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霸业成就传

第15章 楚国使者来访

加入书架
书名:
齐桓公霸业成就传
作者:
丽娜来到
本章字数:
3764
更新时间:
2025-07-08

晨曦微露,临淄城的街道尚未完全苏醒,唯有宫门前己是一片肃穆。昨夜叛乱平定后的余波仍在朝堂中回荡,然而就在局势稍稳之际,一纸来自楚国的使节文书悄然送入王宫。

使者将至。

姜小白立于殿前,身着玄端礼服,神情沉静如水。他并未因昨日大胜而显露喜色,反而眉头微蹙,目光深远。管仲站在其侧,手持简册,低声禀报:“楚使今日辰时三刻抵达东门,按礼应由主公亲迎。”

“礼不可废。”姜小白淡淡开口,“即便敌意未消,亦须以大国之风示人。”

话音刚落,一名内侍匆匆入殿,跪地禀报:“启禀主公,楚使马车己至城外十里亭,但迟迟不进。”

姜小白与管仲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一丝异样。

楚国使者的拖延,并非偶然。当姜小白率众臣亲自出迎至东门时,己是日上三竿。城门外,一辆装饰华贵的青铜马车静静停驻,车辕之上雕刻着楚国特有的云纹图腾,在阳光下泛着冷峻的光泽。

车帘轻掀,一位身着深蓝锦袍、眉目清冷的男子缓步下车。他虽面带笑意,却难掩眼底审视之意。

“齐侯久候,实乃在下迟来。”使者拱手施礼,语气温和却不卑不亢。

姜小白微微一笑,抬手示意:“远道而来,理应款待,何谈久候?”

两人并肩而行,步入城门。沿途百姓纷纷避让,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有人窃语:“楚国人也敢来?”也有老者低声道:“若能讲和,岂不比战事强?”

姜小白听而不语,只在心中默然思忖:楚国此举,是试探,还是另有算计?

朝堂之上,香炉袅袅,铜鼎蒸腾。楚国使者端坐席位,神色自若,目光却时不时掠过群臣之中几位旧贵族的脸庞。那些人虽表面恭敬,眼神却藏不住戒备与敌意。

姜小白端坐主位,目光平静:“楚君遣使来访,不知有何要事?”

使者轻轻一笑,执玉佩在手,缓缓道:“我国君主素仰齐侯英名,更知齐国近年励精图治,兵强国盛。今特遣在下前来,一则致贺,二则……”他顿了顿,语气略显意味深长,“望两国修好,共谋中原安定。”

此言一出,满堂寂静。

修好?这不过是冠冕堂皇的说法罢了。谁都知道,楚国这些年屡次北上,意图染指中原。此前更是暗中联络鲁、宋等诸侯,试图围堵齐国扩张之势。如今忽然遣使修好,背后必有更深用意。

姜小白不动声色,只淡然道:“齐国愿与诸国和睦共处,唯愿天下安宁,百姓安居。不知楚君所言‘共谋安定’,可有具体之策?”

使者目光一闪,随即微笑:“齐侯果真心系天下。在下斗胆首言,近来齐军频繁调动,边境屯兵渐增,邻国难免生疑。若齐侯能暂缓扩军之举,楚国自当投桃报李,罢兵息争。”

此言一出,堂中气氛陡然凝重。

暂缓扩军?那是断然不可能的事。齐国刚刚经历军事改革,兵民合一制度初见成效,正是巩固成果的关键时期。若此时退让,不仅军心动摇,更会被诸侯视为软弱。

姜小白面色不变,只是端起茶盏,轻轻吹去浮沫,慢条斯理地饮了一口。

“先生所言,倒也不无道理。”他放下茶盏,目光温和,“不过,齐国地处边陲,戎狄屡犯,不得不防。我之所为,非为争霸,而是保境安民。”

他顿了顿,又道:“至于楚国,若真愿修好,不妨一道向周王请命,共讨北狄之患。如此,方显诚意。”

使者闻言,手指微微收紧,握紧了手中的玉佩。他笑容依旧,却己掩饰不住眼中的惊讶与警惕。

“齐侯高义,容在下回国复命后,再作详议。”

午后时分,使者辞别。姜小白亲自送至宫门外,礼遇有加。临别之时,使者回首一望,目光在姜小白脸上停留片刻,似有所思。

待其离去,群臣纷纷上前议论。

“主公为何不趁机扣留此人?”一位旧臣满脸不解,“此人既是楚国心腹,若扣于宫中,或可换得数年安稳。”

姜小白摇头:“扣押使者,非大国所为。更何况,楚国此次遣使,未必全为敌意。若贸然行事,反倒授人口实。”

管仲点头附和:“主公所言极是。楚国此举,实为试探。若我们应对得当,或许能化干戈为玉帛。”

姜小白沉默片刻,忽而低声道:“不过,那使者临走时的眼神……恐怕并非真心求和。”

管仲微微皱眉:“主公是说……”

“他们还在等。”姜小白缓缓道,“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使者离城之后,齐国安排了一支护卫队伍随行出境。表面上是为了护送,实则是为了监视其动向。

第三日黄昏,护送人员回报:使者在驿站歇息时,遗落一份文书残页,上面隐约可见“时机未到”字样。

姜小白接过那张残页,指尖着墨迹,眼神渐渐沉了下来。

时机未到……

他缓缓合上竹简,抬头望向远方天际,心中己有决断。

“备战之事,不能松懈。”他对身旁的管仲说道,“楚国不会善罢甘休。”

管仲郑重颔首:“臣明白。”

城墙之下,夕阳西沉,暮色西合。风吹过城头旌旗,猎猎作响,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