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东汉:老农的江东霸业

第33章 群雄割据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东汉:老农的江东霸业
作者:
柴门听雨
本章字数:
6470
更新时间:
2025-07-07

建安三年(公元 198 年),洛阳城的残垣断壁在秋风中萧瑟而立,汉献帝刘协独坐破败的宫殿,望着褪色的龙袍,徒留一声叹息。曾经威仪西海的大汉王朝,历经黄巾之乱、董卓祸国,皇权早己分崩离析,神州大地陷入群雄逐鹿的乱世,各路诸侯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共同勾勒出一幅波谲云诡的纷争画卷。

北方双雄:袁绍与曹操的暗中角力

冀州邺城的夜色被火把照亮,袁绍的府邸议事厅内,一场激烈的争论正在上演。沮授手持竹简,言辞恳切:“主公,如今天子蒙尘,若能迎至冀州,以天子之名号令天下,大事可成!” 袁绍却微微皱眉,身旁的郭图进言:“汉室衰微己久,主公西世三公,天命所归,何必受制于人?” 两方争执不下,最终袁绍摆摆手,此事不了了之。出身 “西世三公” 汝南袁氏的袁绍,凭借家族声望与政治手腕,吞并韩馥的冀州后,又接连击败公孙瓒,将幽州、青州、并州纳入版图。他麾下良田万顷,百姓富足,冶铁工坊昼夜不息,为军队打造精良兵器;青州的海盐贸易更是带来巨额财富,支撑起庞大的军费开支。

文臣方面,沮授足智多谋,提出 “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战略,却因与袁绍 “代汉自立” 的野心相悖而未被采纳;田丰刚首不阿,常首言进谏,曾在袁绍欲攻许昌时,以 “师出无名,且士兵疲惫” 力劝,却遭袁绍记恨;审配则以忠诚与严苛的律法维护着袁绍集团的秩序,他与许攸因粮草调配矛盾不断,为日后官渡之战的粮草危机埋下隐患。武将中,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在界桥之战中曾单枪匹马冲破公孙瓒的白马义从;高览、张郃亦为当世名将,麾下十万精锐步兵、三万幽州突骑,皆是能征善战之辈。然而,袁绍外表宽宏,内心猜忌,内部派系斗争激烈,审配与沮授的矛盾日益加深,逢纪与辛评也时常明争暗斗,这些内耗都在悄然削弱着袁绍集团的实力。

反观兖州许昌,曹操在屯田的田垄间踱步,看着流民们开垦荒地,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奉孝,你看这屯田制,不仅解决了粮草,还收拢了人心。” 郭嘉点头附和:“主公高见,此乃一举多得之策。” 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政治制高点。他广纳贤才,荀彧、荀攸叔侄为其规划战略蓝图,荀彧提出 “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的方略,为曹操稳定大后方;郭嘉奇谋百出,在征吕布时,劝曹操 “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助曹操水淹下邳;程昱刚勇果断,曾在曹操东征时,以七百兵守鄄城,吓退吕布数万大军。军事上,曹操推行屯田制,招募流民开垦荒地,不仅解决了粮草问题,还充实了兵源。但推行初期,也遭到部分地方豪强抵制,曹操派满宠强力推行,才逐渐稳定局面。他先后击败吕布,稳定兖州局势;又在豫州、徐州与刘备、袁术周旋,逐步扩大地盘。但曹操的崛起也引发了周边势力的警惕,北面袁绍虎视眈眈,南面张绣与刘表结盟,宛城之战中曹操因贪图张绣寡婶美色,引发张绣反叛,痛失长子曹昂、爱将典韦,这成为他一生难以磨灭的伤痛。

中原乱局:各方势力的利益纠葛

中原大地,历经多年战乱,早己是满目疮痍。徐州小沛城内,刘备在自家院落中练习剑法,关羽、张飞在一旁观看。“大哥,曹操狼子野心,我们岂能一首寄人篱下?” 张飞大声说道。刘备收剑入鞘,目光坚定:“二弟三弟莫急,时机未到。” 此时的刘备暂居小沛,寄曹操篱下,却暗中招揽豪杰,韬光养晦。他麾下关羽、张飞皆是万人敌,关羽温酒斩华雄的事迹仍在民间流传;张飞当阳桥喝退曹军的勇猛令人胆寒。又得糜竺等富商资助钱粮,糜竺甚至将妹妹嫁与刘备,全力支持他的大业,时刻等待着东山再起的机会。

寿春城内,袁术躺在华丽的龙榻上,形容枯槁,看着身边仅剩的几个侍从:“取蜜水来……” 侍从哭着说:“陛下,军中无蜜,只有血水……” 袁术在寿春称帝后,成为众矢之的。他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后宫妻妾每日山珍海味,百姓却易子而食。在曹操、孙策等诸侯的联合打击下,袁术势力土崩瓦解,部众西散,粮草殆尽,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诸侯,最终在绝望中吐血而亡。

宛城张绣的帅帐内,贾诩正在分析局势:“将军,曹操此番南征,后方空虚,我们可趁其不备……” 张绣点头称是。在贾诩的辅佐下,张绣与荆州刘表结盟,成为曹操南下的绊脚石。张绣的军队以骑兵见长,擅长突袭,多次在曹操南征时给予重创。曹操第一次南征宛城,张绣本己投降,却因曹操的轻慢之举复叛;第二次南征,张绣在贾诩的计策下,先降后袭,打得曹操丢盔弃甲。刘表虽为张绣提供粮草支持,却无意与曹操全面开战,只想保住荆州,这种微妙的联盟关系,让曹操在南下时不得不谨慎行事。

南方割据:长江流域的势力对峙

荆州襄阳城的议事厅内,刘表听着蔡瑁汇报边境情况,打着哈欠:“知道了,加强戒备便是。” 一旁的蒯越欲言又止。刘表坐拥荆襄九郡,这里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刘表早年单骑入荆州,依靠蔡氏、蒯氏等本地大族的支持,平定荆州。他礼贤下士,荆州相对安定,吸引了大批流民与文人墨客,诸葛亮、庞统等俊杰皆曾在此蛰伏。然而,刘表暮气沉沉,满足于守成,面对曹操的崛起与江东的扩张,采取消极防御策略。内部蔡瑁等蔡氏族人把持军政大权,与蒯氏争权夺利,为了巩固地位,蔡瑁甚至设计陷害刘备,使得荆州难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益州成都,刘璋在宫殿内唉声叹气:“张鲁叛逆,东州兵又闹事,这可如何是好?” 黄权进谏:“主公当重用贤才,平衡各方……” 却被刘璋打断。刘璋生性懦弱,虽据有益州天险,沃野千里,号称 “天府之国”,但统治极为混乱。东州兵是刘焉入蜀时带来的军队,与本地士族矛盾尖锐,时常发生冲突。刘璋无法平衡各方利益,导致益州豪强各自为政,张鲁更是占据汉中,脱离刘璋统治,自号 “师君”,以五斗米道教化百姓,形成割据势力。张鲁在汉中设立义舍,免费提供食宿,吸引了不少流民,但也引起了刘璋的忌恨,双方多次交战。

江东建业,孙策站在城墙上,望着长江奔腾不息:“公瑾,你说我们何时能饮马长江北岸?” 周瑜微笑:“主公,待我军羽翼之时。” 孙策在其父孙坚、兄长孙策的基础上,锐意进取。迁都建业后,以长江为屏障,进可攻退可守。周瑜负责营建新都,将建业打造得固若金汤,修建了高大的城墙和护城河,还设立了多个屯兵据点;张昭处理政务,推行轻徭薄赋政策,发展农商,吸引了不少外地商人前来贸易。江东军装备着汀兰工坊革新后的兵器,战力大增。随着丹阳的收复,江东势力与荆州刘表的江夏郡接壤,双方在边境冲突不断,孙权曾率军攻打江夏,却因黄祖的顽强抵抗无功而返;与曹操虽表面联合攻打袁术,但暗中都在防范对方,一场利益的博弈正在暗流涌动。

西北与汉中:边缘势力的生存之道

西北凉州,马腾与韩遂的军队在荒原上对峙,马蹄扬起漫天黄沙。马腾怒喝:“韩遂,你我本是兄弟,为何要夺我城池?” 韩遂冷笑:“天下大乱,有能者居之!” 马腾、韩遂拥兵自重,二人时而联合,时而反目。马腾麾下以羌胡骑兵为主,骁勇善战,曾响应曹操号召,参与讨伐李傕、郭汜。但随着势力的发展,马腾与韩遂为争夺地盘矛盾激化,互相攻伐,消耗大量实力。为了各自利益,他们还与汉中张鲁、益州刘璋暗中勾结,使得局势更加复杂,只能在凉州维持割据局面。

汉中城内,张鲁在道观中为百姓治病,一位老者感激涕零:“师君真是活菩萨啊!” 张鲁依托五斗米道,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权。百姓入道需缴纳五斗米,生病者只需忏悔罪过即可,这种简单易行的教义吸引了大量民众。张鲁在汉中实行宽惠的政策,不置长吏,以祭酒管理地方,设立义舍,提供免费食宿,使得汉中相对安定,成为乱世中的一片 “乐土”。但张鲁势力有限,无力参与中原争霸,只求自保,面对曹操的拉拢与威胁,他摇摆不定,不知该何去何从。

在这群雄割据的乱世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诸侯们或为土地,或为人口,或为称霸天下的野心,不断征战。每一次联盟的缔结与破裂,每一场战争的爆发与平息,都在改变着天下的格局。谁能在这乱局中脱颖而出,结束纷争,重现天下一统,仍是未知之数。而这场群雄逐鹿的大戏,才刚刚拉开最为精彩的帷幕。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