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河顺村旅游遭遇滑铁卢。连日阴雨让游客量骤减七成,民宿入住率跌至冰点,手工作坊的文创产品严重积压。龙建国望着库房里堆积如山的剪纸和竹编,愁眉不展。
“龙书记,这可咋整?” 剪纸大娘王桂芬堵在村委会门口,手里攥着把没卖出去的作品,“我这个月一分没挣,颜料钱都还不上!”
龙建国正安慰着王大娘,龙磊从省城匆匆赶来,浑身湿透:“爸,我带回来个坏消息。受整体旅游市场影响,咱们村被旅游平台下调评级,搜索量都少了一半。”
龙建国感觉一阵眩晕:“这可怎么好?我们好不容易有点起色,这下全完了。”
龙磊却从包里掏出一份合作意向书:“爸,这是江教授牵线搭桥的。省城有家电商首播公司,想把我们村打造成乡村首播基地。他们带流量,我们供产品和故事。”
龙建国眼前一亮:“首播带货?我们行吗?村民们都五十岁以上,玩不转智能手机啊。”
龙磊自信满满:“公司会培训!而且初步方案是让村民当‘故事主播’,讲古村历史、手工技艺,产品展示由专人负责。王大娘,您首场就讲王奶奶守护老宅的故事,现场展示剪纸,绝对吸睛!”
王桂芬眼睛亮了:“真能行?那我试试!”
当晚,河顺村灯火通明。村委会二楼改成临时首播间,龙磊手把手教村民用手机。老周学会发视频后,乐得像个孩子:“这玩意比编竹篮还好玩!”
首场首播定在周末晚间。王桂芬坐在古槐下,背后是巨幅王奶奶的老照片。她刚开口讲两句,评论区就刷屏:“奶奶好有范儿!”“故事太感人了!” 一小时首播,剪纸售出三百多份,竹编摆件被抢空。
龙建国在监控室看着实时数据,手激动得发抖:“最高在线人数五千!销售额破五万!这比我们一个月线下收入还多!”
首播公司负责人打来电话:“龙书记,你们村适台做长期基地。我们争取到平台资源位,下周开始每周首播三次,重点推你们的故事化文创。”
龙建国热泪盈眶:“这太及时了!村民们的信心保住了。”
与此同时,市文旅局也关注到河顺村的困境。局长带队实地调研后,当场拍板:“我们马上组织旅行社踩线团来你们村,重新设计冬季旅游产品。建议推出‘古村年俗体验’,结合你们的手工艺和美食。”
龙建国望着局长离去的背影,突然觉得寒风也没那么刺骨了。他转身对龙磊说:“去仓库盘点库存,把损坏的文创标签换掉。这周末首播需要更多故事素材。”
父子俩大步走向库房,身后留下一串清脆的回声。此刻的河顺村,正踩着首播经济的浪潮,悄然完成逆风翻盘。
在这场首播带货的热潮中,河顺村的手工艺品终于打开了新的销路。村民们不再为产品的积压而发愁,反而因为首播间的热销而加紧生产。王桂芬成为了村里的首播明星,她的剪纸作品在首播间的销售额节节攀升。其他村民也纷纷加入到首播的行列中,有人讲述酿酒的过程,有人展示竹编的技巧,还有人分享古村的历史故事。每个首播间都热闹非凡,观众们被这些质朴而真实的故事所打动,纷纷下单购买产品。
随着首播的持续进行,河顺村的知名度再次提升。许多游客在首播间了解到河顺村的魅力后,纷纷表示要在雨季过后前来游玩。村里的旅游预订量开始逐渐回升,民宿的入住率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龙建国趁热打铁,与首播公司进一步协商,制定了长期的合作计划。同时,他积极组织村民开展首播技能培训,让更多的人能够熟练掌握首播技巧,参与到这场乡村经济变革中来。
在市文旅局的帮助下,河顺村的冬季旅游产品 “古村年俗体验” 正式推出。村民们精心准备了各种传统年俗活动,如舞龙舞狮、写春联、包饺子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这些活动不仅让游客感受到了浓厚的年味,也为河顺村的旅游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
龙建国看着日益繁荣的村庄,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知道,这场逆风翻盘的背后,是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和创新思维的运用。未来,河顺村将继续探索更多的发展可能性,不断前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