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帮主呀又做梦了

第35章 梧桐絮里的旧时光

加入书架
书名:
昭阳帮主呀又做梦了
作者:
昭阳帮主呀
本章字数:
3604
更新时间:
2025-07-07

暮春的梧桐絮飘进老街的巷口时,林知夏正踮着脚擦拭玻璃橱窗。二十年前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如今己出落成眉眼温柔的模样,白大褂口袋里别着钢笔,身后药店里飘来淡淡的中药香。她习惯性地望向街尾,那里曾有棵歪脖子老槐树,树下总坐着个抱着书本的少年。

记忆里的苏砚总是安静的。他住在林家隔壁,父母早亡,跟着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每天清晨,知夏啃着馒头去上学,总能看见苏砚蹲在槐树下背书,阳光透过枝叶在他单薄的校服上洒下斑驳的光影。他数学极好,总在课间帮知夏解开最头疼的几何题,粉笔灰落在他乌黑的发梢,像撒了一把细碎的星光。

变故发生在初三那年。苏砚的奶奶突发重病,家里债台高筑。某天下着暴雨,知夏举着伞冲进苏砚家时,只看见满地狼藉的书本和一张歪歪扭扭的字条:“别等我了。”后来她才知道,苏砚跟着同乡去了南方工地,从此音讯全无。

“知夏,有客人。”同事的喊声打断了回忆。林知夏转身时,手中的抹布突然滑落——玻璃门外,西装革履的男人正仰头看着药店招牌,雨滴顺着伞骨滑落,在他锃亮的皮鞋边汇成小小的水洼。西目相对的瞬间,空气仿佛凝固,那张熟悉的面孔,比记忆里多了几分棱角,却依旧有着让她心跳漏拍的力量。

“好久不见。”苏砚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走进药店,身上带着雪松香水的气息,和记忆里那个沾满粉笔灰的少年重叠又分离。知夏强作镇定地问他需要什么,余光却瞥见他无名指上没有戒指。

原来这些年,苏砚从工地小工做起,白天搬砖,晚上在工棚里自学建筑知识。他参加高考,考上了重点大学,毕业后进入知名建筑公司,如今己是项目负责人。“上个月回来考察老街改造项目,”苏砚着玻璃杯,“路过药店时,看见橱窗里你的剪影,就像回到了十七岁。”

知夏的指甲掐进掌心。这些年她拒绝了无数相亲,总在深夜翻出藏在箱底的同学录,看苏砚用钢笔写下的那句“未来一起去看海”。此刻他就坐在眼前,却像隔着一层薄雾,让她不敢轻易触碰。

老街改造计划很快公示,苏砚负责的项目要拆除大半老建筑,包括知夏的药店和那棵老槐树。消息传开,老街居民群情激愤,知夏作为代表去找苏砚谈判。在他的办公室里,巨大的落地窗映出两人的倒影,苏砚指着规划图解释:“保留历史风貌和现代化建设可以共存,我想在原址建一座融合传统元素的文化中心。”

谈判持续到深夜,暴雨突然倾盆而下。苏砚送知夏回家,车停在巷口,两人站在老槐树下躲雨。树干上当年刻下的“砚夏”二字早己模糊,却在雨水冲刷下隐隐浮现。“其实这些年,我每天都在后悔。”苏砚突然开口,声音被雨声淹没,“走得太匆忙,连句正式的告别都没有。”

知夏的眼泪混着雨水滑落。她想起那些独自度过的夜晚,想起高考后独自去海边的落寞,所有委屈在这一刻决堤。苏砚伸手轻轻擦掉她脸上的水珠,动作像极了当年替她擦掉数学试卷上的泪痕。

项目推进过程中,苏砚常常来药店“偶遇”。有时带着咖啡,有时捧着一束白桔梗,渐渐和老街居民熟络起来。他倾听老人们讲述往事,把他们的故事融入设计方案。知夏看着他和孩子们在老槐树下做游戏,恍惚间仿佛回到了年少时光。

然而,公司高层突然要求缩短工期,老槐树面临被砍伐的危机。知夏在深夜接到苏砚的电话,他的声音沙哑:“我会尽力,但他们态度很强硬。”第二天,知夏组织居民们在工地前抗议,苏砚站在人群中间,西装被扯得皱巴巴,却始终护着身后的老槐树。

“这棵树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苏砚对着摄像机镜头说,“如果连历史的见证都要抹去,再现代化的建筑也是冰冷的。”他的坚持最终说服了公司,文化中心的设计方案也做出调整,老槐树被完整保留,成为庭院的核心景观。

竣工那天,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在文化中心的玻璃幕墙上投下美丽的光影。苏砚在树下向知夏求婚,戒指盒里躺着一枚银杏叶造型的钻戒——那是他们初中时约定,考上大学要一起去看的银杏树。“这些年我走了很多弯路,”苏砚单膝跪地,“但最幸运的,是还能回到你身边。”

婚礼就在老槐树下举行,老街的邻居们自发布置场地,孩子们在梧桐絮里嬉笑奔跑。知夏穿着白纱,听苏砚念他写了二十年的情书:“从前总觉得远方才有答案,后来才明白,你就是我所有的归途。”

多年后,每当有人问起他们的故事,知夏就会指着文化中心庭院里的老槐树。树干上的“砚夏”二字早己被精心修复,在岁月里见证着一段跨越时光的爱情——原来最深的羁绊,从来都藏在记忆的褶皱里,只等合适的时机,重新绽放光芒。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