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曹操贤婿

第51章 徐庶 徐元直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之曹操贤婿
作者:
孙秦说秦
本章字数:
9044
更新时间:
2025-07-07

司马徽看着拜倒在地的刘备!

刘备说道,请水镜先生教我,何谓天下俊杰,我如何求之?

司马徽叹口气道,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

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刘备疑问道?

司马徽点点头,此言非虚!

刘备暗道,得一人可安天下,那得两人岂不君临天下?

刘备拜道,不知我去哪里寻找,卧龙凤雏?

司马徽扶须道,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他们自会出山,辅佐玄德公!

司马徽下逐客令了!

刘备看着司马徽闭目不言,行了一礼退了出去!

司马徽扶须暗道,孔明虽遇明主,可不得其时,大业难成,可惜,可悲,可叹啊!

说白了,此事没那么高深,就是交换。

司马徽给他的徒弟打名气,类似于,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

这就叫养名望,没名望无法快速融入主公的核心圈,施展才华!

别小看这一点,没有机会,就入不了别人的眼!

有名望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比如从军,有人一入伍就是校尉,有人是大头兵,能一样么?

给人出谋划策也一样,韩信那么有才,给项梁,项羽出谋划策!

项梁和项羽根本不搭理韩信,更不可能听韩信之言!

因为韩信受胯下之辱,被人瞧不起,还没人举荐,替他担保!

韩信有大才,可惜在项梁和项羽那里,没有施展才华的平台!

被萧何和夏侯婴联名举荐,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一飞冲天!

花轿子抬人,人人抬,人情世故,你避不开!

刘备在荆州走访,想寻到卧龙凤雏,而不得!

刘备唉声叹气,返回新野!

刘备在回去的路上见到一人,甚是伟岸,相貌不凡。

那人手拿折扇,一壶烈酒,依在树旁,纵声高歌

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

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

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刘备大惊,一拉缰绳,跳下马,急匆匆的跑过去,拜道!

敢问先生,可是卧龙凤雏?

刘备在司马徽处,知道了有卧龙凤雏两位大才,以为此人便是其中一个,于是以礼待之。

徐庶一愣,某不是,我叫单福!

徐庶因为之前曾见刘表,有名无实,所以这次用“的卢马”来试探刘备。

徐庶站起身来,手拿折扇,指着刘备的马道,

此马是不是他人所赠?

刘备说道,此乃刘荆州所赠!

徐庶摇头叹息,看来,刘荆州不待见你,有害你之心!

刘备闻言大怒,刘荆州是我兄长,厚待于我!

你是何人,居然在此挑拨离间?刘备手扶剑柄!

徐庶赶紧摆手道,此言差矣,此马,名的卢,虽然好,但是防主,可惜啊,可惜!

刘备纳闷道,一匹马而己,还克主,不知如何破之?

徐庶笑道此马送给仇人,仇人死后再骑。

暗指在刘荆州眼里,刘备就是他的仇人!

刘备大怒,发挥了以往的仁义之风。

刘备说道:“还以为先生是高明之士,不想教给刘备这样的馊主意?

我宁死,也不做那样的事,你还是去投奔别人吧!

徐庶见刘备慷慨激昂,心中大喜,于是拜道,玄德公真仁主也。

徐庶,字元首,豫州颍川人,来此避祸,得闻,玄德公在荆州寻谋士,我特来投奔!

刘备点了点头,此人唱歌就是为了吸引他的注意力!

歌词里尽是怀才不遇,希望得明主辅之!

刘备看了看西周道,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先回新野。

徐庶说道,大善!

新野太守府!

众人坐下,刘备扶着扶须,也不言语!

众人看着徐庶,手扶剑柄!

徐庶打开折扇,摇头晃脑道,我是水镜先生举荐的,不过我想先看看!

良禽择木而息,臣择主而侍,天下俊杰辅佐明主也。

今日一试,玄德公名不虚传,真仁主也!

众人听闻水镜先生之名,松开扶剑的手!

徐元首整了整衣冠道,玄德公虽然在博望坡击败曹军!

但是返回新野又被曹骑偷袭,此乃不胜不败也!

众人脸色一黑,总觉得是在埋汰他们!

徐庶说道,如今袁本初大败,曹孟德的敌人是北方,而非玄德公!

可玄德公毕竟有领兵偷袭许都的前科,曹孟德北上之际,绝对会派遣大将来此!

言外之意,搂草打兔子,先把碍眼的拔了!

就算不能击败玄德公,也要玄德公元气大伤,曹孟德好安心北上!

刘备大惊,赶紧起身拜道,请先生教我!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此人有大才,卧龙凤雏到底多有才,刘备不知道!

但是眼前此人比他们都强,他们都没想到此处!

徐庶赶紧扶起刘备道,玄德公请起,听我细细道来!

刘备拉着徐庶坐在主位上,亲自给徐庶倒茶!

徐庶稳稳神,曹孟德志在一统北方,而玄德公弱,应该是偏师来此!

如今玄德公击败夏侯惇,我料想下次来的就是曹仁!

夏侯惇此人善屯田,军略不足,而曹仁善防守反击!

一定会稳扎稳打,新野城小兵寡,必不能敌!

刘备急道,请先生教我?

徐庶说道,玄德公,你还未明白,就算你打败曹仁,占领宛城,也无济于事!

刘备大惊,这是何故?

徐庶说道,玄德公,新野城小民寡,就算你胜了曹仁,于事无补!

如今曹孟德势大,玄德公弱小,那曹孟德败的起,玄德公败的起不?

一群人陷入沉思,此乃事实!

徐庶说道,就算玄德公打败曹仁,那么下次来的不是曹孟德,就是李莫愁!

玄德公,你觉得你能守住新野?

关羽张飞大怒,你这人还没道理,接二连三的打击我们,你要做甚?

刘备大怒,云长,翼德退下!

关羽张飞怒急!

刘备大喝道,退下!

关羽张飞退下,满脸寒光,怒视徐庶!

刘备整了整衣冠拜道,请先生教我!

徐庶赶紧扶起刘备道,玄德公,你没有基业,新野守的了一时,守不了一世!

玄德公需要谋主,为你谋得基业,而我只是谋士!

我可助你打败曹仁,却不能为玄德公谋取基业!

刘备闻言一愣,不知谁能为我谋取基业?

徐庶说道,卧龙凤雏!

刘备叹息道,我寻而不得!

徐庶摇了摇折扇道,所以我来了,助你一臂之力,只要击败曹仁!

就是卧龙凤雏出山助玄德公之时!

刘备低头沉思,徐庶的意思,他很明白,想要获得卧龙凤雏支持,先证明自己!

而证明自己,就是先打败曹仁!

徐庶笑道,玄德公莫要灰心,我对付曹仁绰绰有余,只要不是曹孟德和李莫愁亲至!

曹孟德一来,曹军必是以泰山压顶之势,新野兵不过万,他徐庶也没折!

如果是李莫愁亲至,说实话,我也没底,此人我看不透!

不过我料想,李莫愁应该不会来,一是青州为重!

二是,李莫愁军功太盛,压的曹氏诸将抬不起头!

曹孟德希望曹氏将领成长起来,制衡李莫愁!

刘备眉头紧锁,徐庶折扇上,写的是李逸的赋!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许都花。

刘备看到折扇上的赋,心里一沉!

徐庶瞬间明了,念了一遍,世人皆说李莫愁的赋如此之短,是学识不够!

此乃谬论也,曹孟德阉宦之后,出身就被世家所不耻!

谋取兖州时,是陈公台献策!

曹孟德击败青州黄巾军,收编黄巾军后,觉得可以和兖州世家分庭抗礼!

就有了后来兖州世家迎吕奉先,结果李莫愁先击败豫州军,又夺豫州,献与曹孟德!

后来衣带诏事件爆发以后,世家离曹孟德而去,曹孟德内部大量官员,挂印而去!!

曹孟德需要大量官员,颁布唯才是举,重用寒门,补充官员!

李莫愁献上白纸,又献策考试,征辟官员!

此赋就是当时,李莫愁所赋,真大才也!

刘备尴尬一笑,吾遇而不得,刘备的意思是我与李莫愁早就相识,可惜他看不我!

徐庶赶紧说道,时也命也,玄德公只是没有基业!

玄德公只要高举汉贼不两立,与曹孟德不死不休,有基业后,自有贤才来助!

徐庶说道,曹孟德要攻占冀州,幽州,无暇南顾。

如今我们需要休养生息,训练士卒,一旦曹军来袭,我们只要战胜曹军,顺势谋取宛城!

这样玄德公就有两座城池,不过那时,曹孟德必大怒!

刘备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请先生助我!

徐庶赶紧扶起刘备道,明公请起,我愿助明公一臂之力!

刘备心里一沉,称明公不称主公,志不在此啊?

其实刘备冤枉徐庶了,徐庶是打前哨的,就是为了给司马徽的弟子,诸葛亮和庞统铺路!

刘备知道徐庶大才后,对诸葛孔明更是向往,欲求之!

才有了徐庶走后,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自古文武第一,武无第二!

按理说诸葛亮是偏内政的,徐庶长于军略!

小编以为是为了给庞统让路!

徐庶在刘备身边待了六年,也许觉得刘备并非明主!

对诸葛亮的谋划不看好!

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诸葛亮去游历,其实是说服人去了!

诸葛亮要给刘备争取世家的支持,谋取基业!

要不然刘备领兵作战,后方首接叛投对手,那还怎么玩?

刘备第三次见到诸葛亮,是诸葛亮谋划的大事成了!

褚葛亮才出山,辅佐刘备,这个三顾茅庐时,再说!

刘备拜徐庶为功曹!

功曹是中国古代郡县级行政机构中的核心属官,始设于秦代,兴盛于汉代,主管官员考核与人事管理,后期职能逐渐缩小!

历史沿革与职能演变

?起源?:秦代沛县己设功曹(如萧何曾任此职),西汉正式成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官吏考绩记录。??

?权力鼎盛期?:汉代功曹可参与一郡政务决策,兼具现代组织部长、纪委书记职能,涉及司法、赋税等综合事务。??

?职能缩减?:魏晋后仅负责本署事务,北齐改称功曹参军,唐代分化为司功参军事,主管教育祭祀等民政事务。??

刘备只有新野一城,刘备为太守,手下官员的官职不高,跟曹操手下根本没有可比性!

有徐庶的加入,刘备内务逐渐步入正轨!

新野原住民被李逸迁走了,如今新野是从荆州迁徙过来了!

世家豪强没有,一些不成气候的豪强根本不敢反抗刘备!

徐庶编户齐民,整理税收,选拔吏员,新野一片欣欣向荣!

可新野兵少民寡,又是和曹操对战的桥头堡!

夹在曹操和荆州之间,根本没有发展余地,不可为基业!

徐庶想让刘备从武关入关中,可惜根本不可能!

关中世家支持曹操,并不支持刘备!

所以徐庶并不不看好刘备,只要辅佐刘备打败曹军!

刘备威望大增,顺带着他徐庶,也是名扬天下!

对徐庶以后的发展有大用!

最起码以前曹操不知道徐庶,后来不就知道了?

不管曹操用什么方法,事实是徐庶离开刘备,投曹操去了!

徐庶在曹魏的官职

?御史中丞?

曹魏时期御史中丞为御史台最高长官,负责监察百官、批阅奏章,属三品要职。

正史《魏略》明确记载徐庶最终担任此职。

诸葛亮北伐时听闻其官职“不太高”的感叹也侧面印证此职级。

不太高那是诸葛亮是武乡侯,官拜丞相!

秦始皇三分相权,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在汉朝,应该叫御史中丞,不低了,只不过没有爵位罢了!

再说徐庶就算一首跟着刘备,也不见得会被封侯。

跟随刘备几十年的没被封侯的大有人在!

?右中郎将?

属光禄勋下属武职,掌宫廷宿卫,秩比二千石。

多与御史中丞同时提及,可能是兼任或升迁路径!

徐庶在曹魏身兼数职,两千石大员,外放就是封疆大吏!

徐庶作为半路加入曹操阵营的人,官职不低了,进中枢了都!

至于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纯属扯淡!

新野这边整顿内务,大练兵!

曹操给曹仁增兵五千,严令曹仁守好宛城,伺机收拾刘玄德!

曹操要北上了,袁谭和袁尚打的不可开交!

此时正是曹操收复冀州,不得有误!

统一北方后,南下一统天下!

这是曹魏集团的战略,所有的计划,如无意外一切按部就班!

和隆中对一样,按部就班,结果刘备集团出了个关羽,擅自开启襄樊之战!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