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忽有讯息传来,道是科尔沁部欲求娶嫡公主。
众人皆知,嫡公主唯有皇后所出的四公主。
甄嬛彼时仍在人世,闻得此消息后,嘴角不禁泛起幸灾乐祸的笑意,心中暗道:“这皇上平日里那般宠爱嫡女,如今爱女要远嫁科尔沁,看他会不会有锥心之痛。”
还不待宁楚克与四公主找皇上求情,苏旭就下令兵发科尔沁。
甄嬛知道皇上为了不让女儿去和亲,竟然选择打仗,心里嘀咕,“皇帝之举实在不明智,不比先帝英明矣!”
多年军队操练,只待见血让他们转变成真正的军人。
由傅恒带队出征,所带的武器均为新式火器,不仅平了科尔沁,还将不听话的蒙古部落全都扫荡一遍。
特别是准葛尔部落,两次要求和亲,还将朝瑰公主二嫁降为妾室,这是对大清的无视,被灭。
凡是被和亲的公主,只要想回中原的,都被带回来。
在武力的震慑下,蒙古部落瑟瑟发抖,不敢阻止公主归朝。
朝瑰公主被迫二嫁,苟且偷生到此时,是强忍着被人羞辱想回去见额娘。
终于回到中原,苏旭给其赐下公主府,并让其母妃一同在公主府居住。
总归是他便宜爹做下的孽,他现在也只能在物质方面弥补一二了。
一起回来的还有胧月公主,她回来的第一时间就被送去慈宁宫见甄嬛。
甄嬛见到远嫁和亲的女儿,喜不自胜,但又想到自已被圈禁,恐担忧皇上会迁怒到胧月,所以强忍着不舍,让她去见敬太妃后直接出宫,以后不要再来了。
胧月公主本来对皇兄有怨,额娘收养他,并助他登基,为何过河拆桥,要把额娘关在慈宁宫?
但在敬太妃这里听她揣测,额娘可能给皇阿玛戴了一顶有颜色的帽子,吓得不敢再进宫晃悠。
这场战争不仅是晾出胳膊给外敌看,更是震慑中原势力。
傅恒归来后,苏旭就可以大刀阔斧对中原进行改革。
在清朝,根据《大清律》的规定,妻子告发丈夫,即使所告属实,也要受到杖一百和徒三年的处罚。
这条律令对女性太过不友好,苏旭将之废除了。
此外还规定,无休妻休夫之说,夫妻双方只有和离,和离后女方嫁妆可带走,男方还应给予女方部分补偿。
子女的抚养则由双方协商,女方如不想回娘家,则可立女户。
接着是改革税法,大头是田税。
新法按田地阶梯收税,最低数量的田地无需纳税,每上一个台阶的田地数量增加几个点的税率。
取消秀才、举人、进士的免税额度,反正以后考功名没有任何优待,爱考不考。
这个政策得罪了所有的权贵,一时间各地方闹事者层出不穷。
苏旭兵权在手,派军队去落实,一地一地杀,杀个人头滚滚。
杀多了,后续的地方落实得就轻松了,没有人不怕死的,有,那就是杀得不够多,不够狠。
这件事过后,苏旭在民间有了暴君的称呼。
这有什么,暴君想杀就杀,比宋朝皇帝的想杀不能杀痛快多了。
田税改革完成后,又规定民间纳妾也要交税,妾室越多,纳的税越高。
但这个税一般人也不会隐瞒,毕竟同一阶级的人会互相攀比。
富贵人家,养不起妾室,你好意思出来交际?
后面的大计划需要更多的人口,于是苏旭这个周扒皮又下旨,让家有奴隶的也交税。
前面田税改革这么大的事都忍下来了,后面两条毛毛雨,倒也没闹出什么事来。
求亲事件发生后,苏旭才想起,自已的多位子女已经到成婚的年龄了。
于是他下旨,宣布婚后的皇子和公主没有任何封号和爵位,朝廷也不会给他们发任何俸禄。
要想养活自已,有两条路,一条是参加科举,入仕为官。
另一条是,自已雇佣大清的军队,对外打出一个藩国。
只需用藩国内部的矿产、香料等各种物资来还债即可,藩国人口不够,准许各藩主诱惑中原的百姓移民藩地。
成功建国后,还可以把自已的母妃接过去当太后。
苏旭给了自已子女的同等条件,不管男女,只要有野心,就能成为一个国家的开国之君。
此消息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刹那间在后宫与前朝激起千层浪。
公主参加科举这件事在就藩这件事大事面前都不够看,众人纷纷忽略了这件事,只集中讨论皇子公主要自已打藩国这件事。
有守旧之人率先反对,称无故兴兵攻打邻国之举,与中原长久以来礼仪之邦的风范背道而驰。
但更多的人却是赞成的,特别是经过田税改革时皇上的大杀特杀之举,下位者对上位者产生了惧怕。
皇上实在过于狠戾,在其手下当差,恐不能安享晚年。
还不如跟随年幼的皇子、公主去打下一片江山,毛头小子能懂什么政治,到时候还不如由他们揽权。
就算自已年老的不想离开故土,但家族里的小辈却可以广散网,跟随不同的主子,届时只要有一名族人跟对主子,那家族就能长长久久流传下去。
有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又想起皇子公主还未成婚,掰起手指算家中是否有适龄的未婚男女。
主子手下众多,怎么能让主子对你更信任,当然是与主子成为亲家了。
前朝众说纷纭,后宫也不平静。
各位有子女的妃嫔都让人在尚书房门口等放学,将小主子请回去。
在后宫里,皇上极为尊妻重嫡,且皇后有两子,赢面很大。
但后宫谁没有野心,只是在皇上面前不露出来而已。
所以众妃嫔纷纷镩蹉子女就藩,万一不成功,回中原也是条退路,丢脸就丢脸吧。
但要是不小心成功了,那她们就能成为一国太后,这不比皇上百年后成为普通的太妃强?
金玉妍激动极了,在大清,因贡女的身份,她儿子不能成为新帝,这也就帮不上世子。
但要是儿子成为一国之君,那她这个太后岂不是能下令让儿子倾尽国力帮助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