,等着他的下文。
准提也随之起身,对着红云郑重一礼,姿态虽低,却非卑微,而是求道者的恭敬:“道主在上。先前得蒙道主点醒‘菩提心’与‘渡化本心’,令我与师兄如拨云见日,明悟自身执障所在。然……”他话语微顿,眉宇间凝聚着真实的困惑,“道主所言,西方机缘在其土地与生灵之中,需悟出真正普惠众生之‘菩提道’。此理我二人深以为然,亦决心践行。”
“只是……”准提的声音带着一丝面对现实难题的沉重,“西方贫瘠,生灵稀疏,非止灵气匮乏,更在于因果纠缠,生机薄弱。我二人虽有宏愿,欲扎根西方,以‘菩提心’渡化,令其焕发生机。然‘渡化’需有根基,‘普惠’需有承载。便如帝俊道友之舟水,舟强方能载水,水盛方能行舟。”
接引接口,声音低沉而诚恳:“我西方,如今是既无强舟,亦乏盛水。空有渡人之心,却似无根浮萍。敢问道主,于此‘无’之境地,当如何着手,方能令‘菩提道’生根发芽,令‘渡化’之愿落到实处?此乃我二人当下最深之惑,恳请道主再开金口,指点迷津!”
紫霄宫内,气氛微凝。
元始依旧眉头微皱,但这次并非针对“卖惨”,而是觉得西方问题确实棘手。通天摸着下巴,兴趣更浓,想看看红云如何解这“无米之炊”。女娲眼中也流露出思索。而帝俊,刚刚经历了“有”与“载”的洗礼,此刻对“无”与“生”的问题同样充满好奇。
红云看着气质己然沉淀、问题也更深入本质的西方二人,微微颔首。比起第一次的“点醒”,这次的问题显然更贴合他们当下的修行阶段——如何在贫瘠的现实中,践行刚刚明悟的“菩提道”。
“你们的困惑,在于‘无’中生‘有’。”红云的声音平和,却带着穿透力,“帝俊之道,在于‘载’,在于‘有’而‘用’。而你们西方之道,恰恰在于‘借’与‘生’。”
“借?生?”准提和接引目光一凝。
红云素手轻抬,掌心依旧空空如也,但这一次,仿佛托起了某种无形的可能。
“你西方,近乎一无所有。”她坦然道,声音中没有轻视,只有陈述。
接引准提面色微黯,但并未像之前那般垮下,只是静静聆听。
“然,‘无’并非终结,而是起点。”红云话锋一转,眼神深邃,“正因为近乎‘无’,所以更易‘借’,更需‘生’。”
“借?借何物?”准提追问。
“借天地之势,借众生之愿,借……那冥冥之中的‘缘’。”红云的声音带着一种奇妙的韵律,“帝俊以力‘控’有,你们当以心‘引’缘。”
“‘引’缘?”这个词,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了新奇。
“借山川之力?借日月之光?”准提下意识想到实物。
红云轻轻摇头,唇角勾起一抹洞察的微笑。
“不。”
“借众生的愿力,借因果的牵连,借宏愿对未来‘生’机的牵引。”
她的声音如同清泉,流入接引和准提的心田:
“你西方贫瘠,那便许下宏愿,勾勒未来丰饶之景,以愿力引动天地共鸣,聚拢散逸生机。你西方生灵疾苦,那便立下誓言,要度尽一切苦厄,以此大慈悲心,吸引同道,感化异类。”
“你们没有水,那就敞开胸怀,宣告愿做万水归流之地。你们没有舟,那就立下根基,愿成万舟停泊之港。”
红云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西方未来的景象:
“你们的道,核心在于‘缘’与‘愿’的交织。”
“你与此宝有缘,是愿力感召,因果牵引。你与此人有缘,是菩提心引,慈悲渡化。你与此地有缘,是宏愿所向,生机所在。”
“当你们的宏愿足够宏大纯粹,足以撼动天道;当你们结下的‘善缘’遍布洪荒,形成大势。天道自会垂青,功德气运便如百川归海,汇聚于你们的须弥山。那时,‘无’中生出的‘有’,便是真正的西方根基,‘菩提道’自然枝繁叶茂。”
轰!
准提和接引的元神深处,仿佛有万千梵音同时奏响!
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原来如此!原来“菩提心”指引下的“缘法”和“宏愿”,才是从“无”到“有”的真正桥梁!他们之前执着于“借”外物,是舍本逐末。如今才明白,“借”的是因果,“生”的是未来!那句“此物与我西方有缘”,并非简单的索取,而是以宏大愿力与菩提心为根基,对天地因果的一种主动牵引与共鸣!
“多谢道主!再造之恩,永世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