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人在曹魏,苟成第一权臣

第44章 辩论赛

加入书架
书名:
谢邀,人在曹魏,苟成第一权臣
作者:
九个核桃0v0
本章字数:
4980
更新时间:
2025-06-24

曹丕收到陆辞的密信,眼中精光一闪,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文若先生常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如今看来,陆辞先生更是两者兼备。江东鼠辈,屡教不改,合该再受一次教训!”

当即依陆辞之计,暗中布控,只待假以时日那江东之鱼自投罗网。

数日后,长安城内一场声势浩大的太学辩论会如期举行。

这场辩论会,名义上是为促进学术交流,实则是以太学博士孔羡为首的一批关中世家子弟,意图打压近日声名鹊起的陆辞。

陆辞助曹丕火牛破羌胡,又献策揪出东吴细作,再到整顿药市,桩桩件件都触动了某些世家盘根错节的利益,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寒门智者的威胁。

陆辞接到请柬时,正披着玄色大氅,坐在窗边翻阅着枣祗送来的医书,试图从古籍中再寻觅些延缓病情的方子。

“公子,这分明是鸿门宴!”陆安在一旁忿忿不平,“那些世家子弟,平日里便瞧不起出身寒微之人,如今见公子您屡建奇功,得了五官中郎将和丞相的赏识,更是心怀妒忌,定是想借机羞辱您!”

陆辞淡淡一笑,将请柬放到一旁,轻咳数声,语气却带着几分戏谑:“鸿门宴?那也得看赴宴的是谁。他们想辩,我便陪他们辩上一辩。正好,也让长安城的士子们听听,何为真正的治学之道。”

这些世家大族,把持着知识和上升渠道,形成垄断,这在哪个时代都是阻碍社会进步的毒瘤。今日,便借此机会,将一些超前的思想,用这个时代能接受的方式,播撒出去。

辩论会设在太学讲堂,堂内座无虚席。前方是几位德高望重的宿儒名士作为评判,两侧则是长安各大世家的子弟,他们衣着华丽,神态倨傲,显然是来为孔羡助阵的。而更多的,则是闻讯而来的普通士子,他们对这位传说中智计百出、却体弱多病的陆先生充满了好奇。

曹丕亦便服坐在人群之中,神色平静,身旁有许褚扮作的护卫紧紧跟随。他倒要看看,这些平日里只会空谈玄理、固步自封的世家子,如何在陆辞的锐利辞锋下相形见绌。

辩论的主题是“论治学之本与经世致用”。

孔羡率先发难,他引经据典,大谈家学渊源、师承有序,认为治学当以传承古圣先贤之道为本,家族底蕴深厚者,方能得其精髓,言下之意,寒门子弟根基浅薄,难窥大道。其言辞间,不乏对陆辞这种骤然得志之人的暗讽。

堂下世家子弟纷纷点头附和,气氛一时有些压抑。

轮到陆辞发言,他缓缓起身,玄色大氅衬得他面色愈发苍白,身形更显消瘦。先是轻咳了几声,仿佛连站立都有些勉强,引得一些世家子弟面露轻蔑。

然而,当陆辞一开口,那声音虽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孔博士所言家学渊源,固然有其道理。然,辞以为,治学之本,在于明理,而非泥古;在于致用,而非空谈。”

他顿了顿,锐利的凤目扫过全场:“何为明理?洞察世事人心,掌握事物发展之规律。何为致用?以所学之识,辅佐明主,安邦定国,利济苍生。若学识不能用于实处,纵使皓首穷经,与朽木何异?”

“昔秦孝公用商君,变法图强,岂是因商君出身名门望族?汉高祖起于微末,用萧何、张良、韩信,皆非当时顶尖世家,然终成大业,可见英雄不问出处,良才不论出身。”

陆辞的声音渐渐激昂:“所谓寒门治学,或许无累世藏书,无名师指点,然正因一无所有,方能破除陈规,不为家世所缚,更能体察民情,知晓疾苦。其所求,非是家族荣耀,而是天下公义。”

陆辞走到早己备好的木板前,拿起一支蘸了墨的笔,开始在上面书写自己的核心论点。

“治学之道,首在实。”陆辞写下一个大大的“实”字,笔锋凌厉。

“次在变。”又一个变字跃然板上。

“终在用。”最后一个用字力透板背。

就在陆辞写完最后一个用字,准备转身进一步阐述之时,胸中一阵气血翻涌,猛地剧烈咳嗽起来。

一口鲜血猝不及防地喷洒而出,点点梅花般溅落在陆辞身前的木板上,也染红了他紧握着笔的手。

“公子!”陆安大惊失色,急忙上前搀扶。

全场哗然。

孔羡等人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幸灾乐祸。

然而,那些普通的士子,尤其是出身寒微者,却被陆辞方才那番掷地有声的言论,以及此刻咳血坚持的场景深深震撼。

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用生命在阐述自己信念的智者,那苍白的面容,因激动而泛起的红晕,那锐利如鹰的凤目中燃烧的火焰,以及那触目惊心的血迹,构成了一副极具冲击力的画面。

“陆先生!”一名年轻士子猛地站起,眼中含泪,声音激动地高呼:“先生之言,振聋发聩!我等寒门学子,愿追随先生,探求经世致用之学!”

“愿追随先生!”

“愿追随先生!”

一时间,堂下群情激奋,呼声此起彼伏,大部分都是那些普通士子,他们仿佛在陆辞身上看到了希望。

陆辞勉力站稳,摆了摆手,接过陆安递来的丝帕,擦去唇边血迹,看着台下那些激动不己的年轻面孔,苍白的脸上露出一抹复杂的笑容,带着欣慰,也带着一丝无奈的咳笑:

“诸君厚爱,辞愧不敢当。”他的声音有些虚弱,却依旧清晰,“治学为用,非为追随某一人,更非为沽名钓誉。若诸君真有所悟,当将所学用于实处,他日若能辅佐明公,澄清玉宇,一统天下,方是治学之正道,亦不负尔等今日之热血。”

陆辞微微躬身,目光却不经意地扫过曹丕的方向,意味深长。

曹丕端坐不动,心中却是波澜起伏。

陆辞此举,看似冒险,实则一举数得!

既阐明了理念,又赢得了人心,更重要的是,陆辞将这些年轻士子的热情导向了“辅佐明公,一统天下”这个宏伟目标——而谁是他们眼中最有可能的明公?不言而喻。

“伯言先生……真乃国士无双!”曹丕心中暗赞,对陆辞的器重又深了一层。

丞相父亲若是知晓此事,定会更加欣赏陆辞这份不惜己身也要为国揽才、为政铺路的忠诚与智慧。

孔羡等人面色铁青,他们精心策划的一场打压,竟成了陆辞扬名立万、收获人望的舞台,这让他们情何以堪!却又无从反驳,毕竟,陆辞所言,句句在理,且其风骨,令人折服。

这场辩论,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结束了。陆辞之名及其寒门治学,经世致用的理念,如旋风般传遍了长安。

而陆辞那句“治学为用,助明公一统才是正道”,更是引人深思,悄然间为曹魏阵营,尤其是曹丕,争取了更多潜在的人才与支持。

而陆辞,在回到府中之后,便再次陷入了昏睡。

他的身体,终究是太过孱弱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