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之康熙端嫔的升职加薪日常

第82章 三藩

加入书架
书名:
清宫之康熙端嫔的升职加薪日常
作者:
苍苍森八桂
本章字数:
4404
更新时间:
2025-06-17

康熙十二年五月,宫里有两桩喜事。

先是马佳氏诞下皇二女,这次她总算能亲自抚养孩子了。

接下来就到了胤祾的抓周宴。

抓周宴上最闪亮的时刻,莫过于胤祾那两声清脆的“阿玛”“额娘”,然后晃晃悠悠地迈着小短腿去挑礼物。

只见他毫不迟疑地左手抓起毛笔,右手握住木剑,众人见状,纷纷夸赞皇五子将来必定能文能武,双全无敌!

康熙总算能扬眉吐气了,之前西阿哥那瘦小的身体,让他都没敢请外臣和宗室来参加抓周宴,生怕别人会在心里嘲笑自己的西儿子也会如前几个一样短命。

五阿哥这结实的身体,一看就知道是个健康的,能养大。

宫里的喜事才过去不久,朝廷上也迎来了一个喜事。

当然,这个喜事仅是康熙一人认为的,其他人都不认同。

平南王尚可喜以年老为由,上书请求回到辽东养老,让他的儿子尚之信袭爵并镇守广东。

康熙认为这是撤藩的良机,想要一举消除三藩的威胁。

何为三藩?

清朝入关后,因为军队的数量不足以镇压整个中原,且南方抗清势力盘踞多年,地形复杂,如果以八旗军为主力,不仅补给困难,还可能引发满族贵族对兵力损耗的不满。

为了平定南明政权及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大清册封了三位明朝降将为藩王,让他们自筹军饷、自统军队。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入关初期面临着汉族 “华夷之辨” 的舆论压力。

册封汉族降将为王,可以向天下展示 “不分满汉、论功行赏” 的姿态,也吸引了更多的明朝官员归附,一举多得。

这三人分别是平西王吴三桂,镇守云南,后兼辖贵州;平南王尚可喜,镇守广东;靖南王耿仲明,镇守福建,现在是由他的孙子耿精忠袭爵。

三藩拥有独立的军政大权,可自行任免官员、收取赋税,甚至铸造钱币,如吴三桂的 “利用通宝”就在云南境内流通。

其中吴三桂兵力最强,辖兵约五万,其中多为跟随其征战多年的关宁铁骑精锐,装备精良,而且还控制着云贵地区的财政与民政,不容小觑。

而三藩在辖区内拥有独立的财政权,垄断盐、矿等资源,还控制着外贸往来,甚至可以自行征收赋税,截留本该上缴中央的税收。

但与此同时,他们仍以 “地方建设”“军事防御” 为由向朝廷索要巨额拨款。

反正不是花自己的钱,所以三藩总是逮到机会就朝朝廷要钱,导致三藩每年消耗一半的国库开支,加上这几处地方割据一方,对皇帝的中央集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康熙亲政后,眼见国库里的钱财源源不断地流向三藩,而三藩却越来越贪婪,这让年轻气盛的他无法忍受下去。

心里有了这个想法后,康熙就和孝庄说了。

但孝庄坚决不同意,认为他年龄还小,可以慢慢来,不能这么急。

康熙既然起了决心要撤藩,就不是能被劝得动的,皇玛嬷那里得不到认同,他便想得到朝臣的支持。

召集群臣商议后,却让他失望了。

知道皇上想要撤藩时,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多数大臣们面露忧色,纷纷进谏不可贸然行事。

他们认为三藩的势力在南方根深蒂固,贸然撤藩会激起叛乱,而朝廷还未做好战争的准备。

这些人并不是不赞成撤藩,毕竟三藩如附骨之疽,朝廷人人痛恨之。

他们想的是温和削藩,逐步削减三藩的兵权、财政权,温水煮青蛙,一步一步来。

毕竟明朝末年因处理藩镇问题失当引发动乱的教训还在,他们担心朝廷如果操之过急,会重蹈覆辙。

但也有少数大臣支持康熙,认为这时候撤藩是天赐良机,如果错失,三藩日后必成心腹大患。

朝廷上吵了几天还没有结果,康熙心中烦闷不己。

刚在御花园散心,各宫的嫔妃很快便收到消息,不时有人过来偶遇,叽叽喳喳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这让康熙更是闷闷不乐。

于是他不顾后宫佳丽的挽留,一走了之。

本来想着永寿宫的张氏最沉默寡言,自己去那里也能清净不少,没想到康熙到时,不巧正碰上张氏孕吐。

于是他只能心烦意乱地转移到长春宫,想着这里还有自己的胖儿子,胖儿子正是学说话的年龄,稚言稚语也能让自己放松些。

“皇阿玛——”

“皇上万福金安。”

康熙揉了揉眉心,说道:“起来吧。”

看康熙这样子,定然是在前朝受气了,董静姝使了个眼神给好大儿,拍拍他的屁股示意他上。

额娘有令,赴汤蹈火也要完成。

胤祾现在的腿还不太有力,于是只能羞耻地发力推着自己往前爬,三下两下便滑到康熙的脚下,扯着他的衣袍:“阿玛,抱。”

康熙低头看到越发白胖的小子,只能勉为其难地弯腰把他抱起来,在手里掂量了一下,“胤祾这小子越发地重了,怎么还是只说这么短的话?”

被人说重,胤祾佯装不小心扯到对方的辫子,疼得康熙没好气地给了他屁股一小巴掌。

董静姝给他泡了一杯碧螺春,笑道,“皇上,胤祾听得懂呢,他不喜欢听人说自己重。至于说话,他才多大,能吐字清楚就行,哪能要求这么高。”

其实这小子不是不能说长句子,只是说完长句子后口水就不自觉地流出来了,胤祾又怎会允许自己这么邋遢。

被打击过一次后,他就把长句子拆成短词,能有多精简就多精简。

董静姝将一块八珍糕递给胤祾,而后才关心道,“皇上今日格外地忧愁。”

康熙看着她,叹了口气:“三藩之事,朝堂上众说纷纭,朕一时也难下决断。”

就连妻族的索额图都不认同自己的想法,自己身边的支持者太少了。

知道他心里早己下定了决心,只是反对的人太多,不好乾纲独断,现在到后宫是找安慰来着。

董静姝从容说道:“臣妾不懂朝政,却知道皇上是天下之主,任何人对皇上都该言听计从。”

虽然董氏没有给出建议,但康熙眼中渐渐有了光亮,心中的阴霾也散去不少。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