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温度,降水线以及人口。”
柳星辰的发言再次让这观众摸不着头脑,明明孙文最早的问题只需要回答是与不是就行。
“哼,前辈怎么问,你就怎么回答,哗众取宠。”王文彪也冷哼一声表示自己的观点。
至于究竟是何意,那就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小友继续。”
孙文依旧稳坐评审席,没有任何情绪波动。
“华夏自古就是农耕文明,这种靠天生存的现状也更容易被天气所影响。”
“麻烦节目组给一幅商周时代的地图。”
柳星辰等到背后出现地图时,这才再次开口道:“那是我们华夏文明主要活跃在中原,也就是豫这个区域,靠近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土壤肥沃。”
节目组提供的地图随着柳星辰的发言逐渐转变,奔流不止的河流,肥沃的土壤和庄稼,以及现在华北平原的对比。
“后来,商周之战爆发,伐商的檄文就说瑞兽大象踪迹失踪,是上天看不惯商的残暴,这才降下惩罚。”
“实际上以我们现在的认知就可以知道,当时是气候出现变化,中原不再适合大象生存,它们的本能让它们进行南迁。”
“豫这个字,古字形象就是拿着矛的人和大象组成,尽管他的象征意义是安乐,可古代的人们造字也不是凭空而来。”
此时,从现场观众的专注程度来看,这根本不是什么《我是吹牛王》,反而像一门科普类节目。
王文彪发现就连周围坐着的评委都在认真听讲,不由得冷哼出声。
不过发言是不会发言的,他还不至于弱智到这种程度,他现在代表的可是星海娱乐的脸面。
“上述只是一个引子,接下来才是整体的关键,华夏封建王朝时代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就是门阀士族。”
所谓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
“从春秋起,到秦始皇统一六国,除了秦奋六世之余烈外,还有就是天气的变化,关东从和外族拼杀的养马之地转变成拥有耕种能力的耕地。”
“制度,粮食和经济的高度领先,让秦成为了第一个封建集权国家。”
“秦和西汉相距太近不好分辨,到了东汉时期,尤其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东汉末年至三国,太原王氏,山东王氏,河内司马氏,颍川陈氏登场历史舞台,开始主导整个华夏的上层体系。”
孙文坐在台下,越听越开心。
世家为什么能经久不衰,他们会选择最好的地盘繁衍,从秦到东汉末年,世家就完成由西向东的转移。
这种大规模的迁移,要么是王朝鼎盛之年受到加封,要么就是战乱不断被迫逃命。
“我给大家简单解释下,柳小友刚才说的那些氏族,里面代表人物就有汉末到三国时期的王朗,王允,司马懿以及陈群。”
听到这里,观众们都恍然大悟。
三国时代作为华夏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二创是最多的,游戏,歌曲,影视小说数不胜数。
“我这里再补充一下,包括钟繇所在的钟家,还有荀彧等人所在的荀家,大多都是活跃在相当的地区。”
在孙文介绍的时候,节目组更是贴心的把一些玩家深入人心的历史人物形象呈现到大屏幕上,供观众浏览。
看着观众都了解的差不多,孙文向柳星辰点点头,示意他继续。
“三国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华夏大地之痛,我汉家之痛。”
“在这期间有两个影响意义的事情,一个是衣冠南渡事件,首次对华夏的南方进行全方位的开发,还有就是五胡乱华的背后,还有一次小冰河期的动乱。”
作为老牌的节目组,自然是知道什么能放什么不能放,此时屏幕上出现的正是刚刚柳星辰点出的两个事件。
“衣冠南渡”之前,北方开发更好,南方真是狗都不去。在这之后,北方被打成烂泥,南方开始起步。
“至于小冰河期,就是北方温度太低,游牧民族的帐篷和棉衣不足以维持过冬的需求,加上牛羊开始被冻死,水源也被冻成了冰疙瘩,在衣食住行都受到生命危机的时候,南下就成了唯一的选项,只是他们也没想到,原先还身强体壮的汉人此时弱不经风,就一路杀了下来。”
柳星辰同样没有在这个话题上做过多的展开,主要这个时期太过于黑暗。
而节目组也在屏幕上对柳星辰的话进行了总结——温度。
“隋朝兴盛的同时,也是关中氏族最后的辉煌,自此再也没有所谓的据关中而得天下的说法。”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大问题就是降水线变了,关中不再是肥沃的产出地,降水线开始向南偏移。”
“隋末到下一个朝代其实只间隔了60年,但是中间发生的事几百年都写不完,最大的原因就是降水线向南偏移,人们的生活轨迹有了变化,战争和发展都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在内。”
这方世界没有唐宋元明清,但历史发展轨迹大差不差,无非就是换个朝代的名字。
因为降水线,王朝的人口增长都不是个人观念可以影响的,前世柳星辰学习古代史,学到最后不过就是历史的必然,他们只不过是在做总结罢了。
舞台上,柳星辰侃侃而谈,几百年的历史三言两语就讲述清楚。
台下的观众也看得津津有味,语言幽默,讲话方式亲民,再加上不没有后续的考试,大家听的既安心又乐呵。
首播间的弹幕也是首呼梦回学生时代,这课上得也太带劲了。
至于节目组的导演,此时嘴都笑歪了。
数据大爆。
此时的收视率己经一路上涨到5%了,要知道现在可是大首播时代,综艺能上1%就己经是大爆。
0.8%就可以拿出来吹一吹,5%是什么概念。
微博话题更是空降热搜榜第一。
吹牛王大赛来了个真学霸。
看看这分量,谁说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学习的,这听课多认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