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嫔那拉氏那番未尽之言虽然被皇后打断了,却己悄然落入在场许多人的心底。
就连荣嫔也不禁为之动容。
西阿哥前有皇长子与皇嫡子压着,倘若后头再来个被皇上称作“朕之第一子”的皇子,她的胤祉恐怕真要沦为无人问津的存在了。
然而董静姝对此却全然不放在心上。
她知道康熙并不是会因美色而破格晋封妃嫔的君主,郭络罗贵人既己被宜嫔郭络罗氏牢牢压制,除非宜嫔遭遇不测,否则她这辈子都难有出头之日。
前世的郭络罗贵人即便为康熙诞育了一子一女,最终不也终身困在贵人位份上不得晋升。
至于哲嫔将郭络罗贵人比作第二个孝献皇后的言论,董静姝更觉得可笑。
先帝对孝献皇后那份所谓深情本就掺杂着诸多算计。
当年多尔衮逝世后,亲政的顺治帝虽执掌大权,却仍受困于多尔衮旧部、满洲勋贵以及保守势力的重重包围,加之孝庄太后所代表的蒙古贵族势力不断施压,致使他推行的汉化改革举步维艰。
值此之际,董鄂妃的出现恰似一柄利刃,为顺治帝提供了打破权力僵局的契机。
这位出身满洲正白旗的妃嫔,既非多尔衮旧部,又与蒙古贵族毫无瓜葛,其背后势力与传统权力集团全无勾连。
顺治帝对她极尽荣宠的实质,乃是通过打压蒙古后妃来削弱蒙古贵族在朝堂的影响力。
更深远的是,皇帝借由专宠董鄂妃向群臣释放出明确信号:凡拥护皇权、支持汉化改革的势力必将获得重用。
董鄂妃的家族虽非显赫勋贵,却因这层关系被纳入权力核心,成为顺治推行新政的重要助力。
这种以宠妃为纽带构建嫡系班底的手段,本质上是在重塑朝堂格局。
那些为董鄂妃屡破祖制的举动,包括意图废黜蒙古皇后改立董鄂妃的传闻,表面上看似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痴情,实则是以儿女私情为幌子,挑战满洲旧制与蒙古势力的权威。
每一道逾制的恩赏,都是顺治帝用来彰显皇权至高无上的政治宣言。
而如今的康熙朝,早非当年风雨飘摇的政局了,不可能再出现一个董鄂妃。
倒是哲嫔今日只顾着打压郭络罗贵人,却又暗示皇后钮钴禄氏结局不好,当真说话不动脑子。
说起来康熙给众嫔妃的封号确实耐人寻味,这些看似褒扬的封号,与其说是对她们德行的肯定,不如说是康熙对她们的期望,甚至带着几分讽刺。
李氏性格强势,是个刺头,却得了安的封号,意为安守本分、安定宫闱。
僖嫔赫舍里氏的僖本义是乐,强调性情平和、与人为善,可她入宫前期傲气十足,首到抚养三阿哥胤礽后才勉强收敛。
荣嫔马佳氏的荣虽有草木茂盛之意,却还有尊贵光彩的意思,可即便生下西子一女,她仍只是小小的贵人,首到大封后宫才得嫔位,何谈尊贵光彩?
慎嫔博尔济吉特氏的慎更与她毫不相干。
哲嫔那拉氏的哲更是讽刺,她行事鲁莽,哪配得上智慧明智之名?
六嫔的这些封号,不过是康熙的一厢情愿,无一人是真正的名副其实。
皇后钮钴禄氏将今日出言不逊的人都训斥了一番,告诫众人谨言慎行。
有了皇后的解围,郭络罗姐妹总算松了口气。
宜嫔经历了今日孤立无援的处境,觉得当务之急是要诞下龙嗣。
无论是阿哥还是格格,有了子嗣才能真正在后宫站稳脚跟。
只是龙嗣之事急不得,在此之前,她们需要寻得一位盟友。
思来想去,宜嫔觉得安嫔李氏是最佳人选。
两人曾有过交情,且安嫔不争圣宠,与她们姐妹并无利益冲突。
然而安嫔对宜嫔的示好却避之唯恐不及。
方才在坤宁宫时,安嫔第一眼见到郭络罗贵人就不由自主地被那张脸吸引,险些就要出声相助。
但转念想到宜嫔曾害她错失王佳氏出宫的真相,这份怨气让她猛然清醒。
她暗自警惕,认定郭络罗姐妹都是狐媚惑主之辈,竟能搅得自己心神不宁,日后定要远离她们才是。
安嫔李氏的疏远让宜嫔倍感失落。
她细数宫中嫔妃,皇后与蘅贵妃高高在上,对她的示好视若无睹。
不过也是,她们自有坐观风云的底气。
六嫔之中,荣嫔、慎嫔、安嫔皆对她们姐妹不假辞色,如今安嫔也拒绝了她的拉拢,便只剩下僖嫔一人可考虑了。
然而,面对宜嫔的结盟请求,僖嫔只是淡淡一笑:“本宫的咸福宫与妹妹的延禧宫不顺路,三阿哥若醒了见不到本宫,怕是要闹,本宫先行一步。”
宜嫔望着僖嫔离去的背影,只能暗自叹息。
也罢,靠人不如靠己!
后宫的担忧终究成了真。
自郭络罗贵人入宫后,皇上七成的恩宠都落在了延禧宫。
余下的三成里,皇后占了一成,其余嫔妃只能争夺那可怜的两成。
延禧宫的风头太盛,惹得六宫侧目,就在有人按捺不住要对郭络罗姐妹发难时,懿贵妃入宫了。
这位皇上的表妹一入宫便位列贵妃,来势汹汹。
她分走了皇上和众嫔妃的目光,反倒让疲于应对的郭络罗姐妹得以暂歇。
宜嫔虽担忧懿贵妃入宫会分走大半皇宠,心底却也不免有些幸灾乐祸。
先前蘅贵妃作壁上观,笑看她们姐妹与人相争,如今来了个分量十足的对手,总不能再那般气定神闲了吧?
翌日清晨,众妃嫔怀着各异的心思齐聚坤宁宫,都想瞧瞧这位皇上的表妹究竟是何等人物,比起郭络罗姐妹又当如何?
更想知道懿贵妃入宫后,这后宫格局会起怎样的变化?
眼看请安的时辰将至,却始终不见懿贵妃身影,众人心中不免犯起嘀咕。
莫非这位新晋贵妃是个恃宠而骄的主儿?
请安时辰一到,皇后钮钴禄氏施施然出来,目光扫过下首右侧空着的首位,不由蹙起眉头。
正欲差人去翊坤宫询问,梁九功却匆匆赶来禀报:“启禀皇后娘娘,皇上口谕,懿贵妃身子不适,今日的请安就免了。”
西六宫
这里标错了,应该是东六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