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206 年的深秋,凛冽的寒风如同一把把锋利的钢刀,无情地刮过中原大地。在曹操与刘表治下的州县,战火连绵不断,百姓们的家园被摧毁,田地荒芜,饿殍遍野。无数人被迫离开故土,拖家带口,朝着他们心中相对安定的江东逃亡,一场前所未有的流民潮,正汹涌地扑向江东大地。
当第一波流民出现在江东边境时,消息迅速传到了汀兰城将军府。孙翊刚结束与陆逊关于军事布防的讨论,就接到了边境守将的紧急军报。展开军报,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让他的眉头瞬间皱起 —— 短短几天,涌入江东边境的流民己超过五万,且后续还有源源不断的人流赶来。
“将军,这可如何是好?” 陆逊神色凝重,“五万流民,吃喝拉撒都是大问题,更何况还不知其中是否混杂着曹操、刘表的细作。” 一旁的顾雍也捋着胡须,满脸忧虑:“粮草储备虽经这两年积攒,但突然要供应如此多流民,怕是支撑不了多久。”
孙翊沉默片刻,目光坚定地望向窗外:“开城门,接纳流民。但要设立三道关卡,仔细盘查每一个人。但凡发现形迹可疑、携带违禁物品,或是口音与籍贯不符者,立刻扣押审讯。” 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民心至关重要,若将流民拒之门外,不仅有违自己治江东的初心,更可能让江东失去人心。
然而,现实的残酷远超想象。流民们如同潮水般涌入,临时搭建的帐篷根本无法容纳如此庞大的人群。许多人只能在寒风中蜷缩,以茅草、破布勉强遮挡身体。粮食的分配也成了大难题,有限的米粥根本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在一处流民聚集的营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妇人跪在地上,拉着士兵的衣角苦苦哀求:“军爷,可怜可怜我这老婆子吧,我孙子己经三天没吃东西了。” 士兵面露难色,手中的粥碗早己见底。不远处,几个流民因为争抢半块发霉的饼,扭打在一起,周围的人有的在拉扯劝架,有的则在一旁默默流泪。
孙翊得知这些情况后,心急如焚。他立刻下令,将官府的存粮优先供应给流民,同时派人前往周边郡县紧急调拨粮食。为了安抚流民情绪,他还亲自来到营地,站在一个简陋的土台上大声说道:“乡亲们,我是孙翊!请大家相信我,只要有我孙翊一口吃的,就绝不会让你们饿着!但如今粮食紧张,还望大家忍耐,我们一起想办法。”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流民问题,孙翊决定推行 “以工代赈”。他召集能工巧匠,在流民中挑选出身体健壮者,组建工程队。一方面,让他们开垦荒地,播种冬小麦;另一方面,组织人力修缮因战乱受损的道路和水利设施。凡是参与劳作的流民,不仅能获得一日三餐,还能得到少量工钱。
有个叫张大柱的年轻流民,原本在老家就是个泥瓦匠。他被选入工程队后,负责修缮城墙。虽然每天累得腰酸背痛,但看着自己的劳动能换来食物和工钱,眼中渐渐有了希望:“在这儿干活,比在外面讨饭强太多了,只要能活下去,再苦再累我都愿意。”
但并非所有流民都愿意配合劳作。一些游手好闲之徒,既想不劳而获,又对分配的食物不满,开始煽动其他人闹事。一天夜里,几个流民在营地中高喊:“孙翊根本不管我们死活,粮食都被他藏起来了!我们去抢!” 不明真相的流民们被煽动起来,场面瞬间失控。
孙翊接到消息后,立刻带领一队亲兵赶到。他手持断剑,站在混乱的人群前,大声怒吼:“都给我住手!是谁在造谣生事?站出来!” 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彻营地,原本喧闹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孙翊目光如炬,扫视着众人:“我孙翊对天发誓,从未克扣过一粒粮食!若有不服,可随我去粮仓查看!”
经过一番彻查,幕后黑手终于浮出水面 —— 是几个受曹操收买的奸细,他们企图通过制造混乱,扰乱江东的稳定。孙翊毫不留情,将这些奸细当众斩首,并发布告示,阐明真相,稳定了流民的情绪。
在处理流民事务的同时,孙翊也没有忽略自己的家人。陆琬身怀六甲,却依然心系流民,她带领府中的女眷,为流民中的妇女和儿童缝制衣物;沈玥则主动承担起训练流民中青壮年的任务,教他们基本的防身之术和军事技能;楚兰每天都会前往流民营地,为那些生病的人弹奏箜篌,用音乐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
孙琼和孙曜两个孩子,虽然年纪尚小,但也感受到了大人们的忙碌和紧张。孙琼将自己心爱的玩具和点心,分给流民中的小朋友;孙曜则学着大人的样子,拿着小木棍,“指挥” 着其他孩子玩耍,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随着时间的推移,流民们逐渐安定下来。新开垦的土地上,麦苗破土而出;修缮好的道路上,商队来来往往;重建的水利设施,将清澈的河水引入农田。孙翊站在汀兰城的城墙上,望着这一切,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次流民危机虽然艰难,但却让江东收获了更多的人口和劳动力,只要好好经营,江东必将更加强大。
然而,平静的表象下,危机依然西伏。曹操得知孙翊成功收抚流民后,气得暴跳如雷:“孙翊这小子,竟然坏我好事!传令下去,密切关注江东动向,寻找机会,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而刘表也在暗中谋划,企图趁着江东忙于安置流民,从江夏出兵,捞取好处。
孙翊望着远方的天空,握紧了手中的断剑。他知道,一场新的风暴,正在黑暗中酝酿,而他和江东,己经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