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州城,浸在梅雨季节特有的湿闷里。车轮碾过被雨水冲刷得发亮的青石板路,溅起细碎的水花,最终悄无声息地停在云州市委招待所“清风苑”古朴的门廊下。车门打开,卜皓率先踏出,皮鞋落在微凉的石阶上,溅开几星几乎看不见的水渍。他身后,秦武和数据分析专家小陈紧随,几人皆是常服,神色平静,唯有目光深处沉淀着长途奔波的疲惫和初临陌生战场的锐利审视。
这座历史名城,经济脉搏强劲,此刻却像一头蛰伏在雨幕中的巨兽,安静得有些过分。空气里弥漫着水汽、泥土气息,还有一种更难以言喻的、属于权力与利益交织的沉滞感。
市委书记周正华己在门厅等候。他大步迎上,笑容热情得恰到好处,紧紧握住卜皓的手:“卜主任,一路辛苦!省纪委的同志一到,我们云州这‘清风苑’,才算真正名副其实了!”他声音洪亮,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坦荡,目光扫过卜皓身后的队伍,“房间都安排好了,条件简陋,委屈同志们了。”
卜皓淡然回应:“周书记客气了,工作需要,住哪里都一样。”他的视线越过周正华宽阔的肩膀,落在后方那个缓步走来的身影上。
市长李国涛。一身剪裁合体的藏青色薄呢西装,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温和内敛,步伐沉稳从容,脸上带着一种近乎谦逊的微笑。他主动伸出手:“卜主任,久仰大名。欢迎来云州指导工作。”他的手干燥微凉,力度适中,一触即分,礼节周全得无可挑剔,“有什么需要市委市政府配合的,请尽管指示。”
初次会面,平静无波。周正华的热情洋溢,李国涛的滴水不漏,都在卜皓的预料之中。真正的暗流,从不浮于表面。
初步梳理的举报线索在卜皓案头铺开,指向性明确,却又像隔着一层磨砂玻璃:李国涛在云州新港建设、老城区改造中,为本地龙头房企“鼎峰集团”大开方便之门,巨额利益输送被精心包装成合规的“咨询费”;另一条线索则指向“金汇投资”,这家背景深厚的金融公司,为李国涛的特定关系人提供着“零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如同源源不断的暗渠。
“雅贿?金融?”卜皓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落在窗外被雨水浸润的云州城,“这水,果然比县里深得多。”
与此同时,云州电视台大楼。首席调查记者苏小晴盯着自己电脑屏幕上刺眼的“操作失败”提示框,以及彻底消失的采访素材文件夹,一股冰冷的愤怒首冲头顶。屏幕的光映亮了她年轻却因连日奔波而略显苍白的脸,那双明亮的眼睛里,是毫不掩饰的锐气和被强压下去的挫败感。
她刚刚结束的,是对鼎峰集团旗下化工厂污染问题的暗访。素材里,有刺鼻的偷排废气,有泛着诡异颜色的污水沟,有村民愁苦的面容。然而,此刻,一切都化为乌有。
台领导的警告犹在耳边:“小苏,新闻要讲大局!鼎峰是云州的纳税大户、就业大户!你那点‘小问题’,别小题大做,影响云州的形象和发展环境!”
苏小晴猛地合上笔记本电脑,发出沉闷的声响。她靠在椅背上,深深吸了口气,试图平复翻腾的情绪。就在这时,一条简短的消息推送悄然滑过手机屏幕——“省纪委专项工作组低调进驻云州,开展‘清风行动’”。
她的眼睛倏地一亮,像暗夜中捕捉到一丝微光的猎手。省纪委?清风行动?她敏锐的神经瞬间绷紧。鼎峰集团…李市长…那消失的污染证据…几个关键词在她脑海中激烈碰撞。一丝极其微弱的希望,混合着职业的兴奋感,悄然滋生。
她立刻拿起手机,开始飞快地翻找通讯录。一个被标记为“老烟囱”的号码被调了出来。那是她安插在鼎峰集团外围的一个线人,一个常年为化工厂送煤的沉默寡言的老工人。她编辑了一条极其简短的短信,内容只有三个字:
“有风来?”
几秒后,回复跳出,同样简短:“风大,小心窗。”
苏小晴握紧了手机,指节微微发白。她望向窗外依旧迷蒙的雨幕,云州城在雨水中模糊不清。省纪委的到来,像一块投入深潭的石子。她不知道这涟漪会扩散多远,又会激起怎样的暗流,但首觉告诉她,她追踪的那条污染黑线,或许正与这深潭底部的某些东西,紧紧缠绕在一起。她需要找到那根线头,而省纪委,也许就是撕开这层层迷雾的关键。她开始重新整理思路,秘密收集那些被强行删除的素材的备份,动作隐秘而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