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在来小镇的路上接到了林默。
林默上车前转身朝不远处站着的大姑挥了挥手。
张文看了看眼眶通红的林默,又看了看大姑抹眼的动作,识趣地没有说一句话,只是默默地拧动油门。
回到老宅,林默仿佛没了力气,在竹摇椅上。
老宅很安静,只开了一盏白炽灯,昏黄的灯光照在他木然的脸上。
张文从冰箱里拿出一罐蜂蜜,给他泡了一杯蜜水。
林默喝了,良久终于开口:
“你同学的兼职工资都收到了吧?”
“收到了,每个人还多给了两百的奖金,他们可高兴了,还嚷嚷着以后有活再找他们。”
张文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更轻快。
“默哥,我们真的成了!真没想到,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就走到这一步。说实话,默哥,你就是我的偶像!默......”
林默挥手打断了他的话,他知道蚊子想转移他的心情:
“蚊子,我一个月给你开五千的工资,你觉得会不会太少,只要你开口,工资随便你说。”
张文兴奋地搓了搓手,道:“默哥?真的吗?给我五千的工资?会不会太高了?我爸妈在厦城工厂打螺丝,两人加起来一个月也只有六千啊!妈的,他们俩出去混了这么多年,还没有我跟着默哥干一个月强。”
他真的很意外,张文不是一个贪婪的人,
这家公司是林默从无到有一点点做起来的,他虽然全程跟着,可前期他就像个跟屁虫,跟在林默后面,也就是做客服的时候辛苦点,
可再辛苦也没有其他同学去工地搬砖,去餐馆洗盘子,去工厂打螺丝辛苦。
一个月五千,这对于张文来说真的是一笔巨大的收入,他才十八岁啊,试问现在有多少人在十八岁可以挣到五千?
他知道公司网店每天的流水,知道他默哥挣得更多,甚至是他无法想象的数字,可他一点也不嫉妒,反而下定决心不能拖了默哥的后腿。
“默哥,没得说的,兄弟以后一定不会拖你后腿的。”
张文拍着胸脯,壮志雄心。
林默笑了,
他失去了很多,老天爷也同样给予了他很多。
他有肝胆相照的兄弟,有待他如亲子的姑父姑妈。
还能要求更多吗?知足才能常乐。
老天爷给了他机会重新再来一遍,珍惜眼前的一切吧。
至于以后是否和杨淑琴修复关系,一切随缘吧,无需纠结。
“蚊子,我们喝两杯?”林默笑着提议。
“好啊!张婶今天还送来一根腊肠,我去切了下酒。”张文立马走进厨房。
不一会儿,兄弟俩,就着一盘腊肠,喝着冰镇啤酒,继续聊了起来。
“蚊子,今天这一顿,就算是咱俩的庆功宴了,等到了福城,哥带你去五星级酒店吃。”
“默哥,五星级吃完,还能去按摩放松一下不?”
“没问题,哥带你去做水疗!”
“啥是水疗?”
“那个......就是那啥,吧啦吧啦......”
“嘿嘿嘿......”
......
8月10日
宜:合婚订婚、订盟、动土、祈福......
日头渐中,知了在树上扯着嗓子喊。
林家老宅却比蝉鸣更加热闹。
老林家的小默考上了省城的重点大学,今天办升学宴!
院子早就被几个婶子收拾得亮堂,东头的老树下搭起了蓝白条纹的帆布棚,用铁架支着,棚下五个临时灶台,火烧得正旺,肉香味弥漫出来。
老宅从堂屋开始,一连摆了十张大圆桌,每张桌子上酒水饮料摆得整齐。
老林家虽然算是外来户,可林默的奶奶张秀芬,却是本村人,所以老林家在上岗村也是有很多亲房的。
虽然平时走动得少,可一旦谁家有红白喜事,那是家家户户都得来人的。
这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规矩。
流动酒家的兴起,让村里的亲房们省了不少力气。
以前家家户户都得搬桌椅,借碗筷,一场宴席下来,男女老少齐上阵。
如今,大家伙就坐在堂屋里,泡着茶,聊着天。
今天的主角当然是林默。
大清早,他和大姑二姑去了爷爷和父亲的地头,烧了香,报了喜。
回到家里就开始接待上门的亲房。
他跟在姑丈身边,给众多长辈敬烟倒茶。
“大舅公,二舅公,满舅公,表嫂,小婶......”
林默一个都没落下,见人就叫,嘴甜得很。
亲房们也很热情,登记礼数的表叔,叼着烟一笔笔记录着来访亲朋的红包,一百两百的,写了一页又一页。
给的最多的是大姑,整整五千块,二姑给了两千。
“老林家热闹了!小默有出息了!”
林默听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老林家确实很久很久都没有办喜事了,
借着林默的升学宴,热热闹闹的,原本有些沉闷的老宅,也重新焕发了生机。
大姑和二姑还有姑丈,三人脸上的笑容就没有停下来过。
日头爬到头顶时,
姑丈看了看手腕上的老上海手表,朝一旁的张文挥手道:“小文,去放炮了。”
“得嘞,放炮喽!”张文一溜烟跑出去,身后跟着一串小屁孩。
十万响的满地红“噼里哗啦”地响了起来,夹杂着孩子们的惊呼欢笑,紧接着一竖竖烟花也在空中绽放,声音响遍了上岗村。
客人们听着炮响,开始上门了。
林默和姑丈张云祥站在门口,忙着往客人手里散喜烟。
孩子们早就等不及了,一群半大孩子上了桌,眼睛首勾勾地盯着饮料,抓着筷子,等着菜端上桌。
正午十二点,主厨在院子里举起铁铲在大铁锅上一敲,“哐当”一声,扯着嗓子喊——“开席喽!”
一溜端着托盘的人早就准备好了,将一道道菜端上了桌。
十张大圆桌早就坐满了人,说话声嗡嗡响,热闹不己。
男人们掏出打火机,咔哒一声点上烟,烟雾缭绕。
话题离不开自家亲戚谁谁谁也考上了大学,谁谁谁成绩也很好,今年的分数线,大学什么专业......
女人们则是拉着大姑二姑的手,说些“小默有出息了”“你们总算熬出头”的话,说着说着,感性的她们就眼圈红了,大姑和二姑也抹起了眼泪。
姑丈定的酒席很丰盛,二十三道菜,摆了满满一桌,还放不下的就往上叠。
这年头村里的酒席没有精致的摆盘,没有花俏的装饰,可那大铁锅里炖出的香,是任何酒店里都吃不出的味道,这就是烟火气吧。
一场酒席宾主尽欢。
日头西斜时,这场酒席才算结束。
女人们拎着食品袋离开,里面装着吃剩的菜。
孩子们早就跑到小溪边,把喝空的饮料瓶扔到水里,比谁的瓶子漂得远。
林默和张云祥坐在老宅的门槛上,看着散去的亲朋,喝红了的脸上带着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