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营销手段无非是请名人代言,想到这,苏砚心里便有了初步的计划。
回到长安后,苏砚首接在长安东市买下了一间商铺,挂上书写“苏氏铁炉”的招牌,门口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
“苏氏铁炉,让你在冬天不再寒冷。”
并且苏砚还把商铺一小半的位置分割了几个小房间,打造成体验馆。其余的地方则是按照炉子的品相分成了低端和高端。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第二天,苏砚一大早就来到了皇宫,在殿外等了许久,终于等到了李世民下朝。
“参见陛下。”苏砚随着李世民走进大殿,行礼道。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好奇的看着苏砚,“你怎么又来了?”
苏砚悻悻笑了笑,“陛下,炉子产量己经步入正轨了,臣来找陛下商量销售的事。”
李世民纳闷道:“销售不是你负责的吗?找朕干嘛?”
苏砚只能把情况给李世民详细说明了一下,“陛下有所不知,百姓们没见过炉子,都不敢轻易购买。所以臣打算让宫里先采购一批,有了带头的,百姓们才会放下顾虑购买。”
李世民闻言点了点头,“确实,倒也为难你了,这样吧,宫里先买一千个,算是朕对你的支持。”随后问道:“价格定多少钱一个?”
“低端的臣打算定价二百文一个,高端的一贯钱起步。”
李世民闻言一口茶水喷了出来,惊讶道:“多少?一贯钱还只是起步?”
苏砚嘿嘿一笑,“当然,长安不缺有钱人,臣把炉子做的高端点,自然会有人买账的,光靠普通百姓能赚多少钱,当然要宰大户。”
李世民盯着双眼冒光的苏砚,张了张嘴,“卖给皇宫的不会也这么贵吧。”
苏砚连忙说道:“哪能啊,五百文一副,只不过需要陛下帮臣给这炉子起个名字,顺便提个字,如何?”
李世民思考片刻,首接提笔书写,很快,一张写有“贞观炉”的纸张就到了苏砚手里,苏砚望着上面的名字,嘴角抽抽,“这陛下这么喜欢贞观二字啊。”
“陛下的字果然不同凡响,笔力雄健,宛如龙跃九天啊。”
“行了,别拍马屁了,去忙你的事吧。”听到苏砚的夸奖,李世民多少还是有些受用,嘴角不由得露出一丝笑容。
从皇宫离开后,苏砚便让人把李世民题的字裱了起来放到了商铺,首接挂在了高端区那边,价格首接从五百文改到一贯钱。
王管家看到苏砚把高端的价格提高了一倍,不解的问道:“少爷,五百文都卖不掉,你这改成一贯钱,会不会...”
苏砚指着挂在墙上的字,笑着说道:“陛下用的东西能便宜吗?放心吧,大家只会觉得价格低。”
随后苏砚又让人去工坊传信,让老朱打造一批刻有“贞观炉”的新炉子,称之为限量款,定价十贯钱。王管家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嘴张得老大,只觉得少爷怕是疯了。
“王叔,我让你找的说书人安排的怎么样?”苏砚看着还在震惊的管家问道。
王管家回过神,连忙说道:“少爷放心,己经安排好了,保证全长安都知道咱们的炉子。”
街角的某个茶摊上,一位老者端坐在桌案后,一拍醒木,“诸位看官,听说了吗?长安最近冒出了一款名叫炉子的取暖神器,和烧木炭的炭盆不同,只需要烧石炭。这炉子不光能取暖,还能做饭呢。几文钱就能舒舒服服的暖和一整天,大家快去抢购吧!”
下面的听客闻言纷纷交头接耳,“真的假的,烧石炭不怕中毒啊。”
老者摸了摸怀里的银子,“诸位不知,这炉子用的是新型技术,会把毒烟排出去,屋里一点味道都没有,不信的话可以去东市的苏氏铁炉感受一番,听说数量有限,先到先得,诸位切莫丢了先机啊。”
台下立马炸开了锅,纷纷跑到东市,亲自感受一下这炉子到底有没有这么神奇。这一幕持续在长安各处上演,一群群百姓朝着东市进发,交通都造成了堵塞。
不久,苏氏铁炉门口就被人群淹没,纷纷吵着要感受一下炉子。苏砚只好让大家排好队,一个个进到体验馆体验。
但人数实在太多,苏砚只好临时在店外搭建一个台子,搬出一个炉子放在上面。
苏砚站在台上,双手下压,“乡亲们,这就是炉子....”等苏砚介绍完后,立马 有人抱着石炭上台点燃了炉子,并且在上面放了一个水壶。
不到半刻钟,水壶的水便冒着热气逐渐沸腾。
围观的百姓一片哗然,“这炉子神了,烟都顺着管子排走了,在屋里肯定安全。”
“我离那么远都能感受到一股暖意,当真是又能取暖又能做饭。”
“老板,这炉子怎么卖?”
苏砚见气氛己经搞起来了,笑着说道:“新店开业,普通炉子只要二百文,皇宫同款的仅要一贯钱。前一百名购买者再送十斤石炭。”
听到价格,人群讨论的声音顿时少了不少,一些人眼神变得黯淡,转身离开,“这也太贵了,还是忍忍吧。”
虽然有一部分离开,但还是有较多的人感兴趣,纷纷跑进商铺,按照自己的经济水平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炉子。
买了炉子的百姓们欢欢喜喜地把炉子搬回了家。那些买了普通炉子的人家,一进屋就迫不及待地生起火。石炭在炉子里熊熊燃烧,温暖迅速弥漫开来,一家人围坐在炉子旁,再也不用缩手缩脚地挨冻。孩子们在屋里欢快地跑来跑去,老人们脸上也露出了惬意的笑容。有了这炉子,做饭也变得轻松起来,烧水、煮饭都又快又方便。
而那些购买了皇宫同款“贞观炉”的大户人家,更是将其视为身份的象征。精美的外观摆放在客厅中,既实用又彰显品味。限量款的“贞观炉”更是成了达官贵人之间的热门话题,大家纷纷打听哪里还能买到。
随着时间推移,用过炉子的百姓们都赞不绝口,口碑迅速传播开来。原本还在犹豫的人也纷纷来到苏氏铁炉购买,苏砚的生意越发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