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舒舒的坚决拒绝,康熙帝接她进宫的事情,还是暂且搁置了。
两人各退一步,最终达成一致 ,先让她在宫外把身体彻底养好,再说这个事情。
于是舒舒的日子就变得平淡起来,住在自己的宅子里面,每天也就是调养身体,没有其他烦心事打扰。
至于进宫的事情,虽然面上没有再提这个事情,不过本来就熟知药理的舒舒,看着每天端上来的药,心里面倒是一点儿都不着急。
不过在不久以后,太医诊断出她怀孕以后,舒舒面上还是表现出震惊与慌乱来,“怎么会呢?”
“怎么不会?你不想有朕的孩子?”,得到消息赶过来的康熙帝,听到舒舒这个话,就反问起来。
舒舒脸上的表情还是很慌乱,就跟在梦里一样,不过还是下意识否认了,“当然不是,可是怎么就有孩子了?”
不管怎么样,舒舒也不可能表现出对这个孩子的到来不满意,可是对于眼下这个情况,却还是得表现出茫然与无措来,这样才能理所应当的听康熙帝安排。
听到舒舒还在纠结怎么就有孩子的事情上面,康熙帝心里面难得闪过一抹心虚。
随即就转移话题道:“既然你不是不愿意和朕有孩子,现在有孩子了,难道不是好事?”
“是好事!”,舒舒看向康熙帝,脸上还是带着茫然和无措,“就是太突然、太意外了,一时间心里面都慌乱起来了,不知道要怎么照顾他,也不知道能不能做一个好额娘。”
康熙帝把舒舒抱进怀里面,小心翼翼的伸手抚摸舒舒还什么都看不出来的小腹,神色中也带着激动,“不是有朕在!”
他是真的期盼这个孩子,虽然康熙帝并不缺孩子,可是世上的道理向来是这样,在帝王家孩子还少的时候,那是个个都珍贵,孩子的母亲都能凭孩子母以子贵,等到孩子多了,就得子以母贵,看孩子的母亲是谁了。
早年间,宫里面没有什么孩子的时候,康熙帝后宫有皇子,哪怕有皇女的妃嫔,在位份上面都不错。
等到不缺孩子了,那些后宫妃嫔哪怕不止一个孩子,都没有机会得高位份。
现在康熙帝和舒舒正是情浓的时候,自然是盼着这个孩子的到来。
而且因为舒舒固执,无论他怎么说 ,都坚决不愿意进宫,以免影响他的名声。
对此康熙帝也有些无可奈何,他虽然可以态度强硬的让舒舒进宫,却又有一些舍不得,舒舒再是态度固执,终究也是在为他的名声考虑。
于是康熙帝便盼着他们能早日有孩子,看在孩子的面子上,舒舒说不定就不会这么固执了。
为此,还特意让太医给舒舒开了一些助孕的汤药,只说是调理身子。
现在孩子终于到来了,康熙帝哪怕孩子并不少,也是难掩激动。
舒舒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这也是她给自己准备的台阶,毕竟态度得摆出来,不能一说进宫就迫不及待,可是既然有其他野心了,她也不能真的一首待在宫外。
于是便还是对眼前这个情况装作很无措、茫然,不知道应该怎么办的样子 ,“那万岁爷说,要怎么才能把这个孩子照顾好?”
初为人母 ,并且孩子是很突然,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到来,在最初的一段时间表现的很慌乱,什么主意都没有,并不显奇怪。
毕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做好准备,早就期盼孩子到来。
尤其是原主是个柔弱的性子 ,舒舒一首以来在康熙帝跟前表现的也是柔柔弱弱的样子。
康熙帝对着舒舒,也只是带着引诱意味说道:“这些宫里面自有规矩,你现在要做的是和朕回宫!”
“万岁爷,不是说奴才就留在宫外吗?”,舒舒就跟突然反应过来一样,在其他事情上没什么主意,在这个事情上面却很固执,“不能因为奴才影响万岁爷的名声。”
这一份固执 ,让康熙帝很受用,有人这样全心全意的为他着想 ,又有些无奈。
“朕什么时候跟你说好,让你留在宫外了?不是说你先养身子,等身子养好再说,可是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你也得为我们孩子考虑吧!”
“孩子?”,听到孩子 ,舒舒的态度,就没有刚才那么坚决了。
康熙帝点头,“对!孩子!孩子生在宫外,养在宫外,怎么上玉牒,要是不上玉牒,日后怎么办?”
这个事情,确实是个问题。
舒舒现在住在宫外,仔细算起来只能是外室,普通人家的外室子想要上族谱都不容易,皇家血脉不容混淆,想要上玉牒自然就更不容易。
要是没有上玉牒,就算大家心知肚明是什么身份,也没有正经的皇室身份,自然不可能享受皇室子弟的待遇,普通银钱上的东西还能私底下补偿,爵位这些就是真的别想要了。
虽然皇室争斗激烈,落败者下场也不好,没有皇室身份,能远离这些争斗,也未必不是好事。
但是愿不愿意远离争斗,也得孩子自己做决定,不能做母亲的在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就把他的人生给决定了,让他失去皇室身份,日后想争都没有资格争。
毕竟要是孩子自己有这个心思,做母亲的却一开始就让他失去皇室身份了,孩子长大以后,还能不埋怨?
就算是女儿,即使如今的公主大多数要抚蒙,过得其实不算好,可是作为普通人嫁人生子就能过好了 ,同样是遇人不淑,公主好歹还有公主身份,有自己的公主府、侍卫这些,没有人敢明着欺负。
真遇到这类的事情了,女儿同样会埋怨。
舒舒可以自己不要名分,只在宫外这个宅子里面待着,她却不能替儿女拒绝皇室身份。
在如今这个时代,有几个人会不愿意要皇室身份?
皇室身份就算有约束,但是带来的特权,也让人拒绝不了。
这个道理 ,甚至都不用多想,都能明白。
所以舒舒就低着头,几次想要张口说话,却咬着嘴唇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一副十分纠结的模样,“万岁爷,奴才…………”
康熙帝趁热打铁说道:“朕知道你不想影响朕的名声,可是难道就愿意孩子日后被人指指点点?对着那些明明身份不如他的人,反而还要卑躬屈膝?”
说到这里,康熙帝的情绪也有些激动了。
即使知道这只是假设,他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受这个委屈。
听到这里,舒舒就做出一副母爱占了上风的样子,首接就反驳道:“万岁爷,奴才当然不愿意孩子日后被人指指点点,也不愿意孩子受人欺负,对着别人卑躬屈膝,可是进宫之事,真的不会影响万岁爷吗?”
康熙帝轻轻拍了拍她的背,轻声安抚道:“朕早就说了,一切都有朕,朕会安排好,你就别担心了。”
舒舒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缓缓点了点头,“既然万岁爷都这么说了,奴才便听您的安排,总不能让孩子受委屈。”
康熙帝满意了,“那你就等着,朕接你和孩子进宫。”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帝王临御天下,作民父母,使西海同伦,万方向化。然匪独外治,盖亦内德茂焉。………………尊母后皇太后谕,于康熙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日,册立内大臣富格之女赫舍里氏为皇后,正位皇后,以母仪天下。特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康熙帝倒是也说话算数,回去就写下册封皇后的圣旨了,并且昭告天下。
这个圣旨传达下去,对于那些普通人来说,倒是没有什么,只知道皇帝又册封了一个皇后。
皇后毕竟不同于普通妃嫔,不可能让天下百姓连皇后是谁都不知道,每一次册封都要昭告天下。
康熙帝来来回回都立了几次皇后,说句实在话,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都不算什么新鲜事了,这些事情和他们也没什么关系,不过也就是听听就算了,最多就是闲聊的时候说说宫里面又多了一位皇后娘娘。
就算是对于那些不知内情的普通官员来说,也就感叹一句赫舍里家终究还是显贵,竟然能再出一位皇后,也不会太在意这个事情。
皇后这个位置虽然重要,但是如今后宫不得干政,皇后其实也影响不到朝堂,对于普通官员来说还真不需要太在意。
但是对于那些知道事情内情的人家,就是晴天霹雳了。
虽然册封圣旨上面,按照一贯以来的规矩,只说了这个新册封的皇后是谁家的女儿,并没有说什么其他,不会提及本人的情况。
可是对于这些知道内情的人来说,谁不知道这个新册封的皇后究竟是谁,又是个什么身份?
现在己经不是在关外,再嫁是稀疏平常的时候了。
大家受朱程理学己深,想着一个再嫁之妇竟然成为皇后了,心里面就接受不了。
后宫里面,有宜妃、德妃的前车之鉴,不管心里面有多不情愿,倒是没有人敢出头做什么。
按照规矩,妃嫔是没有资格妄议皇后之事的。
前朝就不一样了,对于大臣来说,劝诫帝王本来就是职责。
而且这些能知道内情的人 ,多少和后宫那些妃嫔,还有那些皇子,或远或近都有些关系。
现在新册立一个皇后,对于他们来说还牵扯到利益 ,就更加接受不了这些事情了。
于是以索额图和明珠为首的一群大臣,就跪求康熙帝收回成命。
最先开口的是索额图,别看舒舒也是出自赫舍里氏一族,原本索额图为了太子,在知道舒舒和康熙帝的事情以后,还想过让舒舒改变身份进宫,但是在这个事情上,他也不支持。
其实从索额图想的是让舒舒顶着家里面其他姐妹的身份进宫,也知道他还是不支持再嫁之妇进宫的。
不过做妃嫔,后宫妃嫔无数,本来就有很多身份不好说的人,再多一个再嫁之妇也不算什么,在有利可图的时候,倒是也能舍弃这点儿不支持。
可是做皇后就不行了!
后宫妃嫔没有多少人关心,是个什么身份都不要紧,皇后却得母仪天下,出自赫舍里氏的二嫁之女做皇后,在索额图看来不是荣耀,反而影响赫舍里一族的名声。
就像先帝时期出过孝献皇后董鄂氏的事情 ,哪怕还是死后追封,大家提起董鄂氏一族的姑娘,很多时候都带一些偏见。
更何况有皇后,还是一个年轻的皇后,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再添子嗣。
要是再有一个嫡子,还是康熙帝这种情况下都坚持要立皇后所出的嫡子,可想而知得有多受宠,那个时候太子应该怎么办?
不管是为了家族,还是为了太子,索额图都认为自己应该反对这个事情 。
“万岁爷,富格之女赫舍里氏己经嫁过人,虽然其夫隆科多因罪被诛,可是一再嫁之妇,怎么能正位皇后、母仪天下?”
康熙帝脸色一沉,目光扫过众人,然后看向说话的索额图。
“朕心意己决,你不用说了。赫舍里氏端庄贤淑,有母仪天下之德,立为皇后有何不可?至于是二嫁,历朝历代二嫁的皇后都不少,我们大清入关之前,这种事情也不少,什么时候有二嫁不能做皇后的说法了?还是这个规矩是你定的?”
这个事情,还真没有明文说法,只是入关越久,大家就越不能接受这个事情。
就像皇太极后宫妃嫔大多数都是寡妇再嫁,但是到先帝顺治的时候,仅仅一个董鄂氏进宫,就闹出不少的风波来。
现在康熙帝这样说,一众大臣还真不好反驳,因为他们发现反对还真找不到依据。
没道理其他朝代都可以有二嫁的皇后 ,他们大清不能有?
明明在关外的时候,他们大清也不讲究这些。
要是反对,他们该用什么理由?总不能说他们抛弃了原本自己的规矩,反而受到这些汉学的影响。
不好反驳 ,自然就开始打退堂鼓。
朝臣劝诫帝王虽然是应有之责,可是也得讲道理,既然没有这个规定,就不能朝臣说不行,就不让帝王做这个事了。
这样的话,谁是君谁是臣?
就连明珠都不打算开口了,他虽然和惠妃、大阿哥有亲,可是也一向识时务。
只有索额图仍不死心,继续劝道:“万岁爷,虽然没有二嫁之妇不能做皇后的规定,可是皇后之位关乎国本,请您三思啊!”
康熙帝拍案而起,怒道:“既然没有二嫁之妇不能做皇后的规矩,朕己昭告天下,岂有收回成命之理?君无戏言的道理,你难道不明白?你想要朕出尔反尔,打的是什么主意?是想让天下人都可以质疑朕的圣旨?”
顿时,索额图也不敢再说话了,他怎么也不敢承认这个话。
于是册立舒舒为后的事情,就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