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上的篝火虽己熄灭,但生活里的温暖却如永不落幕的星河,持续闪耀。婚后,江思淼和苏淮定居在江苏,却将内蒙风情巧妙融入家中。客厅墙上挂着的蒙古族刺绣挂毯与苏淮收藏的法国印象派画作相邻,茶几上的奶酪与法棍面包共享一方天地,连冰箱贴都是马头琴与埃菲尔铁塔的奇妙组合。
一次突发奇想,苏淮在地图上圈出云南。“听说那里的白族扎染和你研究的非遗技艺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眨着眼睛,像个期待奖赏的孩子。一周后,两人便背着行囊出现在大理古城。青石板路上,江思淼被街边店铺里色彩斑斓的扎染布吸引,苏淮则悄悄跟老板学了几句白族情话。当他突然用生疏的白族话对江思淼说 “我心悦你” 时,惹得周围游客纷纷侧目,江思淼红着脸锤他,却又忍不住嘴角上扬。他们还跟着当地匠人学习扎染,苏淮笨手笨脚地捆扎布料,成品歪歪扭扭,却被江思淼视作珍宝,小心地收进行李箱。
清晨,阳光透过纱帘洒进卧室,苏淮总会先一步醒来,轻手轻脚地准备早餐。有时是充满家乡味道的阳春面,有时则是尝试着做内蒙奶茶,虽然总掌握不好火候,把奶茶煮得焦香西溢,但江思淼总会笑着一饮而尽。“今天的奶茶又有新风味!” 她晃着杯子,眼里满是调侃,却在苏淮转身时,偷偷往他的咖啡里多加一勺糖。
工作上,两人携手承接了更多跨国非遗文化项目。得知日本有传统蓝染工艺展览,苏淮提前三个月安排好工作,拉着江思淼奔赴东瀛。在京都的老作坊里,他们穿着和服,跟着老师傅学习蓝染技法。江思淼专注地调配染料,苏淮则负责拍照记录,镜头里不仅有工艺细节,更多的是江思淼认真的侧脸。休息时,两人漫步在祗园的小道,看着飘落的樱花,苏淮突然把江思淼拉进怀里:“以后我们每年都来不同的地方,把世界变成我们的爱情地图。”
出发前往意大利推广中国传统染织技艺前,江思淼整理行李时,发现苏淮偷偷塞了一包内蒙的干肉和自己亲手织的羊绒围巾。“意大利冬天冷,可别冻着。” 苏淮说得随意,却在江思淼抬头时,红着耳朵躲开她的视线。
在意大利的展览现场,江思淼身着蓝染旗袍,向外国友人展示扎染技艺,苏淮则在一旁用流利的英语和意大利语讲解。当意大利观众惊叹于布料在染料中变幻出的绚丽色彩时,苏淮突然举起一块印有蒙古花纹的丝巾:“这是我妻子家乡的纹样,每一种图案都藏着一个故事。” 江思淼看着他眼中骄傲的光芒,手中的染棒微微颤抖,心中满是感动。
结束意大利之行后,两人又临时起意,绕道去了希腊。在圣托里尼的蓝白世界里,他们骑着小毛驴穿梭在街巷,在悬崖边看最美的日落。苏淮还悄悄安排了一场海边晚宴,烛光下,他拿出在当地买的贝壳项链,亲手为江思淼戴上:“以后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要送你一件独一无二的礼物。”
然而,生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项目结束回国后,江思淼收到内蒙老家的消息,年迈的奶奶生病住院。她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刻飞回家乡。苏淮默默订好机票,陪她踏上归程。在医院里,苏淮学着江思淼的样子,用热毛巾给奶奶擦手,陪奶奶聊天,甚至跟着牧民学做奶奶爱吃的奶皮子。“淼淼小时候总说,奶奶做的奶皮子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苏淮笨拙地搅拌着奶锅,对奶奶说道。奶奶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拉着苏淮的手,用蒙语首夸他是个好孙女婿。
在草原陪伴奶奶的日子里,江思淼和苏淮每天清晨骑着马在草原上驰骋。风拂过脸颊,带来青草的芬芳,苏淮大声喊着新学的蒙语,逗得江思淼哈哈大笑。夜晚,两人躺在蒙古包外的草地上,看着璀璨的星空。“你看,” 江思淼指着天空,“那颗最亮的星星,像不像我们婚礼上的篝火?” 苏淮握住她的手,轻轻吻了吻:“以后的每一个夜晚,我都会陪你看星星。” 等奶奶康复后,他们计划带着奶奶一起去北京旅行,看看故宫的红墙黄瓦,让老人也感受不同地方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