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撼长安

第5章 市井智慧暗藏商机

加入书架
书名:
五味撼长安
作者:
夜砂
本章字数:
4066
更新时间:
2025-05-25

长安的秋雨淅淅沥沥,打在西市的青瓦上沙沙作响。陈延之蹲在摊位前,盯着系统新解锁的「初级商业管理」技能说明,指尖无意识地着案板边缘的老茧——那是连日来改良「集券兑饼」制度磨出来的。系统光屏上,「成就点:230/300」的数字格外显眼,而他心里盘算的,是如何把现代便利店的会员制搬到初唐的市集。

“小哥,来份灌饼!”

卖布的王娘子抱着布匹挤过来,鬓角的木簪还挂着雨丝。

“集了八张饼券,啥时候能换肉夹馍呀?”

陈延之忙不迭起身,竹筷夹起面饼往锅里一放。

“您再集两张,明儿就能换!”

他特意在饼皮上烙出浅褐色的梅花印——这是给老顾客的暗号。

“下月起,集满二十张,还能换西域葡萄干呢!”

王娘子眼睛一亮。

“呦,葡萄干?胡商那儿卖五文钱一小把呢!”

她凑近了压低声音。

“聚贤楼的人说你这是妖法,集券能勾了魂儿。”

陈延之哈哈大笑,往饼里多塞了勺孜然羊肉。

“他们眼红罢了。您瞧这饼券。

”他举起泛黄的草纸,上面用炭笔歪歪扭扭画着饼模。

“不过是让大伙儿吃实惠些,咋就成妖法了?”

自上次用「集券兑饼」尝到甜头,他便琢磨着扩大规模。系统兑换的「算术改良」技能让他能快速计算成本:一张饼券成本两文,集十换一,看似亏了,实则能锁定回头客。更妙的是,他让老张的豆腐坊、李记茶摊都加入兑换,拿着他的饼券能在三家铺子抵一文钱——这招“跨店联营”,让西市的小商贩们都得了实惠。

午后,雨停了,摊位前突然来了个穿绸衫的中年人,腰间挂着牙行的铜牌。

“陈师傅”

他掏出一叠钱。

“我家掌柜想跟您谈谈。”

陈延之擦着手笑。

“是聚贤楼的王掌柜吧?”

自上次闹事被富公子解围,王富贵虽没再明着找茬,却在市集散布“外来厨子抢了本地生意”的谣言,甚至压低价格卖起了“改良灌饼”——用的却是隔夜面团。

中年人一愣,没想到他首接点破。

“我家掌柜说,只要您肯把饼券制度停下,每月送您十斤上等面粉。”

“回去告诉王掌柜,”

陈延之把烙好的饼拍在案板上,香气裹着雨气散开。

“我这饼券不是为了赚钱,是让百姓吃得开心。”

他忽然瞥见中年人袖中露出的账本,上面记着“胡饼成本:面粉三文,利润五文”,心里暗笑——聚贤楼的高价策略,注定赢不了薄利多销。

傍晚收摊,陈延之蹲在豆腐坊门口数饼券,发现竟有三百多张——相当于锁定了三百个常客。老张端来热豆腐脑,看着他画在草纸上的“会员分级表”首摇头。

“小陈啊,你这脑子,比长安令的算盘还精。”

“张叔”

陈延之舀了勺辣酱拌豆腐。

“我打算把摊位扩成两间,一间卖饼,一间卖西域糖水。”

“胡商那儿的葡萄、石榴,我能存半个月不腐,比聚贤楼的蜜饯新鲜多了。”

老张突然压低声音。

“听说王富贵买通了漕帮,要断你的面粉货源。”

陈延之却不慌,系统的「食材溯源」技能早让他找到了陇右的私人农庄,那里的小麦比官仓的便宜两成,且能用饼券抵账。他拍了拍老张的肩膀。

“放心,明天我就去谈合作,以后咱用的面粉,比聚贤楼的还好。”

夜深了,陈延之在破庙里研究系统商城,发现「中级商业管理」竟能兑换“客户偏好分析”——只要扫描食客,就能知道他们喜欢甜口还是辣口。他摸着下巴笑了。

“这玩意儿,比现代的大数据还神。”

五更天,他揣着新印的烫金饼券(用卖烤羊排的赏银换的),走进了胡商的邸店。波斯商人盯着他手中的“集券换葡萄干”方案,忽然竖起大拇指。

“陈,你比粟特人还会做生意!”

他们当场约定,用葡萄干换饼券,再用饼券在西市购物——这招“以物易物+会员制”,让胡商的货物走得更快。

回到摊位时,王富贵正带着人贴告示:“陈记灌饼用妖法惑人,吃多了腹胀!”围观百姓面面相觑,陈延之却不着急,当众打开系统兑换的「膳食诊断」手册,指着上面的食材搭配表。

“各位街坊,我这饼用的是陇右小麦、土鸡蛋,连辣油都是当日现炸,”他舀起一勺酸梅汤,“喝口这个,保准顺气。”

卖菜的老大娘第一个站出来。

“我孙女吃了半个月,长得更壮实了!”

她晃了晃手中的饼券。

“再敢说坏话,老婆子去官府告你!”

王富贵脸色铁青,突然看见陈延之摊位新挂的木牌:「五味斋会员日:每月初八,饼券兑双倍!」他终于明白,这个来自现代的厨子,真正的本事不是做菜,而是把市井智慧变成了看不见的网,把整个西市的食客都笼络其中。

是夜,陈延之摸着系统新到的「商铺扩建许可」(用波斯商团的好评换的),听着窗外打更声,忽然轻笑出声。他不知道,自己琢磨的“集券制”“联营法”,正通过胡商的驼队、小商贩的嘴,传到长安令的案头,甚至更远的地方——那些在史书中沉默的市井智慧,正从这方小小的案板出发,悄然改变着贞观年间的商业肌理。

五更天的梆子声里,陈延之揉好了新的面团,这次加了系统兑换的酵母和胡商的蜂蜜。他知道,当明天的太阳升起,挂着“五味斋”匾额的新摊位前,会排起比往日更长的队伍——而这,只是他用现代商业思维在初唐掀起的第一朵浪花。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