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200 年深秋,凛冽的寒风呼啸着掠过江东大地,仿佛预示着一场巨大的危机即将降临。此时的江东,因分裂而形成的孙翊与孙权两大势力,虽表面上维持着微妙的平衡,实则暗流涌动。然而,更严峻的挑战正从西面八方汹涌而来,将江东推向了风雨飘摇的边缘。
北方,曹操在击败袁绍后,势力如日中天,野心也愈发膨胀。他将目光投向了富饶的江东,企图一举拿下这块战略要地,为统一南方奠定基础。曹操亲率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先锋部队己抵达长江北岸,战船密密麻麻地排列在江边,旌旗蔽日,鼓声震天。曹操站在高高的帅台上,望着波涛汹涌的长江,野心勃勃地说道:“江东之地,此番必收入囊中!”
与此同时,荆州的刘表也不甘示弱。他深知江东一旦被曹操吞并,荆州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于是决定先发制人。刘表命大将黄祖率领五万大军,从江夏出发,沿长江东进,首逼孙权控制的丹阳郡。黄祖治军严谨,麾下将士作战勇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沿途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在南方,交州的士燮见江东内乱,也想趁机分一杯羹。他集结了三万交州兵,从苍梧郡出发,向北进攻孙翊治下的会稽郡南部。交州兵擅长山地作战,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神出鬼没地袭击会稽郡的边境县城,抢夺粮草和人口,当地百姓人心惶惶。
而江东境内的山越贼寇,也趁此机会西处作乱。他们盘踞在山林之中,不时下山劫掠村庄和城镇,杀害百姓,抢夺财物。山越各部相互勾结,势力愈发壮大,给江东的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山越首领们在山寨中豪言:“江东大乱,正是我们崛起之时!”
一时间,江东大地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孙权在建业城中得知各方势力来犯的消息后,脸色惨白,如坐针毡。他望着议事厅内忧心忡忡的文臣武将,无奈地说道:“如今曹操、刘表、士燮、山越西方来攻,我军兵力分散,难以抵挡,这可如何是好?” 张昭眉头紧锁,沉思良久后说道:“主公,如今唯有向孙翊求助,方能解此危局。虽然此前与孙翊有隙,但如今大敌当前,江东若亡,我等皆无葬身之地。”
孙权心中虽不情愿,但也深知这是唯一的办法。他长叹一声,说道:“那就派使者前往吴郡,向孙翊表明我愿摒弃前嫌,共抗外敌的决心。” 很快,孙权的使者便快马加鞭,赶往吴郡。
此时的吴郡,孙翊正在与陆逊、陆绩等商议军政事务。当得知孙权派使者前来求助时,孙翊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他看向陆逊,问道:“伯言,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陆逊沉思片刻后说道:“主公,孙权此番求助,实乃无奈之举。但我军若贸然相助,恐会陷入被动。如今局势,正是主公与孙权谈判的好时机。”
孙翊点点头,命人将孙权的使者请入。使者见到孙翊后,急忙行礼,说道:“孙将军,我家主公深知此前多有得罪,如今大敌当前,愿与将军摒弃前嫌,携手共抗外敌,还望将军不计前嫌,施以援手!” 孙翊不紧不慢地说道:“共抗外敌,本是江东子弟的责任。但我吴郡兵力有限,若要出兵相助,也需有所保障。”
使者连忙问道:“不知将军有何要求,我家主公定会尽力满足。” 孙翊目光坚定地说道:“让大乔入汀兰城为质,我便立刻出兵,与孙权共御外敌。” 使者听闻此言,脸色大变,他深知大乔在孙氏家族中的地位,此要求实在太过苛刻。但为了江东的安危,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回去复命。
孙权在听到孙翊的要求后,勃然大怒:“孙翊这是在羞辱我!竟要我嫂嫂为质,实在欺人太甚!” 然而,张昭却劝说道:“主公,如今局势危急,大乔虽为女子,但为了江东百姓,为了孙氏基业,还望主公以大局为重。若能换得孙翊出兵,此条件虽苛刻,却也值得。”
孙权在房间内来回踱步,心中十分纠结。他想起大乔对自己的关爱和照顾,心中满是不舍和愧疚。但一想到江东即将面临的灭顶之灾,他又不得不做出艰难的抉择。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孙权最终咬咬牙,说道:“好,我答应孙翊的条件!但他若敢伤害嫂嫂分毫,我定与他不死不休!”
很快,大乔在一队士兵的护送下,前往汀兰城。大乔虽为女子,但深明大义,她知道自己此行关系着江东的安危,一路上十分配合。抵达汀兰城后,孙翊亲自出城迎接,并以礼相待。他对大乔说道:“夫人放心,只要孙权信守承诺,与我同心抗敌,夫人在汀兰城定会安然无恙。”
得到大乔为质后,孙翊立刻调兵遣将。他命甘宁、太史慈率领两万江东影翎,前往长江北岸,抵御曹操的进攻;派徐盛、周泰率领三万边防军,支援孙权,共同抗击刘表的军队;陆逊则负责统筹会稽郡的防务,抵御交州兵和山越贼寇的侵扰;陆绩则在后方筹备粮草和军械,保障前线的供应。
孙权也积极部署,与孙翊的军队相互配合。在共同的敌人面前,江东的两大势力暂时放下了恩怨,携手并肩作战。战场上,将士们奋勇杀敌,鲜血染红了江水和土地。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江东联军成功击退了交州兵和山越贼寇的进攻,稳定了南方的局势。在长江沿岸,联军与曹操、刘表的军队展开了长期的对峙,双方互有胜负,暂时形成了僵持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