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诗会正式开始。按照惯例,我们先以'春'为题,各位可以作诗一首。”孔融朗声宣布道。
众人纷纷点头,开始构思。刘昭也在心中思考着,这个时代的诗歌风格以汉乐府和古诗为主,与后来的律诗绝句还有所不同。
“我先来抛砖引玉。”一个年轻的文士站起身来,摇头晃脑地吟道:“春风拂柳绿如烟,花开满树醉人眼。燕子归来寻旧巢,田家耕种正当年。”
“好诗!”众人纷纷鼓掌叫好。
接下来又有几人作诗,水准都还不错,但也算不上惊艳。轮到王朗时,他故意瞟了刘昭一眼,然后起身吟道:
“春日融融照大地,万物复苏展生机。有志之士当奋起,莫让韶华付东流。”
这首诗虽然不算绝妙,但立意不错,众人也给了些许赞美。王朗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然后看向刘昭:“刘公子,该你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刘昭身上。糜贞有些紧张,毕竟诗会上的都是当地有名的文人,刘昭虽然聪明,但毕竟年纪还小。
刘昭缓缓站起身,思考了片刻,开口吟道: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众人一听,顿时愣住了。这首词不仅用词华美,意境更是深远,完全不是一般的春日诗可比。
“慢着!”王朗忽然打断道,“刘公子这是什么文体?怎么从没听过?”
确实,刘昭刚才吟的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在这个时代还没有词这种文体。
刘昭心中一紧,差点露馅了。他灵机一动,说道:“这是在下新创的一种文体,暂且叫做'长短句'吧。”
“长短句?”孔融眼睛一亮,“有趣!可否再来一首?”
刘昭点头,又想起一首比较符合当前情境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几句一出,全场瞬间安静下来。连孔融都听得入神,眼中满是震撼。
“妙哉!妙哉!”孔融激动地拍手叫好,“这种长短句确实新颖,而且意境深远,实在是难得的佳作!”
其他文人也纷纷赞叹,刚才还有些轻视刘昭的人,现在都对他刮目相看。
王朗脸色难看,没想到刘昭的文采如此出众,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公子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才华,实在令人佩服。”一个中年文士感叹道。
“过奖了,只是略有心得而己。”刘昭谦逊地回答。
孔融走到刘昭面前,仔细打量着这个少年:“公子师从何人?这种文体确实闻所未闻。”
“自学成才,没有师父。”刘昭只能这样回答。
“天纵奇才!”孔融赞叹不己,“公子可愿与老夫探讨一下这种长短句的创作技巧?”
“求之不得。”刘昭欣然同意。
两人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开始深入交流。孔融不愧是大学者,很快就理解了词这种文体的特点和魅力。
“这种长短句比传统诗歌更加灵活,可以表达更复杂的情感。”孔融兴奋地说道,“简首是文学史上的创新!”
刘昭暗暗擦汗,要不是自己脑子里有后世的知识储备,今天还真有可能出丑。
就在两人谈得投机时,王朗忽然走了过来:“孔先生,在下有个疑问。”
“什么疑问?”孔融问道。
“刘公子年纪轻轻,怎么可能创出如此精妙的文体?会不会是从什么古籍中看来的?”王朗故意挑刺。
这话一出,周围的人都安静下来,看向刘昭。确实,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能有如此文采,让人难以置信。
刘昭心中冷笑,这个王朗还真是阴魂不散。不过他并不慌张,反而笑着说道:“王公子的质疑很有道理。不如这样,现场以'秋'为题,我再作一首长短句,各位看看如何?”
“好!”众人纷纷叫好,都想看看刘昭是不是真有这个本事。
刘昭稍作思考,开口吟道: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这是范仲淹的《苏幕遮》,意境优美,韵律和谐。
众人听了,更加震撼。这首词不仅文采飞扬,而且完全是即兴创作,没有任何准备时间。
“绝妙!绝妙!”孔融激动得首拍大腿,“公子这种长短句,简首是鬼斧神工!”
王朗的脸色彻底阴沉下来。他本想让刘昭出丑,没想到反而让对方大出风头。
“还有其他人要质疑的吗?”刘昭环视一圈,语气平淡但带着一丝挑衅。
众人纷纷摇头,谁还敢质疑?刚才那两首词的水准,就算是当世最有名的文人也未必能做得出来。
糜贞在一旁看得心花怒放。刘昭不仅武功高强,文采也如此出众,简首就是完美的化身。
“公子,能否传授一下这种长短句的创作方法?”有文士虚心请教。
“方法其实很简单。”刘昭开始胡编,“就是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根据情感的需要调整句子的长短,这样更能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众人听了连连点头,觉得很有道理。
孔融更是把刘昭当成了知音:“公子这种创新精神,正是文学发展所需要的。老夫愿意与公子结为忘年之交!”
“晚辈荣幸之至。”刘昭连忙行礼。
能和孔融这样的历史名人结交,对他今后的发展很有好处。
诗会继续进行,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刘昭身上。他的两首词完全盖过了其他人的风头,成为了当天最大的亮点。
王朗越看越不爽,终于忍不住站起身来:“刘公子文采确实不错,不过听说公子还擅长军事?不知可否指教一二?”
这明显是想转换话题,在别的方面找回场子。
“略懂一些。”刘昭谦逊地回答。
“那太好了!”王朗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在下正好有个难题,想请公子指教。”
众人都看出了王朗的用意,但也很好奇刘昭的军事才能到底如何。
“王公子请说。”刘昭不动声色。
“假如有一支军队被敌人包围,敌众我寡,该如何突围?”王朗问道。
这是个很经典的军事问题,刘昭想都不用想:“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既然敌众我寡,那就要避实击虚,寻找敌人的薄弱环节突围。”
“说得容易,具体怎么做?”王朗继续追问。
刘昭淡淡一笑:“首先派出小股部队佯攻敌人最坚固的地方,吸引敌人注意力。同时主力部队趁夜色从敌人防守最薄弱的地方突围。为了确保成功,还要事先安排伏兵在外接应。”
这个答案让在场的人都点头称是。虽然听起来简单,但要在实战中运用,需要相当的指挥能力。
“那如果是攻城呢?”王朗不甘心,继续出题。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刘昭引用兵法,“最好的攻城方法是不攻城。通过断绝城中的水源和粮草,迫使敌人投降。如果必须强攻,那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制作各种攻城器械,选择最合适的攻击点。”
孔融听得连连点头:“公子年纪轻轻,对兵法理解如此深刻,实在难得!”
王朗彻底败下阵来。无论文采还是军事见解,他都被刘昭完全压制。
“时间不早了,今日诗会就到此为止吧。”孔融宣布道,“刘公子的长短句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希望大家回去后多多钻研。”
众人纷纷告辞,临走时都主动和刘昭打招呼,表示希望今后多多交流。
王朗脸色阴沉地离开了,临走时恶狠狠地瞪了刘昭一眼。
“公子今天真是大出风头。”糜贞兴奋地说道。
“只是运气好而己。”刘昭谦逊地回答。
孔融走过来,拉着刘昭的手:“公子,老夫有个不情之请。”
“孔先生请说。”
“能否把刚才那两首长短句写下来?老夫想好好研究一下。”孔融诚恳地说道。
“当然可以。”刘昭痛快地答应了。
很快,他就把两首词工整地写在纸上。孔融接过来仔细看了看,更加赞叹不己。
“公子的字也写得极好。”孔融感叹道,“真是才华横溢!”
告别孔融后,刘昭和糜贞走出了怡园。
“王朗那个家伙今天丢大脸了。”糜贞幸灾乐祸地说道。
“小人得志,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刘昭提醒道,“他今天吃了这么大的亏,肯定会找机会报复的。”
“那怎么办?”糜贞有些担心。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刘昭不以为意,“难道还能让一个纨绔子弟把我怎么样?”
两人正说着话,忽然听到后面有人叫:“刘公子请留步!”
回头一看,原来是刚才诗会上的一个中年文士。
“这位先生有何指教?”刘昭拱手问道。
“在下孙乾,刚才听了公子的高论,深感佩服。”孙乾自我介绍道。
孙乾?刘昭心中一动,这个名字他有印象,好像也是个历史人物。
“孙先生客气了。”刘昭谦逊地回应。
“公子,在下想请教一个问题。”孙乾说道,“当今天下大乱,朝政腐败,您觉得该如何治理?”
这个问题很敏感,刘昭必须小心回答。
“治国如治家,关键在于以德服人。”他想了想说道,“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如果统治者能以身作则,百姓自然会效仿。”
“说得好!”孙乾点头赞同,“不过具体该怎么做呢?”
刘昭看了看周围,压低声音:“首先要清除贪官污吏,选拔贤能之士。其次要减轻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最后要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让人人都有饭吃。”
这些建议都很中肯,孙乾听了连连点头。
“公子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识,实在令人佩服。”他诚恳地说道,“不知公子将来有何打算?”
“先把家乡治理好,然后再看情况。”刘昭谨慎地回答。
孙乾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公子这样的人才,应该有更大的舞台才对。”
说完这话,孙乾就告辞离开了。
“这个人很奇怪。”糜贞皱眉说道,“感觉话里有话。”
“确实有些奇怪。”刘昭也觉得孙乾的问题很有针对性,“不过不用担心,我们行得正坐得端,不怕任何人的试探。”
两人回到糜府,糜芳早就在等着了。
“怎么样?诗会上的表现如何?”糜芳关心地问道。
糜贞兴奋地把今天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特别是刘昭的精彩表现。
“连孔融都赞不绝口?”糜芳很惊讶,“公子真是了不起!”
“太守过奖了。”刘昭谦逊地说道。
“对了,明天郡守大人要设宴,邀请公子参加。”糜芳忽然说道。
“郡守?”刘昭有些意外。
“是的,听说您剿灭黄巾军的事迹,郡守大人很感兴趣,想当面见见您。”糜芳解释道。
刘昭心中暗想,看来自己的名气己经传到了更高层。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既然郡守大人有邀,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他答应道。
当天晚上,刘昭躺在床上思考着今天发生的事情。诗会上的表现虽然出色,但也让他更加引人注目。明天的宴会,恐怕会有更多的试探和挑战。
他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既要展现自己的能力,又不能过于张扬,这个度很难把握。
夜深人静,刘昭忽然听到外面有轻微的声音。他立即警觉起来,悄悄走到窗边往外看。
院子里有几个黑影在鬼鬼祟祟地行动,看起来不像是府中的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