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属于忙村的外来户,余家祖上是在动荡年代从外面迁到了云省
余家老祖和迁来的余家人在盘镇往凤县路中间的二塘岭处地方安了家,每年祭祖,余爷爷一家都得开车到二塘岭祭拜祖先
余爷爷余正章和弟弟余正则是亲兄弟,余家在二塘岭安家后,两兄弟年轻时一起来了盘镇找活做
恰逢镇上唯一的厂子糖厂招工,余爷爷通过一番努力通过了考核,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工人
后经人介绍与二塘岭的余奶奶杨秀萍结了婚,婚后二人共生了三子一女
大儿子余安然,也就是余小月的大伯,最有出息,村里那个年代唯一的大学生,考出来后留到了县里工作
后面娶了县里的老婆刘淑仪,生了一个女儿余小倩,今年十岁,也就是余小月的堂姐,一家三口都在云县生活
二姑娘也就是余小月的姑妈余庆芳,余爷爷退休后,在余奶奶杨秀萍的强烈要求下,把糖厂唯一的工作给了女儿,余庆芳也成了镇上的一名工人
当时因为这个工作,余爷爷和余奶奶还发生了争吵,余爷爷本来打算把工作给余小月的爸爸余安益,毕竟是儿子,但是余奶奶觉得自已就一个女儿,有了工作将来好处对象
当然实际原因是,余奶奶觉得家里辛苦开荒的地不能没人管,大儿子有出息没法管,小儿子舍不得让他管,就中间的二儿子唯一一个选择
余爸爸也是孝顺,加上那时候也不知道选择的重要性,就听自已老娘的话留在村里,接了家里的地
余姑姑接了工作后,和厂里的杨正军结了婚,生了个女儿杨娇娇,今年三岁,是余小月的堂妹,一家三口在镇上厂里分的房子里生活
三儿子也就是余小月的爸爸余安益,顺其自然的成了继承村里所有家产并赡养父母的孩子,所谓家产就是一块块的黄土地
后经父母安排与村里沈兰结了婚,婚后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就是余小月的哥哥余小云,今年六岁,已经到县里读一年级,爱孙心切的余奶奶也跑到城里照顾自已的大孙子
女儿就是余小月,今年四岁,在村里跟沈兰和余爷爷一起生活
四儿子余安能,现在还没有结婚,经常往外跑,也没有固定工作,因是小儿子余奶奶也经常私底下接济
余家是个相对团结的家庭,余大伯是个很有家庭观念的大家长,作为家里老大,又最有出息,有能力了都想拉下面弟弟妹妹一把
在余姑姑继承了余爷爷的工厂名额后,把眼光放到了夹在中间的弟弟余爸爸身上
于是在余大伯人必须有一技之长的观念灌输下,余爸爸果断听自已大哥的话,去考了货车驾照
余爸爸也是年轻脑子灵活,没想到真给考过了,在那个年代可不了得,不然也娶不到沈兰
所以说余爸爸是一个不太老实的农民,考了驾照后又在余大伯的帮扶下,贷款买了辆大货车
这个大货车还不是普通的那种小型货车,是专门用来跑长途的,车头很高,里面有床可以睡觉,车身很长
余小月一直以自已爸爸在村里开这种大车为自豪
买了车后,余爸爸在余大伯的安排下,专门为镇上的糖厂拉白糖,糖会运到各个市里,到年底按跑的单子到糖厂结钱
至于家里的所有土地,都在余爸爸和沈兰结婚后,全部交给了沈兰打理,余爸爸不开车时,有空会帮忙搭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