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全村为旅游开发忙碌时,一张匿名传单在村口出现:“河顺村旅游是幌子,村干部中饱私囊!欢迎上级来查!” 龙建国看到传单时,手里的茶杯险些摔碎。这己经是本月第三起造谣事件了。前两次分别是 “修缮工程偷工减料” 和 “民宿改造强制收费”。
“又是 ‘中汇环保’ 那伙人?” 龙磊从工作室赶来,手里拿着手机,“我在网上看到,他们跟好几家失败的旅游开发公司有联系。看来是想搅黄我们的项目,好让新城开发公司卷土重来。”
龙建国皱眉:“他们怎么总能精准打击我们的薄弱环节?上次污水处理站问题刚解决,这次又针对旅游开发。”
“爸,我有个想法。” 龙磊突然说,“我们成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旅游项目的财务和施工监督。让造谣的人没把柄可抓。”
龙建国眼睛一亮:“好主意!我怎么没想到。这样既能堵住悠悠之口,又能增强村民的参与感。”
当晚,村委会灯火通明。龙建国召集村民代表开会,提出成立监督委员会的方案。会议刚开始,就有人表示怀疑:“龙书记,这监督委员真能管用?不会又是走过场吧?”
龙建国拍胸脯保证:“这次绝对公开透明!委员由村民首选,村两委成员家属不能参与。所有旅游收入、支出每月张榜公布,每季度开大会向村民汇报。”
李大爷的儿子李强站起来:“我报名!以前总怀疑村干部藏着掖着,这次我要亲眼看看。”
在场的年轻媳妇小芳也举手:“我也参加!我会计出身,算账不含糊。”
一周后,村民监督委员会正式成立,李强担任主任,小芳负责财务监督,还有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参与工程质量把关。委员会第一项工作,就是审查手工作坊的资金使用情况。
“龙磊,把合作社的账本拿来。” 李强接过账本,翻开第一页,“这首批原材料采购花了五千块?发票呢?”
龙磊不慌不忙递上一摞发票:“发票都有,而且所有采购都经过三家比价。比如竹子,从老周推荐的供应商买,每根便宜了两块。”
小芳拿着计算器核对:“账是平的,但建议以后采购多拍照片留档,免得有人说闲话。”
龙建国在窗外看着这一幕,嘴角露出笑容。他知道,河顺村的旅游开发之路,因这股监督的力量,走得更稳了。
可危险,正在暗处悄然生长。
这天深夜,龙建国在回家途中,发现有个人影在村委会附近徘徊。他警觉地躲进 nearby 的巷子,只见那人鬼鬼祟祟地贴出一张新的匿名传单。龙建国试图上前抓住对方,但那人迅速逃进夜色中。
回到家中,他将情况告知了李冬美和龙磊。龙磊愤愤不平:“爸,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们得报警!”
龙建国沉吟片刻:“报警是迟早的事,但现在证据不足。我们先加强巡逻,找出幕后黑手。”
第二天,龙建国组织村民在村委会周围巡逻。一天夜里,巡逻队发现有陌生人在村委会门口拍照,立刻上前盘问,却发现对方操着外地口音,神情慌张。龙建国赶到后,发现那人准备逃离,便大声呵斥。
“站住!” 那人转身想跑,却被几名村民合力抓住。警方迅速赶到,将嫌疑人带走调查。经审讯,嫌疑人交代其受雇于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司,目的就是散布谣言,扰乱河顺村的旅游开发。
龙建国得知后,心中更加坚定了找出幕后黑手的决心。他将情况报告给上级部门,并加强了安全防范措施。
与此同时,龙磊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发现 “中汇环保” 公司多次涉及类似事件。他将证据交给警方,并协助调查。
在村民监督委员会和全体村民的努力下,河顺村的旅游开发项目稳步推进。账目公开透明,工程质量有保障,谣言不攻自破。游客们对村里的文旅项目赞不绝口,河顺村的名气越来越大。
但龙建国知道,这场斗争尚未结束。暗处的势力仍在虎视眈眈,河顺村的未来依然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