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记得那个被量子幻象撕裂的黄昏。
当潜水舱突破克拉肯海第17层甲烷湍流时,头盔显示器上的倒计时恰好归零。
深蓝色的警示灯在舱内流转,将陈教授布满皱纹的脸切割成诡异的几何图形。
"夏临渊,准备开启激光钻探。"教授的声音从量子通讯器传来,带着某种压抑的兴奋,"记住,任何样本停留时间不得超过1.8秒。"
我隔着防护手套握紧操纵杆,液态甲烷在观察窗外凝结成珍珠般的颗粒。
在这漆黑的宇宙中显得格外耀眼。
声呐图上,那个埋藏在海底岩层中的金属物体正发出有节奏的脉冲,每27秒一次的震动频率,精确对应着人类大脑的β波频段。
我深吸一口气,启动激光钻探设备,一道炽热的光线瞬间穿透海底岩层。
随着钻探的深入,金属物体的轮廓逐渐清晰,它像是一个巨大的立方体,表面闪烁着奇异的光芒。
当钻探到一定深度时,突然,一阵强烈的震动传来,潜水舱剧烈摇晃起来。
“怎么回事?”我惊恐的大声喊道。
陈教授的声音有些急促:“数据显示,金属物体内部能量波动异常,似乎在对我们的钻探做出反应。”
就在这时,金属物体表面出现了一道道神秘的纹路,它们开始闪烁并流动起来,仿佛在传递着某种信息。
紧接着,一股强大的能量波从物体中爆发出来,冲击着潜水舱的防护层。
“快撤离!”陈教授喊道。
我迅速操纵潜水舱,试图摆脱这股能量波的影响。
然而,那能量波却如影随形,紧紧追着我们,任凭我用各种方法尝试着去摆脱它的束缚都无济于事。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潜水舱的警报声突然响起,显示我们即将被能量波吞噬……
突然,整个舱体剧烈倾斜。
全息操控界面爆出大片雪花,某种尖锐的蜂鸣声穿透了生态服的隔音层。
我看见教授的后颈浮现出幽蓝的脉络,那些发光纹路正组成我曾在父亲实验室外偶然听到过的“筛选程序”。
……………………………
“夏教授,面对筛选程序我们真的没有任何办法了吗?”
“按照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无计可施……”
……………………………
"教...教授?"我的喉结上下滚动,生物芯片在此刻突然传来灼烧般的剧痛,意识也逐渐变得模糊起来。
在意识模糊的瞬间,我看到自己的右手正在量子化——皮肤和肌肉一点一点变成量子符号,如同被风吹散的沙粒般剥落,露出下方流淌着星光的骨骼。
陈教授猛地转身,他的虹膜此刻完全被银白色占据:"他们启动了筛选程序!快切断神经连接!"
但己经太迟了,潜水舱的钛合金外壳也在溶解,无数纳米级的金色符群(π介子雾)从裂缝中喷涌而出,在空中交织成克莱因瓶的立体投影。
随之,我身上所穿的液态甲烷生态服(内置纳米级碳晶加热系统)也被“悲鸣粒子”逐渐分解…
小课堂---
名称:“悲鸣粒子”
作用原理:宇宙筛选装置释放的后悔子(Regretron),逆转材料的时间箭头
触发条件:触发文明测试失败,金属碑判定人类不合格时启动的清除程序
名称:π介子雾
基础物性
1. 构成:由π?、π?、π?介子组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 每立方厘米含101?个介子(密度是中子星的0.1%)
- 通过外星环形装置稳定存在(自然半衰期被延展至103年)
2. 形态:
- 呈现虹彩流动的金属气溶胶态
- 温度恒定在3K(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温度)
- 可自主形成克莱因瓶拓扑结构
核心作用机制
1. 强相互作用解离(物理层面)
-核力撕裂:
π介子作为强相互作用载体(汤川秀树理论),其雾态能穿透材料进入原子核:
……………………………
π? + p? → n + γ(释放14MeV伽马射线)
π? + n → p? + μ?(产生高能μ子流)
……………………………
材料崩解:
碳晶防护服的12维折叠结构被μ子流轰击,触发链式解离
2. 量子观测者效应(意识层面)
- 认知污染:
雾中每个介子都是量子比特载体,当被观测时会坍缩成不同状态:
- 善意观测:介子转化为希格斯玻色子,生成防护屏障(Δx < 普朗克长度)
- 恶意观测:介子释放胶子喷注流,撕裂时空连续体
- 记忆改写:
被雾接触者将经历所有平行宇宙中自己的死亡记忆(量子永生诅咒)
3. 文明熵值检测(筛选层面)
- 熵增监控:
雾态持续计算目标的文明熵值S_c:
……………………………
S_c = k_B ln(Ω) + Σ(战争能量/创造力能量)
……………………………
- 清除协议:
当S_c > 103?时触发"悲鸣共振",目标原子核发生真空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