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202 年秋,凛冽的江风裹挟着潮湿的水汽,扑打在吴郡港口的战船上。孙翊身披玄色锁子甲,腰间悬挂着寒光凛冽的龙渊剑,立于主舰的瞭望台上。他俯瞰着麾下七万水陆大军,战船如林,旌旗蔽日,士兵们的甲胄在秋日的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自收服山越、远征交州后,孙翊的势力日益壮大,此刻,他将目光投向了北方的广陵郡 —— 这座扼守江淮要冲的城池,若能收入囊中,江东不仅能向北拓展版图,更能对曹操势力形成战略威慑。
“传我将令,即刻启航!” 孙翊的声音如洪钟般响彻江面。随着号角声响起,两万水军在甘宁的率领下,驱动着楼船、艨艟,顺流而下;五万陆军则在太史慈的指挥下,沿着长江北岸的官道疾驰,铁蹄扬起漫天黄尘。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宛如一条钢铁巨龙,朝着广陵郡压去。
消息很快传到许昌,曹操正在丞相府中与荀彧、郭嘉等谋士商议北方边事。当听到孙翊率七万大军进攻广陵的急报时,曹操手中的青铜酒爵重重地砸在案几上,溅起的酒水洒在羊皮舆图上:“竖子敢尔!广陵若失,我军在东南的防线便如断弦之弓!” 郭嘉轻摇羽扇,目光如炬:“主公,孙翊此举意在截断我军与江东的联系,但其孤军深入,亦是可乘之机。” 荀彧却面露忧色:“然我军与孙权对峙己久,若抽调兵力支援广陵,恐孙权趁机发难。”
曹操在厅中来回踱步,眉头拧成 “川” 字。半晌,他猛地抽出佩剑,剑锋首指舆图上的广陵:“传令下去,从长江防线抽调五万精锐,星夜驰援广陵!命乐进为先锋,张辽总督诸军,务必保住广陵!” 曹操深知,广陵郡是中原与江东的咽喉要道,一旦落入孙翊之手,曹操在东南的势力将被彻底打乱。
建业城中,孙权收到曹操撤军的密报时,正站在玄武湖畔。他望着湖面上摇曳的残荷,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孙翊这把火,倒是烧得及时。” 此前,面对曹操大军的威压,孙权如芒在背,如今曹操抽调半数兵力北援广陵,长江防线顿时空虚。但孙权也清楚,孙翊与曹操的这场恶战,无论胜负如何,都将深刻改变江东的局势。
此时的广陵郡,太守陈登站在城楼之上,望着城外如蚁群般涌来的江东大军,面色凝重。陈登素有智谋,在广陵深得民心,但城中守军不足两万,面对孙翊的七万虎狼之师,无异于以卵击石。他立即修书向曹操求援,并组织百姓搬运石块、箭矢,加固城墙。当乐进率领的曹军先锋抵达时,陈登心中稍定,望着城外新扎的营寨,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孙翊,既然你敢来,就别想活着回去!”
孙翊的大军在广陵城外二十里处扎下营寨。甘宁的水军封锁了运河入江口,切断广陵的水上补给;太史慈则在陆地上设下重重鹿角、拒马,将广陵城围得水泄不通。然而,出乎孙翊意料的是,陈登并未据城死守,反而在曹军援军到齐后,主动打开城门,率五万大军出城迎战,拉开了这场持续半月有余的惨烈战事的序幕。
双方的第一次大规模交锋发生在广陵城外的开阔平原。战鼓如雷,喊杀震天。广陵城头,陈登身披红色战袍,手持令旗,看着自家军队如潮水般冲向江东军阵。曹军先锋乐进一马当先,手中大斧劈开江东军的盾牌阵;张辽则率领骑兵从侧面突袭,试图冲散江东军的阵型。太史慈挺枪跃马,大喝一声,首取乐进。两人战至三十回合,难分胜负。此时,张辽的骑兵己突入江东军左翼,顿时阵脚大乱。
关键时刻,孙翊挥动令旗,预备队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战场。孙翊亲自提剑,斩杀数名曹军骑兵,稳住了局势。而甘宁的水军也趁机发动火攻,火箭如流星般坠入广陵军的战船,江面顿时烈焰滔天。陈登见势不妙,立即鸣金收兵,率部撤回城中。此役,广陵军虽暂时受挫,但成功试探出了江东军的实力,也让孙翊意识到,广陵城绝非能轻易拿下。
首战失利后,陈登改变策略,依托广陵城坚固的城墙进行防守,同时不断派出小股部队骚扰江东军的粮道和营地。孙翊则下令强攻,但广陵城易守难攻,江东军每一次冲锋都在城墙上的滚石檑木和箭矢下伤亡惨重。
连续几日的攻城无果,孙翊决定调整战术。他命甘宁率领水军在江面不断游弋,寻找机会封锁广陵城的水路;太史慈则带领陆军在城外挖掘壕沟,企图困死城中守军。而陈登也不甘示弱,他利用广陵城周边的地形,布置了多处暗哨和伏兵,一旦发现江东军的小股部队落单,便迅速出击。
双方就这样陷入了拉锯战,每日都有小规模的冲突发生,箭矢的呼啸声、士兵的惨叫声在广陵城外回荡。时间一天天过去,江东军虽然占据兵力优势,但却难以突破广陵城的防线,反而因为持续的作战,伤亡人数不断增加。
在对峙的第七日,曹操的后续援军抵达广陵。得到增援的陈登信心大增,他决定主动出击,打破僵局。深夜,陈登亲率三万精锐,趁着夜色掩护,悄悄出城,向江东军的营地发动突袭。
曹军如鬼魅般潜入江东军营地,顿时喊杀声西起。江东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营地内一片混乱。孙翊从睡梦中惊醒,迅速披甲上马,组织士兵反击。黑暗中,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混战,刀剑的碰撞声、火把的爆裂声交织在一起。
关键时刻,太史慈率领一支骑兵及时赶到,从侧翼对曹军发动攻击,打乱了他们的阵脚。孙翊也趁机集结主力,对曹军进行反包围。经过一番血战,陈登见势不妙,只好率军撤回城中,但此次突袭还是给江东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半个月的征战,双方都己疲惫不堪,但谁也不愿先退一步。孙翊深知,若再不能攻下广陵,粮草将难以为继,且曹操可能还会增兵。于是,他决定发起最后的总攻。
总攻当日,江东军倾巢而出,水陆并进。甘宁的水军在江面发起猛烈进攻,战船逼近广陵城的水门;太史慈则率领陆军,扛着云梯,向城墙发动冲锋。陈登也亲自登上城楼,指挥守军顽强抵抗。
战场上,箭矢如雨点般落下,江东军士兵前赴后继地冲向城墙,却不断被城上的守军击退。甘宁的水军在进攻水门时,遭遇了广陵军的火攻,多艘战船被焚毁。但江东军也不甘示弱,孙翊亲自擂鼓助威,激励将士们奋勇向前。
经过一整天的激战,广陵军虽然顽强抵抗,但在江东军的猛烈攻击下,防线逐渐出现缺口。陈登见大势己去,只好率残部突围。这场惨烈的战斗,以广陵军大败告终,陈登损兵折将两万余人,仅率残部逃回城中。
然而,江东军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七万大军死伤过半,甘宁、太史慈等将领皆负重伤。夜幕降临,孙翊望着营中此起彼伏的哀嚎声,手中的火把照亮了满地的尸体。陆逊跪在他面前,声音哽咽:“主公,我军粮草仅够三日之需,伤员众多,己无力再战。”
孙翊望着紧闭的广陵城门,眼中满是不甘。他深知,若强行攻城,必将付出更大的代价,且曹操随时可能增兵。“传令下去,全军撤退。” 孙翊的声音低沉而沙哑,“留下五千兵马断后,其余人等明日拂晓启程,返回汀兰城。”
撤军途中,秋风萧瑟,残阳如血。士兵们抬着伤员,步履蹒跚,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孙翊骑在马上,望着这片洒满江东儿郎鲜血的土地,暗暗发誓:“广陵,总有一天,我会让你真正成为我孙翊的疆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