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农?
校长和教导主任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这跟评优有什么关系。
“江城周边农村的柑橘每年都会滞销,大量果子卖不出去只能烂地里。
龙国的根本是农业,农民收入上不去影响到方方面面……”
建国以来,包括后世,农村救国不是一次两次,最艰难的时候,农业是根本。
比如家电下乡,解决了那个时期多大的问题。
农村人口基数很大,人口福利吃得饱饱的。
但也不能硬掏兜儿啊,提高农民收入、储蓄才是根本。
只听刘波继续说道:
“咱们职校过年的时候都会给教职工发年礼,发什么不是发,今年以柑橘为主呗。
你们要是愿意更近一步,那就以职校为发起人,提倡解决江城周边农村柑橘滞销问题。
各大院校、教育口子,乃至整个江城事业单位、政府单位……
至于能够到达什么样的高度、算到哪个层级的政绩,还愿不愿意深入……
比如定点帮扶农村、比如指导农闲时期经济作物种植、比如农村基础教育建设……看你们自由发挥。”
“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体会农民的不容易。
可以派出学生集体下乡,帮助农民采摘柑橘。”
刘波显然是有备而来,趟趟趟一套词儿,把两位说得一愣一愣的。
不是,谁是学生、谁是领导来着?哪个学生会操心这种问题?
校长王启铭思考了一下,这个事儿……有搞头啊!
不说别的,一个“职校牵头”,这个名头就够使了。
“小波啊,这个事情……是上面的意思?”
刘波果断摇头,“不是,是王校长的意思。”
嘶……
“懂,我懂!”
“王校长,咱做好事呢就不用偷偷摸摸的。
除了上层路线外,该宣传宣传,该报道报道,这种事儿您肯定熟。”
熟,王启铭可太熟了。
“另外,我这边只有一个小小的要求。”
“你说。”王启铭现在就怕刘波没有需求,有需求反而是好事。
“你们也知道,我的金鳞公司刚刚起步,还没什么正经业务。
我想借一借职校的东风,这次柑橘采购从我们公司过一道手。
二位放心,利润不会高,到时候所有的成本都会对职校公开透明。
顶多赚点辛苦费,不赚钱、平进平出也行,关键的是打打名声。”
说着话他就取出了那份柑橘集中采购合同递给对面。
王校长接过,简单阅读了一下。
难怪呢,原来在这儿等着他。
不过这事儿就是周瑜打黄盖,他愿意挨着。
“这当然没问题,但是咱们学校所有的教职工加起来也就两百多人,这也消耗不了多少啊。”
“没事儿,咱就是要个名声。卖给学校不挣钱,我总得从正常途径赚一点吧。”
“明白!”
两方一拍即合。
就像刘波说的,年礼发什么不是发,这对职校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额外付出。
不过能够上升到什么层面,还真得好好谋划谋划。
刘波这边的意思是不愿意牵线,出面当个中间商、博个名头,王启铭只能自已去走教育局的路子。
其实哪儿有线呐,好不容易落下个人情,刘波可不愿意用在这点小事上。
在知道苏静澜背景之前,他起步的着眼点只有职校这一条;
但现在完全不同了,大可以把步子迈大一点,也不需要跟职校深度捆绑。
正是因为有这份底气在,所以与王启铭交涉过程中“不自觉”表现出一种从容。
都是互惠互利的事情,谈判的过程很顺利。
刘波离开办公楼,直接回去了宿舍。
柑橘还需要等待成熟,不过响水村的产量最多也就十几二十万斤而已。
还要分出一部分平价的给学校,可没多少挣头。
就算一斤毛利一块钱,七七八八扣一扣,最多也赚不到十万,够干啥的。
他费这么大劲谋划,可不是为了赚这点钱。
不过要等等王校长这边的力度,毕竟一家职校的宣传力度和市政介入完全不同。
能不能乘上东风,就看王启铭的操作了。
回到宿舍,那群家伙为了躲避学习全都不在,估计全蹲网吧去了,他也落了个清净。
躺在床上,闲来无事翻翻系统日志。
手上的现金还是少,给兄弟们分了分之后只剩一百个不到了。
如果柑橘这事儿发酵得好,这点钱估计够呛能吃下江城周边所有的货。
【获得三十块钱和一百斤粮票之后,你心中大定。
但是实际操作下来,才知道要全部换成粮食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儿。
困难摆在面前,下乡知青只能各显神通。
青山大队不能真的任由他们饿死,村支书还是发动了村民。
一家换一点,好歹是给大家凑出了些粮食。
剩下的你只好前往县城,多花了点钱,不挑粗粮品种。
忙活了两天,终于把一百斤粮食弄到了手,省着点的话足够扛到来年开春了。
最后还剩了几块钱,到时候也就能换点村里的白菜,毕竟总不能只吃粮食。
想吃肉,根本不可能。
你打听过了,年猪杀了也不是大队的。
青山大队的村民都都分不到,何况是你们这群没有任何贡献的知青了。
不过听说山上有野味,正值冬季,危险性并不大,能不能逮到全凭自已本事。
不说别的,就算能找到些松鼠窝,少说也能掏出两三斤各种干果粮食。
有这好事儿他们青山大队的村民自已不会上山寻觅?
也就欺负你们这群城里来的不懂事儿,还真漫山遍野上山找去了。】
【叮!发布限时任务】