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龙旗动天下惊

第一百章 改革永恒

加入书架
书名:
赤龙旗动天下惊
作者:
先滨
本章字数:
2528
更新时间:
2025-07-08

当算学碑林的星光穿透天机阁穹顶时,大成的都己传遍七海。新落成的议会大厦前,三座青铜雕像巍然矗立:左手握算筹的林缚、肩扛船桨的李修远、手扶耕犁的初代皇后,三人目光交汇之处,正是刻着 “民为算本” 的万斤铜鼎。

议会大厅的穹顶绘着动态星图,三百六十根算筹状的立柱按《周髀算经》的方位排列,每根柱子都连接着一处民生要地的监测水晶 —— 北疆草场的承载力数据、江南漕运的水位变化、西域商路的物价波动,皆以算学符文实时呈现。当首位议长林砚之敲响算筹编钟,来自九族十八姓的代表同时举起信物:士族代表持象牙算筹,商团领袖握青铜船桨,农人代表捧檀木耕犁,三声清脆的碰撞声后,大成历史上首个 “算学议会” 正式启动。

改革的锋芒首先指向税赋制度。议会用三个月时间完成全国土地丈量,将《九章算术》的 “方田术” 与地火晶核的能量探测结合,精准测算每块土地的肥力等级。当新的 “地力税则” 公示时,连最偏远的山民都能看懂:用算筹在税单上划出的田垄图案,与自家耕地的实际收成完美对应。曾被北虏蛊毒污染的燕云十六州,更因 “生态补偿算则” 获得十年免税期,算学符文绘制的梯田在荒山上层层铺展,宛如大地的算筹阵列。

争议最大的 “商路共治案”,最终在船桨与算筹的碰撞中尘埃落定。商会联盟提出的 “航海风险公摊公式” 被纳入法典,凡悬挂忠魂商团徽记的商船,皆可通过议会数据库查询沿途气候蛊残留数据。当波斯商人用船桨敲响议会铜鼎,请求加入新商路体系时,林砚之笑着将一枚刻有 “勾股定理” 的船徽递给他:“算学商道,不分夷夏。”

最动人的变革发生在市井之间。算学议会设立的 “民生算房” 里,布衣百姓可凭户籍领取竹制算筹,用来计算徭役替代天数、子女入学名额,甚至是邻里纠纷的调解方案。长安城的老妪用算筹算出孙子的入学概率时,眼眶 —— 当年北虏围城时,她正是靠藏在发髻里的算筹才换得半升救命粮,如今这根竹片竟能算出安稳日子。

北虏故地的孩子们,如今在算学学堂里临摹 “均田算则”。当他们用小手指着课本上李修远的船桨图案,听先生讲述忠魂商团如何用算学开辟生路时,窗外的草原上,牧民正用议会发放的 “草场算盘” 规划春秋转场。那些曾刻着狼首图腾的石头,被孩子们捡来当作算筹底座,阳光照在上面,竟反射出与算学碑林相似的温润光泽。

林砚之临终前,将议会权杖劈成三段:算筹部分留给天机阁,船桨部分赠予商会联盟,耕犁部分交给农会。“改革从不是一劳永逸的法典,” 她躺在病榻上,看着窗外议会大厦的剪影,“而是让算筹永远为民生拨动,船桨永远为通途划行,耕犁永远为仓廪深耕。”

三百年后,大成的疆域早己化作横跨大陆的算学联邦。新当选的议长在就职仪式上,将三根权杖重新拼合,青铜接口处浮现出初代皇后的笔迹:“算学护民,不在庙堂高,而在市井暖。” 当钟声再次响彻云霄,议会广场上的孩童们举起自制的木算筹、纸船桨、泥耕犁,学着先辈的模样碰撞出清脆声响 —— 那声音穿越时空,与张清远的刻筹声、李修远的抛筹声、林缚的推演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名为 “永恒” 的改革歌谣。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