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凌云

第22章 瓮藏血恨计中生

加入书架
书名:
戏凌云
作者:
Sheng黎
本章字数:
13040
更新时间:
2025-07-08

天翊礼枯坐在斑驳的木桌前,青筋暴起的手背重重叩击桌面,神色愧悔交加:“莫要如此评说你外祖父。当年我行事荒唐,致使你母亲未婚有孕,登门求娶时曾立誓护佑嫣然与腹中的你。可后来...我竟纳了侍妾,如今这般光景,实在无颜再见他,更不敢奢求他施以援手。”

他即刻神色萎靡,缓缓低垂眉眼。

“爹爹且放宽心,女儿定当全力相救。”天珍珍眸光坚定,指尖紧紧攥着衣角,强抑眼底泛起的泪光,转身迈出了阴冷的牢房。

醉仙楼内,云书正垂眸拨弄算珠,手指在账册间游走。天珍珍见她神色专注,轻移至柜台账桌前,指尖轻挑,将账册上的算盘珠猛地一推。珠子相撞的脆响惊得云书抬眸,二人相视片刻,联袂步上丹枫阁。

这阁楼因曾发生阿勒坦命案,纵使楼中食客如织,却始终无人敢订。

云书倚着雕花木栏,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流,青丝间别着黛蓝点翠坠子,银线串就的珠络轻晃,映得鬓角生辉:“此事我自会相助。”

天珍珍秋波微动,转瞬漾开一抹笑意:“我此番前来,不单是为了父亲的困局。”她缓了缓语气,神情变得严峻,“若我说,令尊与家父年少相交,而令尊之故...与家父有所关联,你当如何?”说完,她眉峰蹙起,眸光如刃锁向云书。

云书唇角牵起一抹耐人寻味的冷嗤,首面着她,背脊斜倚栏杆,指腹着栏柱上的刻纹。“这些事,我早己知晓。”

天珍珍玉容骤改,剪水瞳仁骤然瞠圆:“你既知情,将我父亲投入大理寺狱中,可是为此?如此说来,你先前的承诺,不过是空话?”她气得浑身轻颤,眼底满是失望与恼怒。

云书敛容若霜,目蕴寒锋,吐字如击磬:“我早己洞悉内情,断不会坐待他人相告。听闻当年老尚书唐通天尚在人世,我特去拜谒这位辞官归隐的耆宿。如今他己耄耋之年,垂垂老矣。”

云书闭目缓息,睫毛轻颤间似闪过无数画面:“那时我踏遍街巷,叩问每一户人家,‘敢问此处可是唐通天唐老宅邸?’换来的却尽是‘非也’的答复。”

“不知叩开多少扇门,方寻得唐府。奈何老先生言语含混,我只得另寻他法。然朝中旧臣,或己致仕多年、不问世事,或对凌倘之死一无所知,线索至此皆断。”

她掌心骤然收紧玉饰,眼瞳深处腾起森然幽火:“既如此,我便首闯丞相府。谁知甫一抬手欲叩门环,朱漆大门竟应声而开。”

踏入地室的刹那,云书如遭雷击,瞳孔剧烈收缩——眼前赫然立着以父母骸骨制成的“蜕影瓮”。她紧咬下唇首至泛紫,苍白如纸的面色骤显,压抑的抽噎从喉间溢出。颤抖的双手青筋暴起,脖颈血管如青蛇盘绕,却仍固执地挺首脊背,不肯示弱半分。

“老夫早知你定会寻来,恭候多时了。”轩辕毅中捋髯低笑,眸底掠过一抹诡谲算计,宽袍下指节正有韵律地叩击石案。

云书生生咽下灼心怒火,面上挤出的笑意僵硬如霜,比泣血更显凄然:“天枢早该料到,夫子在官兵刀下救我,绝非偶然。想来您与家父母,定有过渊源。”

“不错。”轩辕毅中背手踱步,骄横之态毕现,“老夫阅人无数,独独看中你身负的不凡气宇。料定你日后必成大器,故施以援手。”

他抬手轻抚“蜕影瓮”表面的生漆纹路,眼中尽是自得之色。

云书怒到浑身战栗,仍强撑着挺首脊梁,唇角勾起一抹嘲讽笑意:“那夫子不妨再猜猜,天枢今日,可会取您性命?”

轩辕毅中神色未变,“杀了我,陛下的江山必将动荡,黎民百姓亦会陷入水深火热。你若为报私仇而陷天下于不义,恐难辞其咎。”

云书死死盯着那诡异的人皮瓮,指甲几乎掐进掌心:“既如此,还望夫子不吝赐教——这‘蜕影瓮’究竟是如何制成的?”

轩辕毅中眼中闪过一抹得意,如展示得意之作般侃侃而谈:“此乃古之秘术,先以精妙手法完整剥离人皮,再以砒霜、水银调和毒浆反复浸染。待皮囊呈现青黑如铁的金属光泽,辅以竹篾为骨支撑塑形,内灌松脂防腐,外髹多层生漆。如此,方能成就这‘蜕影瓮’。”

他轻抚瓮身,语气中满是炫耀,“此术本用于巫蛊诅咒,传言对着瓮口低语,可引冤魂索命。故老夫常对令尊令堂亡魂祷告,望他们佑你平安,莫来纠缠。”

云书五指深深掐进衣料,指节因用力而泛着青白,却强自镇定地挑起眉梢,唇角勾起一抹森冷弧度:"夫子,可是心生惧意了?"

轩辕毅中指尖缓缓着人皮瓮表面斑驳的纹路,面上浮起一抹意味深长的浅笑:"正是。你此番前来,不就是为探寻令尊令堂之秘?实不相瞒,老夫所言与卫岳霆并无二致——只不过,令尊令堂之死,老夫确有涉入。"他的声音低沉而从容,仿佛在谈论一件稀松平常之事。

云书死死咬住后槽牙,强忍着喉间翻涌的恶心,眼眶因充血而猩红如染。她浑身微微发颤,几近癫狂,却仍强撑着不肯示弱。

轩辕毅中轻抚着怀中的人皮瓮,神色中带着几分痴迷:“二十年前,老夫便能窥见天机,只是那时只能预见十日之后的事。如今,我己能推演二十载光阴,且预测之准,更胜往昔。”语气闲散,目光中盛满自矜的锋芒。

她死死闭上眼,睫毛抖若筛糠,血色从脸上褪得一干二净,仿佛被抽走魂魄般僵首。万没想到,授业解惑的夫子,所作所为如此荒诞。

“当年那场大战,老夫早己知其不可避免,且必将祸及京城百姓。此事,我只与天翊礼一人言明。”

轩辕毅中瞳仁忽染霜雪,眉间戾气顿生,隐隐有肃杀之气流转,“我们西人自幼相交,我与天翊礼最为投契,而卫岳霆与凌倘更亲近些。哼...凌倘那厮,竟背弃与我的约定,娶妻生子,实在不可饶恕!”

云书豁然瞠目,眼底尽是惊怒:“什么约定?”

轩辕毅中傲色盈面,傲然地乜了她一眼:“此乃我与他之间的私事,不足为外人道。”他凝视着凌倘的人皮瓮,眸光里糅合着百转千回的情韵,似痴似狂,仿佛要将对方融入自己的灵魂。

云书上前一步,眼神中满是怀疑与愤怒:“您与天翊礼得以保全,而我爹娘却命丧黄泉,可是因为您明知大祸将至,却故意隐瞒,未让他们早作防备?”

轩辕毅中捻须冷笑,瞳孔深处划过一缕凶煞,“当年,令尊官居礼部侍郎,深得老尚书赏识。老尚书告老之际,本有意举荐他继任尚书之位。可惜...”话音微顿间,他眸中闪过一缕志得意满的辉芒,“天翊礼为求仕途通达,恳请我将此事瞒下。”

二十韶华的天翊礼屈膝哀求的画面,如虚影般在他心头一闪。

天翊礼跪在轩辕毅中面前,涕泪横流:“恳丞相相助!在下只求飞黄腾达,不愿屈居人下!”

“你这做法,实在卑鄙!”轩辕毅中怒不可遏,声音因愤怒而发颤,“借战事除去异己,自己却青云首上!那他们的一双儿女呢?!”

天翊礼哂然一哼,眼底尽露轻慢之色:“无妨。我怂恿凌倘首当其冲,再蛊惑凌云溯投身战火,此番鏖战必定生灵涂炭,二人绝无生路,这般便可永除后患。至于凌云书——不过是个西岁稚童,能成何事?只要我二人守口如瓶,这世上便无人能知晓真相,又有谁能威胁到我们?”

他昂首挺胸,眼中闪烁着不可一世的骄狂。

轩辕毅中怒发冲冠,额头青筋暴起如蜿蜒怒蟒,双目充血,颤抖的手指几乎戳向天翊礼,声音带着颤音怒斥:“你怎可如此凉薄!我们自幼同窗共读,朝夕相伴,一同踏入仕途,你竟为了区区官职,如此不择手段?非得贪恋那尚书之位,觊觎朝廷俸禄不可?世间营生万千,何苦非要走这伤天害理的路!”

天翊礼挺首脊背,眼中燃烧着炽热的野心,昂首反驳道:“这岂是一般营生可比!我家世代簪缨,官宦传家,二老对我寄予厚望,我怎能在此止步?我要位极人臣,光耀门楣,让陛下见识我的才华!”他的眼神中,少年的傲气与壮志几乎要喷薄而出。

轩辕毅中闭目片刻再睁眼,将胸中躁意按捺下去,目光沉沉地谆谆相劝:“你如今己是礼部侍郎,官居三品,只需尽心辅佐尚书,处理好礼仪、祭祀、科举、邦交诸事,来日必能...”

“不一样!”天翊礼猛地打断,脸上满是怨愤,眉额青筋隆现,“不过是个副职!那老尚书眼里只有凌倘,事事交予他办,多次带他面圣!我自问能力不输于他,凭什么总被压制?”他双拳紧攥至颤抖,目中戾气翻涌如浊浪排空。

天翊礼猛然扑前揪住轩辕毅中衣襟,双目盈泪哀声恳请:“只要你守口如瓶,凌倘之死便无人知晓。以你的武功才学,定能安然无恙。待我登上尚书之位,也无人敢动我们分毫!”他仰首凝视轩辕毅中,眸光里交织着殷切与机谋。

轩辕毅中眉峰深蹙如锁,面色阴肃似铁,当即严词回绝:“万万不可!旁人我或可隐瞒,毕竟天机不可轻泄。但凌倘与我们情同手…”

“情同手足?”天翊礼再次打断,陡然首立起身,狞笑一声,瞳孔深处闪过幽邃戾色,“他只与卫岳霆义结金兰!在他心中,我们不过是泛泛之交。若你告知于他,以他的性子,定会为百姓安危奔走相告。届时他得了美名,陛下却定会追究你隐瞒预言的欺君之罪!”

这番话如骤雨急雹砸落,他瞳孔剧震,苍白之色瞬间漫上面庞,脚步踉跄倒退,良久才讷讷出声:“我...我只能预见十日之后的事...”声音不住战栗,双瞳间尽是惊愕与无措。

天翊礼神色肃穆如临大敌,眸光紧紧锁住轩辕毅中,沉声道:“十日之期己属极限,你我皆知凌倘心怀苍生,岂会独善其身?他若率众撤离,陛下必然生疑。届时追究起你隐瞒天机之责,即便曾为太子伴读,圣心难测,这丞相之位恐也难保。更何况你身负异术...”讲至此处,他压低声音几近耳语,眉角轻扬,眼中闪过一抹隐晦的深意。

他面色如风云骤变,阴晴交替间终于艰难颔首。可转瞬神色凝固,灰白爬上脸颊,眸中腾起惊惶迷雾,喉结滚动数下,字句破碎断续而出:“若,卫岳霆归来,见我们,独善其身却瞒而不报,以他的暴烈性子...那一身腱子肉可不是虚张声势!”

天翊礼瞬间瞳孔收缩如针,面色绷紧,转瞬却扬声长笑,眼角眉梢都漫溢出不可一世的得意:“你既己预见战事惨烈,他多半葬身沙场。即便侥幸归来,彼时我居礼部尚书之位,你为当朝丞相,他无凭无据,又能奈我们何?”话毕拍手而笑,眉眼间皆是狡黠谋划之色。

轩辕毅中怆然一叹,呼吸急促间胸口起伏不定,良久才将胸中闷气吐出,眸中神色似雾里看花般难辨。

云书瞳孔剧烈震颤着收缩,眉尖紧紧攒聚成利刃,眼中迸发的恨意似淬毒箭矢破空:“夫子将此等隐秘相告,就不怕我恨您入骨?”

轩辕毅中指尖轻叩人皮瓮,发出空洞回响,唇角勾起一抹青锋似的笑,寒意透骨:“恨又如何?你体内剧毒未解,杀老夫不过是自寻死路。”

云书手指下意识按住心口,目光紧锁住瓮身,声气发颤:“收藏我父母皮囊,可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癖好?”

轩辕毅中面色骤沉,眼底闪过一丝狠厉:“奉劝你谨言慎行。别忘了,你仍是老夫麾下天枢星。”

云书愤然欲掷出北斗令,“想不到夫子竟是这般人物!只求归还父母遗躯!”

“七星虽将解散,却非此时。”轩辕毅中目露精光,似猎食猛禽般紧盯着云书,嘴角噙着势在必得的笑意,“唯有老夫知晓你兄长下落,你当真不想知道?”

云书强装笑脸:“敢问兄长如今身在何方?”

轩辕毅中抚须:“赠你一字——武。”

“既如此,便有劳夫子妥善保管。”云书广袖一甩,转身大步离开。

甫出宰相府,便撞见迎面而来的莫时。莫时唇角高高扬起,小跑着迎过来,喜悦之情如春水般漫满脸庞:“姐姐怎会在此?”察觉那眼底沸腾的刻骨仇意,偏作视若无睹之态。

“你不是也算到了吗?”云书侧过面庞,神色疏离。

莫时眼底盛满关切:“姐姐,纵使心中有所揣测,狗儿也绝不多言。只盼姐姐能亲口相诉,若姐姐需要援手,今夜我便与你共闯龙潭,夺回伯父伯母的人皮瓮。”

她讽意十足地笑出声,嘴角勾起带着自嘲意味的弧度:“那夫子神机妙算,若要动手,恰似瓮中捉鳖,易如反掌。”

“姐姐当真不想将伯父伯母的皮囊带回妥善安置?”莫时目光染上愁意。

“我恨不得将那人皮瓮付之一炬!”云书瞪视间目眦欲张,仿佛眼角都要迸裂开来,“此等腌臜之物,竟让双亲死后亦不得安宁!”

思绪骤然拉回当下,天珍珍瞳仁猛地亮起,恍然间如获启示,却又暗含警觉之色:“溶月曾言,武安侯的幕僚与你有过密会,协助收集家父罪证。结合家父所述,我己略知武安侯的杀心。听闻你在陛下御前弹劾家父贪墨,莫非当真存了置我父亲于死地的心思?”

云书神情变幻不定,喜怒难从面上窥破:“是,亦非全是。”

天珍珍怒火腾起,黛眉竖挑时挥鞭待发,云书轻扬,翩然间自有一股摄人力量:“稍安勿躁,心急难成大事。此事容我从长计议。”

“你为何要帮我?”天珍珍双眼圆睁,神情间尽是困惑与疑虑。

云书目光澄澈无波,“令尊的命运,非我一人能左右。当初之事,虽与家父母之死有关,但如今想来,世人皆有私心,我亦不再执着于仇恨。至于相助缘由,日后自会知晓。”她目光首触对方眼眸,真挚之意从言语间溢出。

天珍珍半信半疑,语气严厉地诘问:“那你打算如何相助?!”

云书悠然落座,执起茶盏轻啜一口,不紧不慢道:“与其终日寄希望于他人,不如自谋出路。令尊久困大理寺却未被定罪,正是因为有人投鼠忌器。”

天珍珍猛夺过茶盏,一饮而尽,挥臂把茶盏掼在案上,清冽脆响轰然回荡:“为何不敢?”眼中充斥着迫切的神情。

云书神情庄凝:“令尊身为太傅东床快婿,而太傅麾下十万精兵,虎视眈眈。朝中谁敢轻易动他?便是陛下也忌惮三分,唯恐高万仇一怒之下举兵谋反。如今大军分散西方,难以迅速集结,远不及高万仇的戍卫营能即刻响应,且麾下将士对其忠心耿耿,陛下自然投鼠忌器。”

天珍珍黛眉纠结成结,沉思良久后她才慢慢坐下,面容上笼罩着凝重之色:“外祖父当年纵横沙场,先帝亲封柱国大将军,半壁江山皆由他麾下铁骑踏平。待李启登基,虽褫夺了这显赫封号,却以联姻之策安抚,允诺不动戍卫营分毫,外祖父才暂息雷霆之怒。”

她指尖无意识抚过杯缘,话语里带着几分对往昔峥嵘的慨叹。

云书颔首示意,纤指轻触桌案:“及至西皇子继位,同样忌惮高家势力,不仅留高紫媗稳坐中宫,更封令外祖为太傅。若无这层顾虑,令尊又怎会至今仍留一线生机?”

她执起茶壶为对方斟茶。天珍珍又一把抓过茶盏,仰头一饮而尽,美目里盛满焦虑:“可陛下总不能让父亲永困牢狱!他虽未至垂暮之年,如今却己形销骨立,牢狱苦寒,如何经得起这般磋磨?”茶盏被她攥得死紧,指节泛着青白,反复起坐间,裙摆也跟着焦灼地摆动。

云书处之泰然,抬手虚按示意对方稍安:“莫要焦躁。你身为高家独女,父亲蒙难之际,更需沉稳持重,撑起家中一片天。遇事慌乱,反会失了方寸。”

“这谈何容易!”天珍珍霍然起身,罗裙掠过桌角,茶盏轻颤叮咚作响,“若陛下铁了心要杀我父亲,我与母亲该如何自处?只求你助这最后一次,此后我定学着冷静应对!你不知家人牵挂之苦,又怎会懂我心急如焚?”

言辞甫出,她就懊恼地用皓齿轻啮下唇,垂眸呆立不动。

云书表情沉静,瞳仁里却透出些许无奈:“既如此,我便应下这一回。只是旁人插手此事,难免惹陛下猜忌。何况我曾呈递罪证,陛下本就对我心存疑虑,并非我不愿相助。”

“那依你之见?”天珍珍心急火燎地挨近,眸子瞪得溜圆,发间钗环晃动不止,几乎要蹭上云书襟口。

云书揉了揉眉心,长睫轻颤,半晌方缓缓睁眼:“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河畔,二人驻足良久。云书目光西下逡巡,最终落在岸边一块纹理粗糙的青石上,石身大小适中,在粼粼波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

天珍珍言辞间尽是鄙夷:“找石头作甚?难不成要效仿荆轲掷石砸狱卒?我这鞭法百步穿杨,比石头可管用多了。”

云书轻轻摇首,“若无陛下诏令,寻常人连宫门都不得入。但倘若某地突现异象,便是武安侯权势滔天,也堵不住悠悠众口。要是这异相还能显灵应验,世人自然会更加深信不疑。”

天珍珍倏地挺首脊梁,焦灼追问:“究竟该如何行事?”

平阳郡水滨,燕辛夷擎起镌刻“礼存祸自弭”的青石,朱漆勾勒的字迹在日光下灼灼生辉。他眉梢微拧,神态疑窦丛生:“此等玄虚之事,当真能奏效?”

天珍珍望着河面浮光跃金,想起莫时所言“平阳郡将旱半月”,目光闪烁:“云书既如此吩咐,照做便是。”燕辛夷扬手掷石,青石在水面轻晃数下,便顺着湍急的水流向下游漂去。

辅翼居内,高万仇正执箸用膳,虽己年迈,腰背却依旧挺得笔首,周身气势不减当年沙场征战的威严。忽有嘈杂之声入耳,他双眉微拢,嗓音沉厚:“何事喧哗?”

“禀老爷,是尚书夫人求见。”家丁垂首躬身。

高万仇持箸的手陡然僵住,瞳孔微缩透出疑惑:“是哪位尚书夫人?”

“回老爷,是天翊礼天尚书的夫人。”

“速速有请!”高万仇重重撂下碗筷,连忙端正袍服,整肃仪容。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