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岁的丫丫踮着脚,第三次把耳朵贴在斑驳的木门上。门缝里漏出的冷风裹着铁锈味,父亲留的纸条被风掀起边角,墨迹晕开的“照顾好自己”几个字在暮色里忽明忽暗。她缩了缩冻红的鼻子,踩着满地碎玻璃碴子,从厨房后窗翻进空荡荡的家。
后窗的玻璃早碎成锯齿状,锋利的边缘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丫丫小心翼翼地爬进去,粗布棉袄蹭过玻璃碴,发出刺啦刺啦的声响。家里比外面更冷,灶台上结着厚厚的灰,水缸里的水结了薄薄的冰。她摸索着掀开碗柜,摸到半块硬得像石头的窝窝头,咬下去时,碎屑簌簌落在补丁摞补丁的棉鞋上。
这样的日子从母亲走后就开始了。父亲为了赚钱,常常一走好几天,留她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老屋。白天还好,能去学校和同学们在一起,可一到晚上,漆黑的屋子就像一头张着大嘴的怪兽,让她害怕得睡不着觉。
首到遇见小燕子。
那是个飘着细雪的清晨,丫丫背着破旧的书包往学校走,突然听见身后传来清脆的喊声:“等等我!”转身就看见扎着两个羊角辫的小女孩,脸蛋冻得红扑扑的,呼出的白气在晨光里打着旋儿。“我叫小燕子,就住你家斜对面!以后咱们一起上学吧!”
从那天起,每天清晨,小燕子都会准时出现在丫丫家门前。她的声音像春天的第一声鸟鸣,清脆又温暖:“丫丫,该上学啦!”有时丫丫还没睡醒,小燕子就隔着窗户轻轻敲玻璃,把热气腾腾的烤红薯从破窗递进去:“我妈烤的,可甜啦!”
放学回家,小燕子总会拉着丫丫去自己家。燕子妈妈是村里有名的巧手,每次都变着花样做好吃的。玉米饼子抹上厚厚的黄豆酱,南瓜粥熬得浓稠香甜,丫丫吃得满嘴都是,燕子妈妈就笑着给她擦嘴角:“慢点儿吃,不够还有!”
可夜晚依然难熬。尤其是父亲不在家的时候,老屋的房梁被风吹得吱呀作响,墙上的影子晃来晃去,吓得丫丫整夜不敢闭眼。有次她实在忍不住,红着眼圈对小燕子说:“你能来我家陪我睡吗?”
没想到,燕子妈妈竟爽快地答应了。那天傍晚,小燕子抱着自己的小花被,像只欢快的小鸟飞进丫丫家。两个小女孩挤在窄窄的床上,把被子裹得严严实实。灯一灭,黑暗立刻把屋子吞噬,她们紧紧攥着对方的手,能清晰地感受到彼此手心的汗。
“丫丫,你怕吗?”小燕子的声音带着颤抖。
“不怕,有你在。”丫丫往小燕子身边又挪了挪,鼻尖是熟悉的皂角香。
半夜,丫丫迷迷糊糊醒来,发现小燕子的身体每隔一会儿就会轻轻抖一下。月光透过破窗洒进来,照亮小燕子紧闭的双眼和微微皱起的眉头。原来她也害怕,却为了陪自己,硬着头皮来这里。丫丫鼻子一酸,悄悄把小燕子冰凉的脚焐在自己怀里,小声说:“别怕,我保护你。”
日子就在这样的相互陪伴中一天天过去。春天,她们在田野里追蝴蝶,把蒲公英的种子吹向天空;夏天,一起在小河里捉蝌蚪,脚丫泡在清凉的水里;秋天,背着竹筐去山上捡板栗,扎人的刺球里藏着甜甜的果实;冬天,堆完雪人后,在燕子家的热炕上吃烤得冒油的红薯。
初中毕业那年,丫丫的父亲在工地受了伤,再也干不了重活。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丫丫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去镇上的纺织厂打工。临走那天,小燕子哭得眼睛都肿了:“丫丫,你一定要等我,等我考上大学,赚好多好多钱,带你去大城市!”
此后的日子,小燕子拼命读书,丫丫在纺织厂没日没夜地干活。虽然见面的机会少了,但她们从未断了联系。小燕子会把学校里有趣的事写成信,夹在课本里寄给丫丫;丫丫则省吃俭用,给小燕子买好看的笔记本和钢笔。
时光飞逝,小燕子如愿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城里工作。而丫丫经人介绍,嫁给了同村一个老实本分的男人,生了个可爱的女儿。小燕子每次回家,都会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来看丫丫,给孩子买漂亮的衣服和玩具。
有一年冬天,丫丫的丈夫生意失败,家里欠了一屁股债。债主天天上门催债,丈夫承受不住压力,离家出走了。那段时间,丫丫觉得天都塌了,她既要照顾年幼的女儿,又要想办法还债,整个人瘦得脱了形。
小燕子得知消息后,连夜坐火车赶了回来。她紧紧抱住憔悴的丫丫,坚定地说:“别怕,有我在。”从那以后,小燕子不仅在经济上帮助丫丫,还鼓励她重新振作起来。在小燕子的支持下,丫丫在镇上开了一家小饭馆,凭借着好手艺和实在的分量,生意越来越好。
如今,她们都己到了不惑之年。丫丫的饭馆成了村里的招牌,小燕子也在城里站稳了脚跟。每到周末,她们都会带着孩子聚在一起。孩子们在院子里嬉笑玩耍,丫丫和小燕子坐在屋檐下,看着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就像小时候一起看过的火烧云。
“还记得咱们小时候,从破窗翻进翻出的日子吗?”丫丫笑着问。
小燕子点点头,眼里闪着泪光:“当然记得。那时候觉得日子好苦,可现在想想,有你在身边,再难的日子都是甜的。”
晚风轻轻吹过,带着田野里泥土的芬芳。两个相伴了几十年的姐妹相视而笑,岁月在她们脸上留下了痕迹,却带不走那份刻进骨子里的情谊。那些在破窗里相互取暖的夜晚,那些在困境中彼此支撑的岁月,都成了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像点点星光,照亮了她们一路走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