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正阳拉开门,那两个男人站在门口,脸上的笑意像是精心计算过角度的面具。他们没有通报姓名,只是微微颔首,径首走进了房间。
宋运成退回桌边坐下,杨小舟则站在窗前,目光始终没离开两人。其中一个从公文包里取出一沓文件,轻轻放在桌上。
“我们是来谈合作的。”那人开口,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感,“贵方最近的动作,己经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关注。”
雷正阳冷笑一声,“你们管这叫合作?”
“我们更愿意称之为‘止损’。”另一个男人接过话头,“日记本的内容,有些地方可能被误解了。”
杨小舟翻开那本刚拿到的日记,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一行字:“王建国在这里提到,有一批钢材是从日本进口的,经过第三方公司转手进入鞍钢系统。而这家公司,就是你们口中的‘合作伙伴’。”
那名说话的男人表情不变,“技术问题,有时候需要灵活处理。”
“灵活?”宋运成盯着他,“用劣质钢材替换优质品,也叫灵活?”
空气骤然凝固。
“我们建议您重新考虑下一步行动。”第一个男人缓缓道,“有些事情,不是你们能控制的。”
雷正阳站起身,走到桌边,拿起那份文件扫了一眼,忽然笑了:“你们怎么知道我们在查什么?”
两名男子对视一眼,没回答。
“看来你们也不是普通的法律顾问。”杨小舟语气平静,“你们是谁的人?”
对方依旧沉默。
宋运成缓缓合上日记本,“回去告诉你们的主子,真相不会因为威胁就消失。”
两人起身,临走前留下一句话:“希望你们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门关上后,房间里一片沉寂。
“他们知道我们在查什么。”雷正阳低声说,“说明内部有人泄露消息。”
“也说明,这本日记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杨小舟翻到最后一页,“我得尽快破解密码。”
第二天清晨,杨小舟在旅馆的房间里开始破译日记本里的密码。他在日本留学时学过情报分析,对这种加密方式并不陌生。日记中夹杂着一些看似无意义的数字和符号,但杨小舟很快意识到,这些其实是日期和地点的缩写。
几个小时后,他终于找到了规律——王建国用的是鞍钢1984年改革试点计划的编号作为基础密钥,结合当时几位关键人物的名字拼音首字母进行轮换加密。
当第一段解密文字出现在纸上时,三人同时屏住了呼吸。
“……与日方代表达成协议,以雷氏贸易为中间商,将部分高放射性合金混入普通钢材中,用于纺织厂设备改造……”宋运成念出这段内容,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雷正阳猛地站起,“我的公司?!”
他冲过去一把抢过纸页,快速浏览了一遍,额头青筋暴起:“这不是真的……我根本不知道这件事!”
“你公司的公章呢?”杨小舟问。
雷正阳愣住,随即咬牙道:“王建国是怎么拿到的?”
“可能是通过某些审批流程,或者利用你的名义伪造的。”杨小舟冷静地说,“但这本日记里的证据,足以证明你公司曾被利用。”
雷正阳坐在椅子上,双手紧握,指节发白。他知道,如果这份材料公开,他的信誉将彻底崩塌。
“我们必须继续查下去。”宋运成打破了沉默,“这不仅关系到鞍钢、纺织厂,还牵涉到整个工业系统的安全。”
杨小舟点头,“我己经破解了大部分内容,接下来要找的是这批钢材的实际流向。”
与此同时,李素娟打来电话,声音急促:“我在市档案馆发现了另一份名单,上面有三家试点单位的钢材采购记录,几乎都指向同一家日本公司。”
“哪家?”宋运成问。
“东洋金属株式会社。”
这个名字让三人都心头一震。这家公司表面上是一家普通的钢铁供应商,但实际上涉及多起海外走私案件,早己被国际刑警列入观察名单。
“他们在多个城市都有代理人。”杨小舟翻看自己整理的资料,“鞍山、天津、广州……甚至还有成都。”
“也就是说,这不只是鞍钢的问题。”宋运成缓缓道,“这是一个全国范围内的走私网络。”
“我们必须把这些信息交给工人。”雷正阳突然说,“让他们知道自己每天接触的是什么。”
“可他们会相信吗?”张桂香在一旁轻声问。
宋运成看着她,“如果我们不告诉他们,他们一辈子都不会知道。但如果知道了,至少可以选择不再沉默。”
当天下午,他们召集了鞍钢、纺织厂和机械厂的部分工人,在一间废弃车间里开会。到场的都是平时比较关心工厂事务的骨干分子。
宋运成站在台前,手里拿着那本日记,“我知道大家心里有很多疑问。为什么我们的设备总是坏?为什么近几年事故频发?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这些问题背后,藏着一个巨大的谎言。”
他把日记内容简要讲了一遍,又展示了检测报告和进货清单。工人们听着听着,脸色越来越沉重。
“这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宋运成继续说,“这是整个系统的问题。但我们不能继续装聋作哑。”
“你们打算怎么办?”一位老工人问。
“我们要联合起来。”宋运成坚定地说,“向省里举报,要求彻查这批钢材来源,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可这么做,会不会得罪人?”另一个工人迟疑地问。
“得罪谁?”雷正阳冷笑,“得罪那些用我们的血汗钱牟利的人?还是得罪那些让我们在危险环境下工作的人?”
现场沉默了几秒,然后有人鼓掌。掌声渐渐响亮起来,像一股潜伏己久的暗流,终于找到了出口。
当晚,宋运成回到家中,发现信箱里有一封信。他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张照片——是他妻子和孩子走在街上的画面。
信上只有一句话:“别忘了你还有家人。”
他捏着信的手微微颤抖,但眼神依旧坚定。
第二天一早,他照常来到工厂,和工人们一起检查设备。阳光透过厂房的玻璃洒进来,照亮了那些锈迹斑斑的钢材。
“我们不能再等了。”他对身边的工人说,“今天就开始准备举报材料。”
远处,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过厂区门口,车窗紧闭,看不到里面的人。
宋运成抬头看了眼天空,深吸一口气。
他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