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听着探子来报,楚国一个兵不用出,赢了。
他含笑自已下棋,嘴里说道:“若历史真是如此,便好了。”
可是他想起楚星渊2号的话,若大楚赢了,未来就没有了族人。华夏文明将付诸东流。
下一战,秦国必须赢。
他起身收拾包袱,取出楚星渊2号给他的迷你小电车,他坐了进去,念了他教他的咒语。
一阵电光过去,屈原就在客栈厢房中消失了。
——————
楚兵们都欢呼着这次打仗终于不需要人血流成河了。城墙外都是机器人将被激光扫射的秦兵,往郾城内输送。
野三年在城墙上看着秦营方向,他们竟然还不撤回秦国!
“野三年,我有种不祥的预感。”楚星渊的直觉一般都是很准的。
“说说。”换做是之前他是不信的。
“秦国此时跟我们实力相差太大,他弱我强,可是,他们竟然这个时候还不撤退,这其中不科学…..不正常。”
“嗯,认同。”野三年若有所思。他刚刚也想到了这个问题。
“江津四一定还有别的什么计策,而且他竟然有灵火球!这太危险了。灵火球一旦达到一个重量,郾城一炮就成废墟。”楚星渊回想刚刚那些小灵火球…..心里一阵后怕。
野三年想起了屈原,他最近竟然没有出现。
“偶像呢?他最近怎么不常与我们见面。”他问。
“老师……”楚星渊回想起在小溪边,他那些莫名其妙的言论…..
“他或许已经知道我们的身份了!”野三年这回和楚星渊此刻想到了一起。
“他怎么会知道?!不可能的,就算,就算他机智才智都过人,可他怎么会突然开窍研究什么宇宙之说。”楚星渊紧闭双眼,回想在都城,最后一次见屈原的场景。
那是见到渔夫的那次!
“渔夫。”他平静地说出了久违的词。
他俩很长时日都在研究武器,各种造福楚国的东西,却忘了渔夫了。
“我之前看到他的眼神很熟悉,可是不记得他是谁!”
“您可以画下来,我帮你想。”野三年提议。
他们回到军营,楚星渊拿着笔,却无从下手,即便他记得很熟悉,可就是画不出来!
野三年看他又要疯魔了,赶紧收起笔:“别想了阿渊!听我说!你想不想起他,我们都抓不到他!眼前只能以不变应万变。”
楚星渊给他这么一说停止了回忆,他紧张地咽了口唾液:“对不起。”
野三年摇头:“笨蛋。要说对不起的是我,我自已也是半斤八两,还以为比你记忆好。”
两人相视一笑,好像回到了民国时期,两人心有灵犀的样子。
————
秦王看着又一个楚国来的不速之客。
“怪哉!屈原你怎么到了本王的帐篷!”本来打了败仗,心情很不好的他此刻有些惊喜。
屈原笑道:“你我又见面了。”
“什么叫又见面了?本王见过你吗?”
“我来,是助秦国一臂之力。”屈原此话一出,秦王差点惊掉下巴。
“你?你要出卖楚国?本王听闻楚国屈原士大夫,是个为国操劳的好官….你不是屈原!”秦王都不相信。
屈原眼神瞥向周围的士兵,秦王会意:“你们先退下,此人,不足为惧。”
士兵退下后,屈原又说:“我来做人质,但是秦王得发誓,给子孙留一旨意,不杀楚国无辜之人。”
秦王还是不相信,屈原会背叛楚国。他不答应此要求,因为他根本不相信。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士大夫真会说笑,打仗死人人之常情,你让我留楚国人一命,这仗要打不打了?”秦王大笑。
屈原指着一方,争道:“可刚刚夜里,在郾城下倒地的秦兵,都被我们大王救了!”
秦王真后悔没出去看一眼,究竟白起是怎么做到空手而归,明明派出了几千精兵,但是除了白起,却无一人归来。
“屈原,你究竟有什么阴谋?”
“不怕秦王笑话,我近日研究了宇宙之说。”
“哦?何为宇宙?”秦王突然好奇。
“宇为空间,宙为时。在这个空间,我唯一的阴谋,只是想让大王拿下郾城,这是正确顺序。”屈原并没有告诉他实情。
秦王越来越摸不着头脑了。
“秦王不必苦恼,下次再战,只要您拿下郾城即可。”屈原拜托他别再问了。
秦王主打一个反骨:“可是本王不喜欢如此卑鄙的计划。靠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士大夫,逼敌人投降,可不是我的作风。”
屈原看他如此,其实内心还是敬佩的。
他恳求道:“这不是逼,这是合作。”
秦王左思右想,这屈原究竟想干什么!
他还是拒绝:“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真的,且回去,本王不需要你。”
屈原急切地说:“你拿下郾城,不伤害楚国子民,若是没有我,你们秦国此刻恐怕靠近不了郾城半步!”
秦王看他那么认真,不像是有阴谋诡计的样子:“且不说楚国如今武器多厉害,就说说士大夫你为何要帮我?你这不是搬石头砸自已脚吗?”
屈原自然不能透露半点未来是他的子孙统一六国,统一民族思想,为2000年后的世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也是楚星渊2号给屈原科普的。面对秦王的问题,屈原只好随便说:“楚国,大王令我寒心,我不愿再辅佐他。”
这就对了,秦王只是想要一个原因,不然他高傲的心说服不了自已———用屈原做人质。
———————
第二日一早,屈原看到了白起,想起他也是未来人,就有些奇妙。
“白将军,好久不见。”
“屈原?”江津四郁闷,怎么楚国人一天到晚都来秦国军营溜达。
“你怎么会在军营中?”
屈原摇头不愿告诉他,只因为楚星渊2号在之前说过如今的白起是他之前的死对头。
江津四看他不愿意说,自已也不多问:“既然士大夫不愿说,那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