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日复一日,也就鲜有人再上门拜师。
小童引着张天进入大厅,看见数十位身着青色道袍的修士分坐两旁,最吸引他注意力的正是那只不断抓耳挠腮的猴子。
张天心里猛地一颤:原来这猴己经到了!那么按照历史进程推算,在这只猴拜师学艺过后不久,菩提祖师便会隐退,不知所踪。
张天顶多也就能在此停留个七年罢了。
还没等他深思熟虑,就听台上菩提祖师缓缓开口,顷刻间脑中如同炸雷轰鸣。
刹那间仿佛无数金莲绽放眼前,奇香弥漫西方,更有诸多不可名状的情景浮现脑海。
就这样沉浸其中许久才反应过来。
此时菩提祖师己转身离去,周围其他人有的盘膝冥想回味着祖师教导的深意,有些则聚在一起闲谈说笑,逗弄着这只刚来的新猴。
有人注意到张天后,笑着招呼他说:"小师弟终于回过神了?真没想到你听闻祖师讲道后,竟感悟良久。”
这下张天不禁欢喜起来——难道自己的天赋不错,连那只猴都比不上?
谁知对方紧接着补充道:"你的资质太差了,悟性完全不够。
在这方寸山修行十年,怕是也不会有所成就啊。”
又看看一旁的那只猴子——菩提祖师讲述的内容不过瞟了几眼便全学会了;而和他同一时辰入门的自己却还在原地懵懂无知。
这差距怎么会这么大?
张天顿时语塞……原来我竟是个垃圾!
随后腕部传来信息提示:
【叮!你聆听圣人讲解,因心思复杂、悟性欠缺,所得甚少。
道行+5。
道行乃施展法术、运用神通的根本,可通过花费1000轮回积分兑换。
】
道行吗……
张天隐约感到身体发生细微变化,但并不显著。
由此他顿悟:此设定既非天才流,亦非废材流,而是另有蹊跷……
“深蓝加点!!”
张天心中默念到。
尽管仍不清楚这个道行究竟有多大用途,单从描述可见它是神通法术的基础,并能消耗轮积分换取,显然如同传闻中的技能提升一般令人欣喜。
张天觉得前景豁然开朗,正在暗喜之际,只见一只身形矫健的大猴忽然蹦到自己面前——这便是那大闹天宫的美猴王孙悟孙了。
对方一本正经地模仿着周边师兄弟的模样,向张天拱了拱手,语气里带着一丝诙谐:“在下来自东方胜州的花果山,生于天地间,本无名无姓。
幸得师傅赐名孙悟空调教,特来拜见这位师弟。”
孙悟空觉得颇为巧遇。
今日刚入师门,就遇到了同样是后脚来拜师的张天,恰好同日入门。
即便彼此从未相识,也让他感觉亲近了许多。
而张天却略显迷糊,因为他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跟孙悟空气运相仿,都是同一天入门,并且一起听菩提祖师开示讲法。
可是为什么师傅单独给孙悟空赐下了名字,轮到他怎么就没有这样的殊荣呢?
旁边的师兄叹气摇了摇头,轻轻拍了拍张天肩膀,安慰道:“唉,你别和这猴子攀比啦!这孙猴子本就是天生地长的灵物,天资聪慧非凡,刚刚进山就被师傅收纳门墙安排辈分,这很正常。
而你要做的,唯有继续勤勉奋发。”
张天思虑之后觉得此言有理。
想想他在人间所听说的传闻:这方寸山上的菩提祖师己经修炼几百年,周边居民大多知晓此圣地所在,慕名前来求教的人数不胜数。
若是统统接纳的话,这修行之途未免太过轻浮了吧?
不过张天心里仍有疑问,还是小心翼翼地追问了一句:“这些年师傅真的招收了许多徒弟吗?”
周围其他人闻之皆含笑不答。
他们纷纷簇拥着孙悟空离开了场地,竟似完全无视张天的存在。
这一场景让张天心中不由生出些许不安的预感。
最终,一位年长的师兄缓缓转身,背负双手幽然说道:“太难了!修真之道最是艰难,切莫把追求金丹视为平常易事啊!”
张天听了此话恍若顿悟,心下明了。
想真正成为菩提祖师门下弟子绝非易事,必定要经历万般的艰苦考验才行。
但这也是一种机缘呀。
如果不奋力争取一下,又如何得知结果?
所以从第二日起,张天便早早随众师兄到大堂参加晨课。
这并非方寸山的硬性规定,只是师兄们之间自发形成的约定俗成习惯,颇具读书氛围的一种仪式感。
毕竟作为通晓儒释道三家的大家宗师,其弟子无论自觉与否或多或少都受其影响,即便是看起来活泼顽皮如孙悟空也满腹诗书。
他总是意气风发,遇事绝不轻易低头妥协,信口而出的道理妙语连珠。
譬如说:
“只要心怀赤子之心,那西方极乐灵山便近在眼前。”
“‘金光’二字其实并不妥当,金为流动之物,光是闪现之气,不如叫做伏龙寺更好。”
“世间若有恶者不加剿除,则会持续危害善良之人。
倘若容忍那些庇护恶徒的行为存在,这种包庇者的罪过反而大于作恶之人。”
“天与地本来就存在缺憾,那么万物有残缺亦是合乎这个道理的,这是自然造化所决定,并非人类意志所能强求的。”
还说:
“即便从小孩童行走到老迈,再由老迈回归幼小,千百次轮回也难以达到究竟。
只要你内心秉持志诚,念念归元返本,每一步都可视为走向灵山的过程!”
这些话语对于刚入门不久的张天来说尚不能深刻理解,于是他身边的一位热心师兄递给了他一卷古朴经文加以指点:“这是师傅近期新得的一部珍贵典籍,出自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贤所著,字字句句阐释着天地玄机。
如果能够读懂其一二深义,或许就会得到师祖更多的赏识关注。”
张天好奇接过定睛一瞧。
虽然模糊半猜到这书的名字叫做《道德经》,仍被内容震住了心灵,当即郑重向师兄行礼感谢,随后将书珍重捧于手中认真诵读。
一时间沉浸在这博大精深的文字之中无法自拔。
不久后听到一阵躁动声音响起。
抬眼望去才发现,原来是一旁的那孙猴子耐不住静坐修行,在那里不停地抓耳挠腮,显得异常焦躁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