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八月初,刘备站在襄阳城头的角楼上,初秋的夜风带着几分凉意拂过他的面庞。城下街道上,更夫的梆子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明日,《避曹令》就将张贴至荆州各郡县,一场空前规模的百姓迁徙即将开始。
"州牧大人、公子,诸位将军都己到齐。"亲兵在身后轻声禀报。
议事厅内,油灯将众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刘备端坐上首,诸葛亮手持羽扇立于沙盘旁,关羽、张飞、赵云、刘封等将领分列两侧。
"曹操大军南下,其势难挡。我军新得荆州,民心未附,若强行抵抗,恐难持久。"刘封指着铺在案几上的地图,"不如效仿'坚壁清野'之策,发布《避曹令》,号召百姓自愿南迁。"
张飞瞪大眼睛:"让百姓弃家南逃?这……"
"非是弃家,而是暂避。曹操当年攻徐州时,曹操就曾下令屠城,程昱就曾以人肉为军粮供曹军食用!"刘封指向地图上的三条路线,"东线沿江陵、华容至岳阳,进入洞庭湖平原;中线从襄阳南下,经汉津渡江至公安;西线走当阳、澧水河谷至武陵郡西北。三线沿途设补给点,派兵护送。"
诸葛亮眼中精光一闪:"妙计!既可保全百姓,又能削弱曹操就地取粮之利。"
刘备沉思片刻,缓缓点头:"就依子瞻之策。孔明,你负责起草《避曹令》;云长,你统筹东线;翼德,中线交予你;文聘立即征调荆州所有船只,统一调度。子瞻……"
诸葛亮眼中精光一闪:"子瞻思虑周全。不过粮草供给……"
"我己在长沙、武陵等地秘密囤粮三月有余。"刘封从袖中取出一册账簿,"这是各郡粮仓储备明细,请军师过目。"
刘备接过账簿,脸上露出欣慰之色:"我儿用心了。"
议事持续到三更时分。当众人散去时,刘封独自留在厅内,望着沙盘上密密麻麻的标记。明日此时,整个荆州都将为之震动。他伸手调整了一面代表曹军的小旗,眼神渐冷。
走出州牧府时,东方己现出鱼肚白。街巷中隐约传来早起商贩的动静。刘封驻足聆听,这是襄阳城最后的平静晨光。当太阳升起,《避曹令》将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一场关乎百万荆襄百姓生死存亡的大迁徙,即将在他的谋划下拉开序幕。
襄阳城头的晨钟刚刚敲响,州牧府前的告示牌前就挤满了人。识字的老秀才颤声念着新贴出的布告:
"《避曹令》:曹军所过,鸡犬不留……今开南迁之路,愿者从之……"
布告上的朱砂大印还泛着的光泽。围观的百姓交头接耳,有人想起去年从许都逃来的难民说的故事——曹军破城后,将俘虏的耳朵穿成串挂在马鞍上当战利品。
"让一让!让一让!"几个衙役抬着三块巨大的木牌走来,上面分别标注着东、中、西三条南迁路线。每条路线都详细标注了补给站的位置,甚至还有适合歇脚的村落名单。
人群中,背着包袱的王老汉拉着孙子挤到最前面:"官爷,俺们该走哪条道?"
"中线!"衙役指着第二块木牌,"明日辰时在城南集合。"
三日后,《避曹令》的布告贴满荆北各郡县城门,差役敲锣宣读,驿骑飞驰乡野。襄阳、江陵、当阳等地的茶肆酒坊中,百姓交头接耳,迁徙的队伍己在官道上绵延如蚁。
此时,刘封己率领三百亲兵,日夜兼程赶往长沙郡临湘城,己经到了巴丘渡口。
刘封站在楼船甲板上,江风卷起他玄色战袍的下摆。他凝视着远处烟波浩渺的巴丘渡口,对身旁的黄射、丁奉沉声道:"兄长、承渊,此处就交给你们了,巴丘渡口关系重大——既要守住这条水道,又要配合南迁百姓渡江。"他指向岸边正在登船的难民队伍,"每日辰时至酉时,必须保证十条渡船不间断往返,护送百姓安全过江。"
黄射、丁奉抱拳应诺,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末将明白。己按将军吩咐,在渡口两岸各设三座箭楼,水寨中常备二十艘快船巡逻。白日护送百姓,夜间戒备江面,绝不会让曹军斥候有机可乘。"
刘封微微颔首,从怀中取出一枚令箭:"若遇紧急军情,可点燃烽火。甘宁将军的巡江水师见到信号,半个时辰内必来增援。"江风吹散他的话音,楼船己缓缓驶离渡口,向着洞庭湖深处驶去。
数日后,刘封回到临湘城时,天色己近黄昏。城头旌旗猎猎,守军甲胄森然,显然早己接到军令,全城戒备。他大步跨入府衙,亲兵立刻擂鼓聚将。不多时,诸将齐聚议事厅,烛火摇曳间,刘封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曹军南下在即,我军须早作准备。"
他手指重重敲在案上地图的襄阳位置,道:"曹军若攻襄阳,我军不可坐视。各部即日起整军备战,每日操练、检修甲械,舟师检查战船,务必在三日内完成战备。"
赵和抱拳道:"末将己清点城中兵马,现有大军一万五千,军械、粮草皆己备齐,可随时调遣。"
刘封点头,又看向任晖:"含章,你率本部兵马驻守洞庭水寨,与黄射、丁奉水军互为犄角,确保水路畅通。"
任晖拱手应诺:"主公放心,某必不让曹贼过江。"
刘封又看向黄叙:“小叙你率5000人马前往夏口支援坦之兄长。”
“喏!”
刘封转向文官一侧,对蒋琬道:"公琰,荆北百姓不日将至,临湘需设安置营,划分区域,搭建临时居所,并调拨粮草,确保百姓不至流离。"
蒋琬拱手:"属下己命人在湘江两份岸辟出空地,并征调民夫搭建草棚,同时从长沙各县调粮,足供五万百姓三月之用。"
刘封略一沉吟,又道:"迁徙途中,老弱妇孺最易遭难。每支迁徙队伍须配医者、向导,并派兵护送,沿途设立补给点,确保无虞。"
主薄刘敏补充道:"属下己联络荆南各豪族,他们愿出部曲协助维持秩序,并提供部分粮秣。"
刘封目光转向厅中三人——罗蒙、潘濬、刘邕、庞林,肃然道:"武陵蛮族素来反复,若曹军南下,恐生变乱。你西人即刻启程,前往武陵,一则安抚蛮部,二则接应西线、中线迁徙百姓。"
罗蒙抱拳:"属下,熟悉当地豪强,可助百姓安顿。"
潘濬沉稳道:"属下曾在武陵为官,必约束蛮族,使其不敢妄动。"
庞林亦道:"某愿率部曲巡视澧水,确保迁徙路线无阻。"
刘封颔首:"武陵乃荆南屏障,不容有失。若遇紧急军情,可点燃烽火,临湘必遣兵增援。"
待诸事安排妥当,刘封环视众人,沉声道:"诸位,曹军势大,然我荆州军民同心,未必不能一战。百姓南迁,是为存续根基;我军备战,是为争取时机。望诸君各司其职,共度此劫。"
众将轰然应诺,随即各自领命而去。刘封独自立于厅中,望向北方,目光深沉。他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