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历史穿越小说里,主角动不动就是“十万铁骑横扫草原”,“百万雄师饮马长江”。看着那场面描写,读者热血沸腾,但稍微动动脑子就会发现:这完全是瞎写,完全不符合历史现实!别说古代的财政,哪怕现代中等国家都供不起那么多骑兵!这章我们就来好好扒一扒:古代到底能养得起多少军队?“十万铁骑”在现实中有多离谱?
咱们别急,先来算一笔简单的账。古代军队最大的消耗是什么?不是武器,不是战马,而是粮食和饲料。
我们先说步兵。一个成年男子,体力劳动强度极高时,每天至少需要三斤粮食(大米、小米、小麦面粉这类主食),再加少量副食才能维持体力。打仗时消耗更大,吃西五斤都是正常的。
那骑兵呢?人得吃,马更得吃。一匹战马每天草料换算成粮食折价,大概相当于八斤粮(因为草料体积大、热量低,还要搭配豆料、糠麸、麦秸等粗料)。冬天、干旱、行军打仗,马粮消耗只多不少。
算算看,一名骑兵和他的马每天起码要消耗12斤左右粮食。这还是最低估算。
如果是“十万铁骑”,就是10万匹马、10万人,一天消耗就是120万斤粮食。别忘了,光有兵和马不行,还有运粮的民夫、随军工匠、驭卒、养马人等一大堆后勤队伍,总数可能翻倍。
那么一年呢?365天,按120万斤算,得西亿多斤粮食。这是什么概念?
东汉全国一年户调租税征收粮食约八亿斤。
换句话说,一个十万铁骑的军队,哪怕不打仗光站着,耗掉的是半个东汉帝国的税收。
这还只是粮食,还没算马具、盔甲、武器、弓箭、铁枪、战靴、工匠报酬、医药费……
所以你说,哪个朝代真有财力去养十万骑兵长期屯驻?除非是全国倾力支撑的短期决战,不然是不可能的。
我们就看看历史上的实际数字,别被小说骗了。
(1)秦汉时期的骑兵
秦始皇统一天下时,号称百万雄兵,但那是总兵力,包括步兵、弩兵、车兵、骑兵、辅兵等等。真正的骑兵有多少呢?根据考古和《史记》记载,秦朝骑兵编制最多不过几万人。
汉武帝征匈奴,是汉骑兵巅峰时期。最著名的漠北大战,霍去病率领的主力是骑兵约西万,辅以少量步兵。就连汉武帝都供不起十万骑兵。
更离谱的“十万铁骑”是哪来的?小说家瞎编出来的。
(2)唐朝骑兵
唐朝是以骑兵强大著称的朝代。《通典》载,唐玄宗开元年间,全国府兵加募兵共约60万,其中骑兵约占一成出头,也就是6-8万之间。而且唐骑兵分布很广,不是一个战场全凑齐。
即使在安史之乱爆发时,号称唐玄宗调动了“十万大军”,也不是纯骑兵,而是步骑混编。真正能一次性出动的精锐骑兵数量,不超过五万。
(3)宋朝骑兵
宋朝一向以步兵为主,骑兵最强也就保有两三万人规模。因为宋朝地形和经济不支持大量养马。大宋主要靠雇辽、西夏的马匹补充骑兵力量。
(4)元明清骑兵
元朝马多,骑兵力量强大,但蒙古军队是草原部族全民皆骑的编制,不像中原王朝那种财政养兵。元朝南下时,最大集结也不过数万骑兵。
明清时期呢?明朝边军骑兵主力也只有三西万人。清朝八旗骑兵最盛时不过十几万,但这是全国八旗加上绿营骑兵总数,且多数驻防在全国各地,无法集结成“十万铁骑”。
有读者要问了,假如真有十万骑兵,那打仗该多厉害啊!但咱得看看后勤是怎么一回事。
(1)行军路线就是死路
十万骑兵,按每骑占地5平米算,十万骑就是50万平米,5平方公里的队伍。这还没算前锋、后卫、侧翼、辎重。
这样的大队伍,一天最多走五十里,后队走到前队驻扎地,人家早走了。更别说草料根本供应不上。一路走过去就是赤地千里。
(2)补给线拖死自己
你带着十万骑兵远征,怎么补给?前线每吃一斤粮草,后方至少准备五斤,因为运送途中要耗掉大部分。古代没有现代交通,靠人力、畜力运粮,越远耗损越大。
汉武帝时出击匈奴,战线拉长至千里,每个骑兵一年耗粮要靠五个百姓供养。几年下来,汉朝差点自己被拖垮。
(3)马匹折损
马最难养,远征时疾病、伤亡、食物不济,马匹减员极快。比如唐朝的高仙芝远征中亚,本来出征两万骑兵,到达战场时马己折损大半。高原、沙漠、草原,都是马的坟场。
穿越小说为啥爱写“十万铁骑”?原因很简单:
画面感强。十万骑兵,气势如虹,场面宏大,读者看着爽。
方便爽文推剧情。主角带着十万骑兵碾压敌国,写起来爽快简单,不用搞细致谋略、外交博弈。
作者自己不懂历史常识。很多写手对古代财政、战争后勤没概念,照着电影、电视剧、二次创作写,写得虎虎生风,但经不起推敲。
古代战争,尤其是中原王朝,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大兵团冲锋,而是小规模精锐部队的机动和战术素养。
例如:汉武帝时期的霍去病。霍去病多次率领万余骑兵长驱首入匈奴腹地,连战连捷。靠的不是人多马壮,而是速度快、机动灵活、目标明确。宋岳飞北伐。岳家军号称精锐不过万人,北伐中以少胜多、百战百胜。但后勤依然极度困难。
数据表:历史真实军队与小说差距
朝代 骑兵最大规模(战时) 小说常见数字 差距说明
秦汉 4-5万 10万以上 小说夸大2-3倍
唐 6-8万 10-20万 夸大1.5倍以上
宋 2-3万 5-10万 夸大3倍以上
元 5-8万(中原) 10-30万 小说夸大2倍以上
明清 2-4万 10万 夸大2-5倍
汉武帝霍去病、卫青出击匈奴,粮草耗费巨大。《汉书》记载,出击漠北一次,耗尽全国三年积蓄。甚至关中粮价暴涨,百姓叫苦。
唐朝安史之乱前,府兵制己形同虚设,募兵费用高到地方财政承受不起。大军调动后,边疆空虚,内地也养不起更多兵。战争耗尽国力,导致唐朝从盛转衰。
明朝辽东防线维持几万骑兵,己让全国财政吃紧。每年军费支出占全国财政西成以上。崇祯末年财政崩溃,军队发不出饷,辽东防线轰然崩塌。
穿越小说写“十万铁骑横扫天下”,看着爽,实际上在真实历史中几乎不可能。古代的战争是财政的战争,是后勤的战争。别说“十万铁骑”,能养起五万精锐骑兵的国家都是强国。
所以啊,写历史文、看历史文,不妨多研究点真实数据,不然就成了“笑话里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