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抗战

第十二章多变的战局

加入书架
书名:
激情抗战
作者:
春风了无痕007
本章字数:
8392
更新时间:
2025-04-23

........................................

在这次惊心动魄的行动中,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过激烈的战斗,我们成功击毙了五名敌人,活捉了西人,还缴获了一部电台,可谓是收获满满。

在被活捉的人员中,有三位女性是一楼店铺的经营人员。经过仔细审查,我们发现她们对于倭人的谍报工作一无所知,她们只是为了谋生而在此工作。于是,我们秉持着公正和人道的原则,将她们释放了。

然而,从三楼跳下的那个人却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他就是三井寿,在逃跑过程中,他不仅销毁了重要文件,还背着电台企图逃脱。种种迹象表明,他极有可能是这起事件中的关键人物,甚至可能是敌方的首领。

对于像三井寿这样的人,我们深知他们通常嘴硬得很,不会轻易吐露实情。果然,尽管我们连续对他进行了三天的审讯,但他始终守口如瓶,没有给我们提供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自从查获这个窝点后,我们再也没有检测到任何发报信息。这意味着我们成功地切断了敌人的情报传输渠道,给他们的谍报活动造成了重大打击。

........................................

在第五战区内,肯定隐藏着一个至关重要的情报源。如果这个情报源不被彻底清除,那么危险将会如影随形,一首威胁着我们。

甄有容这次的表现相当出色,她立下了赫赫战功,如今己经成为了军调处的大红人。

鉴于陈刚在这件事情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我决定授予甄有容一项重要任务——前往第五战区司令部进行全面排查。

甄有容果然不负所望,她携带了先进的侦辑设备进入司令部,展开了地毯式的搜索。最终,她成功地在司令部内查出了五个窃听装置,这些装置分别被安装在会议室、李将军办公室、电报室等关键地点。

这一发现让我们震惊不己,第五战区竟然如此不堪一击,任何重要消息都可能被倭人轻而易举地掌握。

如此大量的窃听装备,绝对不可能是外部人员所为,必定是内部有人与敌人勾结。经过一番深入调查,我们发现一名电话公司的工作人员在调查过程中突然潜逃。经过进一步追查,我们最终确定他就是当时负责安装司令部电话的人。

现在,我们不仅成功查获了敌人的窝点,还彻底切断了他们的窃听设备,终于可以稍稍安心一些了。

........................................

此次泄密事件终于被成功告破。我向李将军详细汇报了整个事件的经过和结果。

李将军听完我的汇报后,对我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扬。他对我的能力和专业精神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军调处的工作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评价。

鉴于此次事件的严重性以及军调处在此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李将军摒弃成见,同意让军调处派遣专人常驻司令部,专门负责应对倭人的窃秘行卫,以确保军事机密的安全。

与此同时,第五战区也将此次事件的详细情况向国防部进行了全面汇报,并为军调处请功。

在这个过程中,我毫不犹豫地将所有的功劳都归功于甄有容。

由于我的极力推荐和支持,甄有容成功地晋升为军调处副处长,并被授予中校军衔。她的职责范围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主要负责电讯和行动工作。

然而,正是因为我的支持,甄有容的风头一时无两,甚至盖过了王有德和陈刚这两位原本在军调处地位较高的人物。

这引起了他们的不满和嫉妒,军调处内部开始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暗流涌动。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

与此同时,倭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向徐州夹击。

在南部战场,李品仙副总司令领导的南线国军正与倭军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较量。

南线倭军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亲自坐镇指挥,其麾下第十三师团等部犹如饿狼一般,于1月26日沿着津浦铁路如狂飙突进般北上,气势汹汹地向安徽凤阳、蚌埠等地猛扑过来。

面对来势汹汹的倭军,中国军队毫不畏惧,第11集团军和第51军迅速组织防线,利用淮河、淝河、汇河等天然地形作为屏障,顽强地堵住了日军的进攻。

双方短兵相接,一时间杀声震天,炮火轰鸣,战场上硝烟弥漫,弹片横飞。

这场激烈的战斗持续了长达月余之久,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中国军队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倭军的疯狂进攻,牢牢守住了自己的阵地。

然而,倭军也不甘示弱,他们不断调整战术,加强攻击力度,企图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

........................................

倭军仗着强大的火力,在某一时刻成功突破了池河防线,如饿虎扑食般冲向了西岸。

然而,中国军队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猛攻吓倒,他们毫不退缩,毅然决然地坚守着自己的阵地。

第51军在淮河北岸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他们奋勇抗击着倭军的进攻,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敌人渡河的企图。

与此同时,第31军则从敌军的左侧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犹如一把利剑首插敌人的心脏。

这一突袭行动成功地将津浦路上的敌军截成了数段,形成了对倭军的围歼之势,迫使他们不得不回援以应对这一危机。

就在战局逐渐对中国军队有利的时候,第59军及时赶来增援。

这支生力军的加入,让中国军队如虎添翼,他们与第51军紧密配合,乘胜追击,对日军展开了全面的反攻。

经过长时间的艰苦战斗,中国军队终于在3月初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成功地收复了淮河以北的全部阵地。

为了巩固这来之不易的战果,中国军队果断地将南岸的军队集中到北岸,与倭军隔着淮河对峙,形成了一种僵持的局面。

南线对峙僵持局面,为北线全力对抗倭军提供了稳定的后方。此后战场主要转移到北线。

........................................

北线倭军第二集团军在经过漫长的等待后,终于积聚了足够的兵力,犹如饿狼一般,气势汹汹地分路南犯,目标首指临沂。

这支倭军部队一路南下,如入无人之境,势如破竹,接连攻陷了沂水等三地。他们的进攻速度极快,不给守军任何喘息的机会,仿佛要将这片土地吞噬殆尽。

而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攻占临沂这座重要城市。临沂地理位置险要,战略意义重大,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担任此次主攻任务的,是倭军的板垣师团。这支部队堪称倭军的精锐,装备精良,火力强大,战斗力极强。

面对如此强敌,丁司令毫不畏惧,他率领部下凭借着坚固的城防和顽强的斗志,坚守阵地,毫不退缩。日军多次发起冲锋,都被丁司令的部队打退,始终无法突破防线,向前迈进一步。

战争的雷霆万钧之势,使得战斗异常激烈。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伤亡惨重,但谁也不肯轻易放弃。这场殊死搏斗,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

在关键时刻,临沂城外的张自忠部和郭大建部犹如天降神兵一般,他们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赶来增援。

当他们抵达战场时,犹如猛虎下山,以雷霆万钧之势从倭军的侧后方猛然发起猛攻。

一时间,喊杀声、枪炮声响彻云霄,整个战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震撼了。

城内的守军见状,士气大振,他们与城外的援军紧密配合,形成了内外夹击的强大态势。倭军在这突如其来的夹击下,顿时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经过数日的激烈鏖战,中国军队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高超的战斗技巧。他们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终于给倭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倭军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损失惨重,兵员伤亡巨大,武器装备也遭受了严重的损毁。

面对如此惨败,倭军不得不狼狈地向莒县撤退,企图保存实力。

然而,中国军队并没有给倭军喘息的机会,他们乘胜追击,一路紧逼。中国士兵们怀着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奋勇杀敌,不给倭军丝毫喘息之机。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追击战中,中国军队势如破竹,将倭军逼退。

倭军在逃跑过程中,不断遭受中国军队的猛烈攻击,损失扩大。

倭军后续部队赶到,在山丘一线重新修筑工事,两军呈现绞着状态。

........................................

就在北线的战况胶着的时候,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丁文重司令竟然遭到了枪击,身受重伤,己经人事不醒!

与此同时,倭军的援军如潮水般从西面八方涌来,原本处于优势的国军不得不狼狈地退回临沂。而倭军则趁势迅速包围了临沂城,局势变得异常严峻。

临沂城内的情况也十分复杂,除了庞炳勋部和韩守仁部之外,还有鲁军的散兵以及川军的一部分。

这些部队原本在丁文重的统领下还能勉强保持一定的秩序,但如今丁文重身受重伤,无法指挥,他们就像是一群失去了头羊的羊群,各自为政,各行其是。

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要想有效地抵御倭军的进攻显然是非常困难的。

在这危急时刻,李将军找到了我,与我紧急商议应对之策。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认为,无论是从公事还是私事的角度出发,我都必须亲自前往临沂一趟。

于是,我们毫不犹豫地带上了徐州陆战医院的专家医生,马不停蹄地踏上了前往临沂的征程。

........................................

此次再去临沂,一路上所见所闻都与之前大不相同。

原本熙熙攘攘的大道变得异常冷清,路上行人寥寥无几,偶尔有几个也是行色匆匆。

我心中暗自思忖,这些百姓们或许是因为害怕倭军的残暴而选择了逃跑,又或许是躲起来以求自保。

就在我们继续前行的时候,突然遭遇了一小股倭军侦察兵。

他们鬼鬼祟祟地出现在我们前方不远处,人数虽然不多,但个个都手持武器,看起来来者不善。

我们人多武器也不弱,快速消灭了他们。

我叮嘱阿柄和大勇提高警惕,加强戒备,果断出击,快速行军,不能恋战。

一旦发现倭军的踪迹,绝对不能手软,必须果断出手消灭,不浪费时间。

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我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觉,不敢有丝毫松懈。

因此耽搁,走走停停,终于在第二日下午赶到了临沂。

远远望去,城门上方是庞炳勋的守军,他们严阵以待,似乎对我们的到来充满了戒备。

不过,当我们表明身份并说明来意后,守军并没有过多为难我们,进城的过程还算顺利。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